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堰晚报》融媒体平台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研究

2021-05-23◎宋

新闻前哨 2021年3期
关键词:十堰晚报抗疫

◎宋 梦 邓 芳

2020 年1 月,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向全国蔓延的严峻形势,全国31 个省份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此次事件不仅是对全国人民的考验,也是对新闻媒体的一大考验。

在新媒体话语权越来越大的新闻传播环境下, 面对网络上不断更新的各类庞杂信息, 地市级主流媒体如何借助融媒体平台,实现全面客观甚至独家的报道,如何利用融媒体平台正确引导舆论的走向,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十堰晚报》 各平台新冠肺炎疫情报道数据分析

1.《十堰晚报》报纸对疫情报道内容分析

因疫情暴发正好处于春节假期,《十堰晚报》 报纸板块没能第一时间出报, 在疫情暴发期的最初10 天出现了缺位,但从2 月5 日至3 月10 日,报纸头版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主线,用“战疫关键词”、“致敬城市英雄”、“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三组不同角度的30 个创意版面,通过网端发布的形式,为广大读者传递权威信息,普及防疫知识,致敬城市英雄,分享身边感动,起到了聚人心、鼓士气、展风采的良好宣传效果。

可以说在整个报道中,《十堰晚报》 以这三个篇章构成了十堰防疫抗疫的宏大叙事,30 个创意头版的版面, 主题鲜明,引导有力,抓住了战疫不同时期的特点,体现了主流纸媒在重大危机事件宣传上的整体把控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整个报道过程中,始终以正面宣传为主,在及时按要求发布政府各项指令通知的同时, 还开设 “一线抗疫群英谱”、“那抹暖心的志愿红” 等栏目运用大篇幅的深入报道和文字,展现出一幅幅积极抗疫的感人图景。

2.《十堰晚报》微信对疫情报道内容分析

从1 月22 日开始,十堰晚报和秦楚网微信公众号就开始关注疫情发展,短短一周时间内,先后发送相关内容88期,制作了248 条微信内容,其中44 条10 万+,总阅读量超过1698 万。 晚报微信在及时发布抗疫指挥部通告的同时,两微部策划制作了创意海报, 关注了疫情期间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向广大市民全面普及了防疫常识,让新媒体平台成为传统媒体的有力支撑。

因为疫情期间的官方媒体的微信平台统一申请增加了每日发布次数,所以相对于报纸内容的有针对性,十堰晚报微信的报道主题显得更加丰富,从疫情暴发期到防控期,在以政府行动为主的基础上, 从每天的疫情速报到目前的最新医疗救治情况,以及各种与抗疫的相关社会新闻,甚至还有疫苗研发等最新科研进展全都涉及到, 可以说为读者提供了最为丰富的疫情信息, 成为广大十堰市民封城期间最重要的一个信息平台。

3.《十堰晚报》抖音直播对疫情报道内容分析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抖音直播等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十堰晚报视频部成立抖音特殊研究小组, 集中力量推进抖音运营,经过大家努力,仅疫情期间的抖音的播放量就突破千万,总播放量近5 亿,最高单条1 亿,也实现了疫情期间十堰晚报抖音账号粉丝突破200 万。

十堰晚报视频部一方面利用的优势积极响应人民网的直播邀请,参与全国党媒直播联盟的联动直播,完成58 场《人民战疫特别直播节目》,其中参与直播连线2 场次,并争取到一场十堰专场直播。 另一方面,主动与记者对接,开展了十堰籍援汉专车系列、 欢送广西医疗队系列、2020 网络招聘会系列等直播活动,受到了市民空前的关注度,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果。

二、《十堰晚报》融媒体平台疫情报道的特点

在报道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十堰晚报》融媒体平台利用各平台的不同特点, 始终以主流媒体的姿态掌握话语权, 让全市人民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消息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公信力。

1.各平台利用不同传播形式,做好舆论引导

十堰晚报作为十堰地区最权威的纸媒, 在报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采取了少而精的策略,每天拿出8 个版,充分利用报纸的深度优势, 将每一个主题策划讲好讲透。 以“致敬城市英雄”的主题为例,报纸展现出十堰驰援武汉的医护专家、坚守在市隔离医院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广西驰援医疗队等群体形象,画面震撼,主题词提炼得当, 整体版面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也很强, 让广大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奋斗与艰辛。

