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仅没有过热,经济反而有偏冷风险

2021-05-25

金融理财 2021年5期
关键词:产销率外需份额

2020年,中国是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在全球贸易负增长的情况下,中国出口逆势上扬,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比14.7%,比2019年上升了1.6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超越了2015年13.7%的水平。

今年主要经济指标中,外贸进出口表现非常亮丽。按美元计值的出口额同比增长49%,两年复合平均增长13.5%;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额两年复合平均增长10.7%。此外,外贸贸易顺差也在不断加大。今年一季度,外需拉动了2.2%的GDP增速,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在经济复苏中表现亮眼。

我们需要辩证看待外需强劲增长。

首先,内需恢复速度较慢,补偿性、报复性反弹难以实现。五一假期出游人数同比增长近120%,恢复到疫情前的103%(可比口径);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38%,但只恢复到疫情前的77%(可比口径)。由此可见,一方面旅游业恢复形势喜人,实现成倍增长;另一方面,疫情防控条件下,接触型、密集型服务行业仍受到负面影响。五一期间正常开放的全国A级旅游景区占比只有90%。同时,五一出行中不少是就近解决,减少了住宿交通等相关旅游支出。

其次,在全球贸易下滑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份额的逆势增长可能难以持续。2020年,中国出口份额接近15%,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全产业链、供应链复工复产的领先优势,但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随着主要国家经济重启,去年四季度中国出口份额比二季度下降了0.7个百分点,而同期美国、日本、欧盟27国分别上升了0.1、0.2和1.4个百分点,15%很可能成为中国出口份额的天花板。随着疫苗接种、各国产能逐渐恢复,出口份额下降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其三,本轮中国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外需强劲弥补了生产端复苏快于需求端的供需错配缺口,是替代而非挤出效应。一季度,社零两年复合平均增速4.1%(现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口径),低于疫情前的水平。住宿、餐饮、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的不变价增加值也低于疫情之前,内需恢复情况并不乐观。内、外需齐头并进提高工业企业产销率的情况并未出现。由于内需不足,外需扩张成为了维持产销率水平、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然后,中国出口份额逆势上升的临时性,有可能抑制工业企业的产能扩张意愿。即便今年一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但仍低于国际正常水平,仅为其79%~83%。目前我国出口面临的“三座大山”之一就是国际运费飙升,但国内企业不敢随便扩大运力,因为一旦疫情得到控制、物流恢复正常,就可能产生新的运力过剩。产能方面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最后,中长期来看,如果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重新加大,可能会影响“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种种迹象表明,当前就业恢复仍不充分,经济复苏不平衡特征明显。

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8.3%,远超潜在产出水平。但如果剔除基数效应,GDP两年复合平均增速只有5%,略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经济并没有过热。而这又隐含着一个较强的理论假设,即疫情冲击所带来的损失是可以完全弥补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其实,就业是反映潜在经济产出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一季度就业数据显示,目前经济形势不仅没有过热,反而有偏冷的风险。今年一季度新增城镇就业297万,同比增长近30%,但低于2018年、2019年同期的330万人;此外,外出务工农民工人数比2019年同期少246万人。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解释,这一方面是由于很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招工难问题,一线普通员工和高技能员工稀缺;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服务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总体来看,居民就业并不充分。

猜你喜欢

产销率外需份额
一季度安徽省煤炭销售量为1959.08万t 产销率96.1%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财政补贴与产销率的关系
2015年全国文体用品行业运行情况
资源误配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沈丹阳:外贸增速争取与GDP增速同步
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下降机理分析——垄断租金对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的侵害
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
2012年农机市场业界普遍看好
菲律宾拟提高本国海员占世界市场份额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