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播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2021-05-23杨敏于倩倩

新世纪图书馆 2021年3期
关键词:直播图书馆

杨敏 于倩倩

摘 要 当新媒体遇上5G,如何将线下工作转至线上开展?打破空间壁垒,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将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重点,直播技术为图书馆线上工作提供契机。文章选取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32所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代表进行调研,从直播的数量、内容、对象、时间和平台及效果反馈等方面进行剖析。调研发现,目前图书馆直播服务中存在无规划、平台散乱、渠道单一等问题,文章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对策,以期为之后同类服务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图书馆 直播 线上活动 线上服务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03.009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brary Live-streaming Service

Yang Min, Yu Qianqian

Abstract When new media meets 5G, how to transfer offline work to online work and provide high quality service for readers become the focus of librarians. The live-streaming which is not limited by time and space,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the online service of library. Firstly, this paper selects 42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y libraries, 32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ies as investigation target. Then, it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ir live-streaming services from six aspects including number, content, users, time period, platform and effect feedback. Finally, it 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live-streaming service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library live-streaming service in the future.

Keywords Library. Live-streaming. Online activity. Online service.

0 引言

中國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20年4月28日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部分网络应用的用户规模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在线教育、网络视频等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占网民整体的46.8%[1]。直播在网上大受欢迎,主要原因在于观众足不出户就能够获得真实的活动体验,这种实时参与和互动大大缩短了观众与主播之间的空间距离感。网络直播作为新型信息传播手段,具有新媒体传播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突破空间限制等特点,为图书馆线上服务创新提供了新平台[2]。

直播的本质与魅力所在就是真实、实时、互动,且投入成本低、参与门槛低,用户只需要借助手机或电脑,通过宽带、WIFI或4G等联网即可。除此之外,直播还可以解决地域限制问题,人们可以跨区域体验参与活动。突破人数限制,扩充服务对象,这对图书馆吸引更多读者,宣传知识文化能够起到很大推动作用。部分直播平台还提供回放功能,便于因时间关系无法实时参加的用户后期学习。正是由于这些功能上的优势,让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应用直播技术开展服务,尤其在疫情期间以网络直播形式进行讲座培训、读书会等活动,保障了疫情期间图书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也让图书馆界意识到线上服务的重要性。直播作为新媒体技术的代表,将会成为图书馆未来服务发展方向之一。

1 直播技术在国内外图书馆的应用与研究

1.1 直播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直播技术由来已久,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起初多用于游戏玩家使用流媒体直播网站Twitch来聊天,与“粉丝”互动,2010年开始逐步被图书馆关注。疫情爆发期间,国内外图书馆均积极调整服务策略,线下转线上,尤其培训讲座、学术会议等以直播的形式开展。美国的哈佛大学图书馆[3]自2020年4月16日开始每周举办一场面对公众的直播,斯坦福大学图书馆也举办了“档案发现”和音乐节两场直播活动,耶鲁大学图书馆将每周的在线课程中在线聊天时长由45个小时增加至91个小时。此外,美国莫纳什大学图书馆[4]、俄勒冈大学图书馆等设置了可视化工作室,提供视频工具和使用方法,方便读者制作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

在国内,清华大学图书馆于2011年3月在微博首次发起直播,其次是武汉大学图书馆。目前,绝大部分图书馆均开始应用直播技术,尤其疫情期间,直播已成为图书馆开展线上活动的主力军。此外,国际图联、美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等机构也纷纷组织开展线上直播课程,提升图书馆馆员职业素养。

1.2 直播技术应用图书馆的研究

国内,孔庆杰,侯睿[5]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直播技术的设计和实现进行研究,提出直播技术的三要素:直播平台、管理人员及直播环境。刘洋[6]指出,直播服务模式可以帮助图书馆摆脱传统活动的时间、地域和场地制约,可以扩大优质资源的传播。程冰等[7]指出,5G时代即将到来,视频直播等图书馆移动服务将会促进图书馆的服务变革。可见,直播服务虽因疫情突发而被推上图书馆服务前线,但也预示着图书馆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更多的线上服务将会涌现,不限时间、不限地域、不限空间。新媒体时代已到来,在线视频服务已极大改变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群体的媒体消费习惯,加之5G的推广使用,未来直播会成为图书馆服务读者的重点渠道之一。目前,图书馆直播呈现快速发展与多活动覆盖的良好势头,然而距离体系化、常态化和品牌化还存在一些差距,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图书馆直播应用现状,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线上服务,进而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