微信平台则是利用自身传播速度快、容易阅读等特点,并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优势, 及时发布各类疫情指挥部公告、辟谣信息,如“钟南山预测各地解封时间”、“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等虚假信息,都在第一时间通过晚报微信公众号为读者辟谣, 让更多人认识到科学防疫的重要性,为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堰晚报视频部在疫情期间,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利用平台不断发布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与疫情相关的内容,大大丰富了广大读者的阅读内容。 同时,在做好战疫宣传的基础上,视频部还为多日无法出门的网友带来了“云上赏樱”的直播,观看人数达到近6 万人次,对于缓解焦虑情绪,振奋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各平台从传播方式上,不断实现整体融合

在本次疫情报道中,除了做好舆论引导,十堰晚报各平台在抗击疫情报道的传播实效上实现了互补,以“十堰籍援汉专车”为例,节前,一些在武汉工作的医护人员返回十堰,疫情暴发后,他们义不容辞想返回战斗前线。因为十堰全面“封城”,返回武汉成了难题。 这群人求助十堰晚报记者后,记者多方协调联系, 于1 月26 日、28 日、30 日, 分三批将174 名医护人员送上征程。

晚报微信凭借速度快、用户量大的优势,快速反应,在记者协调好后的第一时间陆续推出相关报道——《刚刚,64名十堰人紧急赶往武汉!他们的真实身份是……》、《十堰高速路口, 交警向一辆车敬礼送行! 这是一篇写哭记者的报道》,相关微信阅读量均超过10 万+,在十堰广大市民中引起广泛反响,大家纷纷为一批批英勇的医护人员点赞。

晚报视频部也积极筹备策划, 实现两次返汉医务人员的集结与送行的全程直播。 直播前,微信平台做了预告,直播中,不少网友纷纷留言刷屏,对这些“逆行者”表达敬意,也为湖北不断加油,互动效果非常好。这次晚报不同平台的联动报道,不管是从内容的深度还是广度上来看,都达到了报道的目的,取得了相当好的社会效益。

三、《十堰晚报》融媒体平台发展对策

尽管有了晚报微信、抖音、直播等新媒体方式的补充和完善,《十堰晚报》 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不断调整和完善。

1.矩阵发力,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实现有效融合

有专家认为,媒体融合主要是内容与形式的融合,一方面要不断丰富载体,使媒体产品更加丰富,除了报网端微,还要积极加快抖音、 快手短视频及直播等新媒体方式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实现多平台的有效互动, 不能单纯扩展渠道,还需要将渠道实现深度融合,让新闻变得更加及时而丰富。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宏观和微观的面面俱到,进一步满足用户对于信息和服务的全方位需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制度层面形成相应工作规范, 能够迅速集结临时报道组。要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深度化、常态化,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报道情况,可以提前做好预案, 比如确定好相关人员, 在有需要的时候随时能够随时开展相关新媒体形式的报道;同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融合节奏上要有所突破,不能只是一篇新闻既发报纸微信,又发视频就算是融合了,要有规范的制度,对具体的报道内容进行规定。

技术层面继续向外不断学习, 掌握最先进的视频直播技术,能够满足各种所需的报道要求。 今后可以从报纸、网络、客户端、微博、微信、视频直播、抖音快手短视频等不同传播方式上入手,深入分析各种方式的不同特点,利用不同平台的特点和优势,使得各平台联动的效果实现最优化。

2.丰富新媒体技术,不断拓展报道形式

通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不难发现,视频直播、抖音快手短视频等新媒体方式因其画面感强、互动性高,在报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实际上,还有很多更加新颖的新媒体方式,值得我们不断学习。

比如此次疫情报道中, 不少媒体采用了动态数据地图、思维导图等方式,让报道形式更加丰富,而且实时更新的数据和曲线,让广大读者的阅读体验也更好;还有各类抗疫海报以及生动灵活的H5, 都能够不断增强新闻的传播力和可信度,满足不同受众的喜好偏差,从而达到精准传播的目的。

此外,这些新媒体形式,还能够为新闻媒体的议程设置服务,根据疫情发展和社会舆论的各种反应,在第一时间回应大众关注的一些热点。 比如,疫情初期各种谣言很多,此时抖音或H5 就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辟谣科普平台, 能够及时准确地发布相关真实信息或数据, 并与网友实现实时互动,及时回应相关疑问,有效给予公众信心和希望,同时有力打击谣言。

猜你喜欢

十堰晚报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湖北十堰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童迷黑白秀
关于在湖北十堰举办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十堰城郊辖区2013年农村低电压治理成效浅析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