APP下载

情暖雪山

2021-05-25薛宇禾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雪粒缆车栏杆

薛宇禾

“五一”假期,我们全家一起去云南度假。我们跟着旅游团来到玉龙雪山脚下。

几片游云挂在半山腰。山上的游客连成了片,排成了行。

上山前,导游极力推荐我们买氧气瓶。父母考虑再三,还是谢绝了。因为我们全家去青海旅游时,曾到过海拔6000多米的地方,也没出现高原反应;而且出发前妈妈看到相关资料说吸氧对老人小孩儿不利。

下了缆车,大片雪粒迎面扑来。我伸手接住了几粒。雪粒非常纯净,个头儿很大,足有一粒米那么大。我很快就沉醉在雪的世界里了。

突然,好晕,我控制不住自己了,而且感觉好困。我忙扶着旁边的木柱子蹲下来。“妈妈,快过来一下……我头晕。”

“头晕?”妈妈冲了过来。

“我还好困。我怎么了呀……”

“头晕?困?你这是高原反应吧!”妈妈摸了摸我的额头,“禾禾,别睡!”我的眼皮开始打架,脑袋越发昏沉。姥爷和爸爸见势不对,也赶了过来。

“禾禾!不能睡!一旦睡过去很可能就起不来了!坚持一下,爸爸妈妈带你下山!”

听到这儿,我强打起精神,强睁着快要合上的眼睛。

爸爸抱起我就往缆车站跑。可我看到了,前面人山人海。

人太多了。爸爸束手无策,但还是试探着问了问前面的人:“您好……孩子高原反应,可以让我们先过吗?”他紧咬着下嘴唇,似乎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

“那快过去吧!别耽误了!”回答让我们始料未及。

许多游客拿着氧气瓶问我要不要吸氧。我太顽固,就记得妈妈说吸氧不好,不肯吸;爸爸见我说话都困难,也就一一婉拒了,抱着我继续往前走。

就这样,爸爸慢慢地向前挪,但是这个速度我是坚持不到下山的。一位游客建议:“不如您翻栏杆过去吧,这样省时间,跟队伍前面的人协商一下就行了。”

排队的地方都是由铁栏杆围着的,呈S形。横穿队伍肯定快很多,但爸爸无法做到一边翻栏杆一边抱着我。一位阿姨看出了他的难处,伸出手抱住了我:“我们帮您把孩子传过去,别着急。”爸爸感激地看了她一眼。

一双双陌生人的手把我传递过去,有黝黑的,有黄色的,有白色的,有布满皱纹的……我不停地跨越着一根根栏杆,离开了一个温暖的怀抱,又进入另一个温暖的怀抱……

尽管印象很模糊,但我仍记得,数十米长的栏杆似乎没有那么长了;雪山上冰冷的空气,渐渐燃烧起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大家似乎成了一家人……

到了队伍最前方,缆车来了。站在最前面的游客的一只脚本来已经迈进车厢,然而一看见爸爸怀里抱着的快昏迷的我,立刻说:“你们快上!”

进了缆车,我一下子昏了过去。

何其幸运,我能碰到这样一群人。

雪山一点儿也不冷啊,它很温暖。

教师点评

纯白的雪山,纯善的心灵,一双双不同颜色、不同样子的手为少女撑起了温暖的桥梁。本文没有选择攀登雪山的艰难过程来展现少年的毅力,而是将视角放在了一次“偶然”的下山过程。剧烈的高原反应导致主人公濒临晕厥,对于周围事物的感知只剩下聽觉和触觉。她将父母的焦急、路人的友善通过一句句语言描写展现出来,既符合实际体验,也在有限的视角里浓缩了无限的善意。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这位同学着眼于细节的方法,通过事件中的某一侧面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考。

(马玉婷)

猜你喜欢

雪粒缆车栏杆
高空缆车
高速公路手动栏杆智能化改进方案设计
高速公路自动栏杆机技改方案探析
室内听雪〔组诗选二〕
室内听雪
缆车
组合刷扫和吸抛功能的自主化轨道除雪装置除雪能力研究
奶牛坐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