2 调查对象、方法及总体情况

2.1 调查对象和方法

笔者选取了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32所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主要调查对象。这些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引领着我国图书馆领域的发展方向,对各类型图书馆的发展都有参考意义。同时,以调查各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发布为主,官网、微博、图书馆App为辅,查看、搜集各图书馆提供的直播服务情况。调查范围选择在各图书馆因疫情闭馆开始至2020年5月15日期间发布的直播信息。通过搜集各图书馆发起直播新闻的直播次数、直播内容、直播对象、直播时间、直播平台、直播效果等方面信息来进行统计分析,对相同主题的直播活动进行归类处理,以期找出74所图书馆疫情期间直播服务的共同点和特色之处。

2.2 调查总体情况

74所图书馆共计发布直播新闻453次(此数据排除数据库商安排的系列线上课程),其中42所“雙一流”高校图书馆总计直播次数为302次,32所公共图书馆总计直播次数为151次。

对高校图书馆发布的直播次数进行排序,排行前五位的为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图书馆于3月17日发布开设“2020春季一小时专题讲座”安排表[8],时间范围为整个学期,3月17日至6月4日共37个主题总计43场线上直播讲座,截至5月15日,讲座直播次数为30场,位居排行榜榜首。讲座采取预约的方式进行,预约满十人即可开讲。内容涉及到图书馆提供的基础服务,如:校外访问、馆际互借、科技查新等,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科研支持与学术写作,知识产权服务等。有六所大学图书馆除汇总发布数据库商提供的线上直播培训,没有进行其他直播服务。

公共图书馆方面,自疫情发生以来,浙江省图书馆3月13日开始将线下的周末活动改至线上直播进行,截至5月15日,共计发布直播32场次,每周3~6场,内容涉及旅行、茶文化、家庭教育、法律普及、卫生防疫等,十分广泛。32所省级公共图书馆中有9所没有提供直播服务,但是有提供非直播的视频推送服务,如:山西省图书馆的“文旅云课堂”、青海省图书馆的“青图法治大讲堂”、四川省图书馆的“线上公益科普系列”。

3 图书馆直播服务剖析

3.1 直播内容

从直播组织功能来看主要有三类:一是读书会,如同济大学图书馆举办的“宅家云悦读”线上读书分享会、吉林大学图书馆组织的阅读工作坊之直播分享会——“寂静的春天”等;二是读者培训,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直播图书馆电子资源与服务概览、厦门大学图书馆直播Excel初阶应用及LaTex论文排版等;三是讲座课堂类,如浙江省图书馆、青海省图书馆的普法类直播,重庆图书馆面向家长开展的教育类直播等。

从“主播”群体来看,有图书馆员、专家学者、“真人书”等。吉林大学图书馆多次开设由副研究馆员、馆员进行的直播课程,南京大学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等邀请名人专家直播授课。多家图书馆组织开展真人图书馆线上活动,其中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市,湖北省图书馆举办了9场真人图书馆直播,内容涉及作家、主持人、资深跑者等,武汉大学图书馆也邀请第一批进驻方舱医院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领队昌金星、核酸检验医生里进走进真人图书馆为读者分享他们的故事。

部分图书馆的馆内工作人员培训,馆内业务工作也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比如:中国图书馆学会为提升馆员整体服务能力,邀请图书馆大咖坐镇推出“馆员能力提升专题讲座”,共12期直播,支持回看,多所图书馆要求馆员进行学习,影响力最大;南开大学开展青年馆员课题申报线上培训;广东高校图工委、湖南高校图工委等组织“信息素养公益大讲堂”;中科院开设科研信息素养讲堂等;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邀请华科大薛教授开启在线研讨会直播;中南大学、兰州大学等也纷纷组织线上研讨会直播活动。

