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会建言争议的民主价值

2021-05-23阿计

浙江人大 2021年4期
关键词:议政建言热议

阿计

2021年全国两会已经落下帷幕,但两会期间议政表达和舆论热议依然余音袅袅。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一些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等建言,不时引起热议,甚至成为热搜榜上的拷问标靶。这番“喧哗”的两会景观,看似有违“和谐”的传统,却恰恰彰显了民主政治的生机和活力,为理解全国两会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观察视角。

这些建言,主要集中于教育、就业、收入、住房、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这本身就体现了两会聚焦现实问题、致力纾困解难的政治担当。而允许民众自由评判两会建言的优劣得失,也是两会政治必须维护的民主环境。尤为重要的是,“会场议政”与“民間议政”的并行与互动,正是实现两会政治价值的原始基础。一些两会建言所引发的公共讨论和社会争议,既是民意的充分表达,更是民智的高效集聚,由此产生的意见博弈、脑力激荡,终将跨越立场的褊狭,抵达问题的深层,进而催生更为合理的公共政策,使两会的政治投入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福祉。

与此同时,围绕一些两会建言的争议风波,也是代表委员履职能力、议政素质、勇气胆识、社会责任的试金石。比如,“以降低高速收费取代节假日免费”的委员提案,看似否定了一项惠民政策,也惹来了一些非议,但因直面高速“逢免必堵”这一社会痛点,提出了更为科学的政策思路,依然赢得了众多掌声。

如此反差足以证明,那些独立思考、理据扎实的建言,其价值远胜四平八稳、空洞虚幻的主张。

同样,针对一些两会建言所展开的社会争议,也检测着公共参与的民主精神和水准。两会期间,诸如“男女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立法规定年满20岁才能工作”等建言,固然招来了不少吐槽,但公众并未否认其鼓励生育、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初衷,而是热烈探讨着更为可行的路径。这样的事实意味着,对代表委员,民众并非过度敬畏或漠不关心,而是以极大的热忱关注、呼应其言行。这种来自民间的“两会意识”、参与激情、监督精神,正是推进民主政治的最大动力。

同时应当看到,汹涌的争议声中,既有富于建设性的公共讨论,也存在着以偏概全的误读、情绪偏激的“板砖”,足见一些民众对于民主政治的理解尚存偏差。因而,公民如何以更富理性的表达、更负责任的姿态参与两会政治,仍是公共生活中亟待解决的民主考题。

猜你喜欢

议政建言热议
建言“一带一路”融资机制
街道议政会:基层创新续接民意
民主议政会职工说了算
为河南更出彩建言
建言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双提升”
明星离婚事件引发热议数月
老区,在各地两会上成为热议话题
树智库标杆,为改革建言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热议新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