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数字赋能的几点思考

2021-05-23喻运鑫

浙江人大 2021年4期
关键词:手段决策精准

喻运鑫

在既有的党政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五大综合应用谋划中,始终离不开“数字赋能”这一主题,它既是撬动,也是引领,更是重塑。笔者结合初步学习思考和实践需要,以为“数字赋能”应在以下八个方面着力。

赋高效便捷之能。一切变革均应该围绕“为人”和“办事”来展开。数字化改革中的赋能,就是要通过搭建现代化数字信息系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等数字技术,更好地提升使用者、需求者的综合体验,让人们在实现服务、满足需求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高效便捷。谋划者和设计者一定要站在使用者、需求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研究方案,不应简单地将过去线下办事、办公形式转移到线上,更不得以技术为由、安全为要,使流程变得更繁琐,制约变得更生硬。特别是面临老龄社会,要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引导,让更多的老年人适应新时代数字化发展要求;要通过“一键式输入、刷脸式成功”等操作方式,让数字化在推进中体现更多的人性化。

赋分析比较之能。在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过程中,离不开对事物规律的本质性认知和方法路径的综合性探索。过去人们囿于大脑记忆的有限性,只能作概略式分析、重点式比较,虽也能大概率把握方向和规律,但其精准性和即时性很难实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下,可借助其既能对历史数据进行归集整理,又能跟踪最新变化的功能,使其根据时间进度,对即时的数据、轨迹作立体式、形象化展示,通过对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直接间接要素作立体式归并、全维度关联,按照既定程序迅速快捷地进行分析比较,得出高效精准的结论,实现传统手段下人们追求却又无法做到的全面精准分析比较。

赋精准评价之能。评价可分出优劣、激先笞后,选准路径、提高效能,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传统手段的评价往往因采取抽样式而缺乏全面性,关注即时性而缺乏纵深度,因评价的结构不够全面,选取的要素不够精准,评价的过程更易受情感左右、主观过滤、经验选择等价值判断因素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极易偏离评价目的。数字手段下的精准评价,则可以实现人类思考和机器学习的良性互动,尽可能将人类的经验认知和做法,通过计算机语言进行表达,进而由系统根据数据和需求的不同,搭建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各类直接间接数据的归集,以评价目的为追求,以评价体系为基础,从数据中遴选要素进行分析,得出对人、事、方法、路径等的精准选择,以对优劣作判断,为决策作铺垫,极大地提高评价的能级水平。

赋智慧警示之能。数字化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够迅速获得海量信息,并根据事先设定程序迅速作出反应,同时还可以通过逻辑关联和指标量化,进行预警判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事物本身也都有一个合理可控的阈值,要防止差错和灾害结果的发生,避免“海恩法则”隐患漏洞的叠加重合,就需要设置一个最合理、最经济的预警提示指标。传统状态下人们往往凭经验判断,极易出现过多的超前和过大的疏漏,而在数字手段下,则可以通过指标、程序的设计,待多个单元要素经关联判断出现异常或触发阈值时,自动锁定程序、关闭阀门并发出警报,让人们在问题发生前,提前得到信息付诸行动,通过人机互动来纠正错误、弥补不足,为完善工作提供指引。

赋预测导向之能。数字赋能不是简单地将物理变虚拟,也不是仅提供便捷高效的操作程序,更不是对既有和历史数据归集后的简单分析评价,而是要通过更大范围的关联数据,在人工智能运作下,通过分析比较,以寻求未有、判断未来。在数字手段下赋予预测的可行性、方向性、精准性,可提醒、警示和要求人们,对未来情形作超前的预防、短板的弥补、风险的管控,以减少过去在传统状态下,对可能出现情形采取“大炮打蚊子”式大范围盲目布局安排带来的社会成本严重浪费,也避免因“狼来了”的侥幸而缺乏防范带来对社会可能的伤害。

赋决策辅助之能。传统状态下人们在作出决策时,同样会借助各种辅助力量或手段,为其提供资料遴选和智力支持等,但由于人类自身的有限性,则很难尽善尽美,更难以涵盖每一项决策。在数字手段下,通过赋能,则可以在决策时借助于定量分析技术,搭建数学模型,做到最大量状态下的精确提供,并可作更多可能性的模型比较,以节省传统手段下的人力,消除人们因受能力、精力所限和情感价值判断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决策思考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为提高决策辅助的实效性,实践中要注意根据实际需求,谋划不同路径的数据提供,构建不同类型的分析模型,分阶段、分类别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根据不同任务筛选提炼出关键数据信息,以实现决策的最优化。

赋蝶变衍生之能。数字赋能不应仅限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更应实现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后学习能力的提升,重塑体制机制、规范模式,以实现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实践中人们可在问题指导需求、应用牵引创新、数据支撑算法、架构服务运行的基础上,通过运行来推升重塑,最终实现迭代蝶变、衍生提升。衍生之能不仅应体现在纵向上,更应体现在跨部门、跨系统横向归集后,在融合过程中机器对更多问题、障碍、漏洞和薄弱环节的发现,引发人们更多的新思考、新探索,在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后带来制度、理论的创新,以促进全社会各类主体更好地高效协同,实现各领域全方位的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功能塑造、生态构建。

赋理念引导之能。当下数字正在改变生活,也正在改变人类的认知。从高效便捷的生产生活、决策选择的精准分析、变化趋势的科学判断、风险隐患的智能预警到制度机制的有效重构,相信一次次有效的数字化实践,在提高工作生活之效的同时,必将不断强化人们的数字意识和数字思维,在赋数字应用之能的过程中,撬动、引导、改变人们和整个社会的理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必将进一步推進思维理念的转变。它不再是手段的选择,而成了生产生活的必需。其间,各级政府作为数字化改革的主导者、海量数据的掌控者,在注重数字赋能的同时,更应在理念的引导上为全社会赋能,用数字转变理念、引导行为、形成共识,不断推进人的全面提升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作者系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猜你喜欢

手段决策精准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