调查对象中一些特色直播也值得关注。重庆图书馆[9]的直播“跟着主播去借书”别具一格,读者使用抖音跟着馆员的步伐去发现、借阅感兴趣的图书,让读者了解图书馆馆藏的同时又增加了活动趣味性;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以“苏东坡的茶朋友圈”“昆曲曲唱”为主题开设直播,内容丰富新颖。

从直播内容看,讲座培训、读书会、真人图书馆类的直播活动方式,能够充分借助直播替代线下活动,不仅能够完成活动内容,而且可以吸收异地读者参与其中,扩大传播范围。跟着抖音实时借书,在馆员引领下浏览图书馆,这种活动方式具有借鉴意义。

3.2 直播对象

图书馆的大部分直播并不限制直播对象,原因在于各类图书馆都有对应的读者服务群体。比如,高校图书馆的直播对象默认为在校师生。这些直播本身并不设定读者范围,任何人可以通过扫码参与其中。

少部分直播的主题内容有对象限制,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面向历史学、考古文博专业和中国语言文学、哲学学科推出两场“人文学科电子资源与数字人文导航”系列在线讲座;南开大学图书馆针对经济学院师生提供经济类直播讲座;吉林省图书馆举办的《青青草大讲堂之少儿真人图书馆》第28期,指定直播对象为5~12岁少儿家长等。

部分直播对直播对象进行人数限制,读者需要提前预约方可参加。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人数限制为200人。天津大学图书馆举办专利短期培训班,共5场直播,每场限40人参加。

3.3 直播平台

从直播平台的输出方式看,可划分为视频直播和音频直播两种。图书馆使用的视频直播大众化平台主要有:腾讯会议/课堂、ZOOM、中国知网教学服务平台、超星、QQ群直播、微信、抖音、Bilibili;个别用钉钉(浙江省图书馆)、微博(陕西省图书馆)、CCtalk(湖北省图书馆)、淘宝(国家图书馆)、一直播(陕西省图书馆)、虎牙直播(宁夏图书馆)、企业微信(海南省图书馆)、线上微吼(东北大学图书馆)、盟主直播(吉林省图书馆)等。音频直播平台有:喜马拉雅(新疆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广播电视台(国家图书馆)、QQ群语音直播(辽宁省图书馆)、河北综合广播(河北省图书馆)等。

大部分直播是单一直播平台,少部分有2~3个,个别图书馆活动选用多个直播平台,同时进行视频和音频直播,如:上海图书馆直播“阅读点亮城市”和4·23世界读书日“上图之夜”特别直播,共设有12个直播平台——腾讯、Bilibili、喜玛拉雅等;国家图书馆直播“文津图书奖15周年”,直播平台有央广网文化、央广新闻、光明日报客户端、光明网、快手、喜玛拉雅等。

3.4 直播时间

随机抽取200场直播,对其直播时间进行统计发现,12%的直播选择上午9:00—12:00;31%的直播选择下午14:00—16:30;57%的直播选择晚上19:00—21:00。高校图书馆的直播时间以周末或工作日晚上居多。原因在于虽然高校没有开学,但是“停学不停课”,工作日大学生依旧按照课表在线上课。公共图书馆的直播时间各个时间段均有,但也大部分选择晚上,如甘肃省图书馆直播为19:00开始,原因可能是读者晚上空闲时间较多,是直播进行的最佳时机。

在“4·23世界读书日”“4·26第20个知识产权日”这两个节日里,多家图书馆都推出专题的系列直播活动。比如:黑龙江省图书馆于4月23日进行“中华经典诗词云诗会”线上直播;山东省图书馆于4月26日进行知识产权讲座直播;新疆大学推出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直播。此外,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提供专场信息素养线上讲座预约服务,师生可以以班级、团队和个人三种形式进行预约。

3.5 直播效果

直播服务的效果反馈均来自于图书馆对直播结束的后续报道。最受欢迎的当属国家图书馆举办的“文心依旧,天雨流芳——文津图书奖15周年特别活动”直播,累计收听量达315万人次[10];宁夏图书馆“云上阅读”线上直播间,开播5天,参与人数40万;辽宁省图书馆举办的“读辽宁、爱辽宁——书香助力战役,阅读通达未来”,一小时共有将近4万5千人观看[11];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先后开设“江南人文茶事”“昆曲曲唱”,直播实时收看累计五千余人次 [12]。总体来看直播服务广受好评,但是反馈渠道有限,可以看出图书馆关注更多的是参与人数,并没有提取、聚焦有价值的读者评论等反馈信息。

4 问题与对策

4.1 直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直播活动无规划,缺乏系统性。图书馆发布的直播信息,来自于多个渠道,比如数据商直播培训、公益直播课、馆内发起的直播等,大部分图书馆的直播活动没有进行系统整合,直播新闻发布时间没有规律,随机散乱,使得读者不能及时了解到图书馆的直播信息,导致直播活动前期不能得到很好的宣传。

二是直播平台散乱,质量参差不齐。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从调研的80家图书馆来看举办直播活动的平台就达二十余种,加之直播平台自身特点不同,稳定性、流畅度、延时、卡顿、视频清晰度等各有优劣,质量良莠不齐。可见,目前图书馆的直播服务并没有统一规划,平台的选取也在不断探索中。

三是直播渠道单一,不利于读者选取。90%的直播活动仅提供了一种直播渠道,读者没有选择的权力,而且需要读者下载相应软件方可进入直播间平台,对于手机储存容量小的读者而言是一大障碍。单一的视频直播有时候不能满足读者需求,无法收看视频的读者因此不得不放弃参与活动。

四是直播新闻标题乏味,缺少吸引力。直播活动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前期的直播宣传工作,有效的宣传也离不开一个好的新闻标题。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多图书馆的直播活动新闻标题比较传统,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这样直播新闻不容易得到阅览者的亲睐,很容易一刷而过,读者并不能够了解到直播活动的更多信息,进而可能错过一场优质活动。

4.2 建议与策略

充分了解读者,研究同类直播、多种直播媒体格式,掌握每个直播平台的特点,与读者互动,提取讨论区有价值的反馈等,是打造图书馆完美直播的方法。因此,改进直播服务需要从图书馆、直播平台、读者三要素着手,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直播服务流程图

一是调研读者需求,聚焦直播主题。图书馆直播应注重内容建设,前提需要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遴选优质内容,如有特色、有趣、质量高、有创意的主题,不断推陈出新。高校图书馆针对在校师生,应重视对其学术科研的支持,了解师生在学术研究中的困难和需求,及时提供相应的培训直播。公共图书馆覆盖不同年龄段,不断摸索不同群体的关注点,依需定题。专业图书馆面对专业性强的科研人员,直播需求调研可以做的更加细致精准。总之,应当聚焦热点主题来吸引读者。

二是考察直播平台,择优选用。直播平台五花八门,可分为交互式直播和非交互式直播,除稳定性、流畅度、延时、视频清晰度等,还有是否支持秒开、是否支持多人直播、是否支持桌面分享、是否支持上傳PPT,是否支持回放等都应列入遴选直播平台的考察指标。平台指标不同,适合的直播类型有所不同。比如:娱乐性的直播平台不适合培训授课,单向输出的直播平台不适合学术研讨会,缺乏语音互动的直播平台不适合真人图书馆等。所以,图书馆需要将直播活动分门别类,针对不同活动类型选择适合的直播平台。另外,直播平台是否使用便捷也是考量的重点之一,优先考虑读者群设备中可直接接入的直播平台,避免需要单独下载、安装App的冷门直播平台,视屏直播和音频直播相辅相成,择优选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图书馆可以提供多个直播平台同时进行活动直播,让读者可自行选取,从而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三是选用吸睛标题,打造品牌系列。微信现在成为手机常用的沟通工具,多数读者都是从微信公众号来了解图书馆的各类活动。但是,微信公众号发布新闻会折叠信息,读者能看到的只是标题,因此吸引眼球的标题,能够促使读者打开全文继续阅读,所以一个好的标题对直播的宣传来说必不可少。直播将会成为图书馆线上服务的重点,所以图书馆应固定直播时间,培养读者的观看习惯,建立“粉丝”群,增强对象群体的凝聚力和忠诚度,打造系列活动,塑造图书馆品牌。

四是拓展直播宣传渠道,提升活动影响力。直播应注重规划宣传,目前图书馆的直播活动宣传渠道多为微信公众号、图书馆App等官方平台,可以开发选用更多宣传渠道,如开设官方的抖音、微博号等进行宣传。现在疫情尚未取得全面胜利,因此线下宣传渠道仍然受限。未来在直播宣传过程中,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进行宣传,不断提高直播活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读者参与。

五是注重读者反馈,及时调整策略。图书馆服务活动也需如人“三省吾身”一样,在直播过后及时了解读者在直播活动中的感受,倾听读者对直播的建议。直播平台都有讨论区聊天功能,馆员可关注读者在直播过程中的发言和感想,并列入反馈列表中。图书馆也可以直接建立反馈渠道,让参与读者点评已观看直播,取长补短,不断优化直播过程,打造精品活动。

5 结语

突发的疫情让图书馆线下工作开展受限,使得线上直播的优势得到展现,为图书馆服务读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一次线上直播惠及的读者要数倍于线下活动,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学术交流方式,也让图书馆意识到服务空间拓展和延伸的必要性。随着新媒体和5G网络加速与图书馆融合,未来的图书馆服务必须作出与新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变革。在资源建设上,将直播视频资源作为重要的馆藏资源,加强对直播视频资源的组织、存储和管理。在服务方式上,完善到馆服务和云端服务的相互补充;在服务内容上,实现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的有机融合,积极拓展服务空间和服务理念,让图书馆有更大的作为。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6-17].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4/t20200428_70974.htm.

刘澜,陈晨.图书馆网络直播服务探析:以辽宁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5):76-82.

Map time on instagram live[EB/OL].[2020-06-17].https://library.harvard.edu/events/ map-time-instagram-l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ools: live-streaming[EB/OL].[2020-06-17].https://guides.lib. monash.edu/learning-tools/live-streaming.

孔庆杰,侯睿.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直播技术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学研究,2019(8):26-31.

刘洋.网络直播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现状探究[J].出版广角,2019(7):73-75.

程冰,于改红,孟连生.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图书馆移动服务发展演变[J].图书馆学研究,2019(15):60-67.

四川大学图书馆.继续玩转图书馆:2020年春夏季一小时专题讲座安排[EB/OL].[2020-06-17].https://mp.weixin.qq.com/s/4q6AQvuAhDJ47r5d-b1-Ug.

重庆图书馆.跟着主播去借书[EB/OL].[2020-06-17].https://mp.weixin.qq.com/ s/aaO7WAlj6kIzcOkNJRCj1w.

国家图书馆.“文心依旧 天雨流芳:文津图书奖15周年特别活动”节目播出[EB/OL].[2020-06-17].https://mp.weixin.qq.com/s/GsSPDX_9SXLh3bLx_BwsKQ.

遼宁省图书馆. 4万人同时观看直播 辽图第九届全民读书节首秀成功[EB/OL].[2020-06-17].https://mp.weixin.qq.com/s/nj5qWsNlDLX_pdzsl_togw.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第二期江南人文艺术通识课堂首场直播课[EB/OL].[2020-06-17].https://mp.weixin.qq.com/s/BSXG_yw38AiUir6fA6YPCA.

杨 敏 太原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员。 山西太原,030024。

于倩倩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馆员。 北京,100190。

(收稿日期:2020-07-13 编校:曹晓文,谢艳秋)

猜你喜欢

直播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浅析移动端视频的发展
电子游戏直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广播二次传播和可视化路径探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