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表达在纸媒的探索实践
——以《东风汽车报》融媒体专版策划采编工作为例

2021-05-23◎金

新闻前哨 2021年3期
关键词:专版版面新闻报道

◎金 妹

融媒体时代扑面而来。各大媒体竞相挖掘潜力、整合资源,以便在以秒计算的传播时代占领一席之地。而仍处在传统采编流程下的纸媒,特别是企业报刊,在新技术、新机制引入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弥补传统媒体的短板,发挥纸媒内容和人员优势,提高在融媒体时代的传播力、影响力,值得每一个报纸采编人员思考和探索。

为紧跟媒体融合发展趋势, 适应东风传媒融媒体能力建设需要,2019 年以来,《东风汽车报》 全体采编人员以“融媒体”版面为平台,以融媒体稿件采写为载体,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融媒之路。 在融媒之路上,变化的是什么?路径创新和经验坐标何在? 本文以《东风汽车报》融媒体专版的策划和编辑工作为例, 总结反思融媒体表达在纸媒的探索实践。

一、丰富并创新内容,让新闻传播更有渗透力

内容为王,是当下纸媒坚守的基石,也是其探索融媒体形态和路径的优势所在。如何在现有的传播形态基础上,呈现更及时、更丰富、更温暖的传播、服务、互动的新特色,我们以丰富新闻内容为着力点,创新新闻报道方式,力求凸显融媒体专版新闻报道与其他新闻报道的差异性, 以及与读者阅读需求的贴近性。

为更好体现“融媒体专版”的“融”特色,在内容设置上,融媒体专版充分利用东风传媒报、台、网、新媒体多种业务兼备的优势,以文图形式,呈现“类多媒体化”的内容,并开设了微镜头、同期声、朋友圈、现场连线、随手拍、东风论坛、暖闻暖人等7 个固定专栏。

1.扬长避短,将读者关注点细化、具体化

在新闻的第一时间传播与报道上, 报纸永远追不上网络等新媒体的速度,深度报道是常规弥补缺陷的做法。鉴于融媒体传播的特点和当前读者的阅读习惯, 对高品质新闻要求既要有深度,又要受众能轻松接受。在本报融媒体专版的实践过程中, 我们将读者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关注点细化、具体化,将还原新闻事件某一个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细节作为我们弥补时效性限制的一个出口, 使受众了解更多细节, 加深对新闻本身的思考。

例如在《东风汽车报》2019 年3 月29 日融媒体专版的“现场连线”专栏刊发的《事关儿童安全,这项创意很暖心》,这篇稿件是记者在公司技术中心创意项目表彰大赛上,关注到的一个点。 当前搭载在各种新车上的功能让人眼花缭乱,但是儿童安全无疑是一个最能触动人心,也能引起关注的一项功能。 因此,记者针对这项创意,以“记者连线”的方式会后又专门与相关技术研发人员进行了对话, 让读者更全面了解这项创意的细节, 以及东风公司在这方面的进展和规划情况。

同时2019 年的上海车展和2020 年的北京车展期间,我们也通过同样的“现场连线”方式对在东风馆主展台展出的部分自主研发的新车和动力总成, 与相关研发人员进行了对话, 对产品最突出的亮点和消费者关注的产品信息等进行了权威解读。

这些稿件字数基本控制在1000 字左右,记者则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立场和角色,去策划和主导报道,避免了灌输性传播,同时精简的篇幅,硬核的内容,使我们的报道更有渗透力。

2.强化可视性,以“微镜头”表达、配发短视频二维码等形式让新闻报道更生动、可感

当各大传播平台的信息传播以短视频、大数据或者H5等新技术加持时,《东风汽车报》 融媒体报道也通过 “微镜头” 报道形式的探索与实践, 强化了我们报道内容的可视性。将电视新闻的镜头叙事技巧借鉴到报纸新闻的报道中,还原新闻现场最精彩的某一个场景或某一个瞬间, 让读者通过阅读能“身临其境”。

例如这两年的车展“微镜头”报道。往常的车展报道,一般我们都是通过影像的方式,增强报道的可视性,呈现现场的精彩,但这样的报道只能带来视觉愉悦,很难引起深层次情感的共鸣。 当我们以一个观看者而不是报道者的角色进入现场,将我们在现场最受震撼的某个场景,和我们作为东风一员最能引起东风人自豪感的某个瞬间,以文字“镜头”的方式再次呈现时,我们所传递的不仅有现场的精彩,还有情感的共鸣。

2019 年4 月17 日A5 版刊发的 《这是一次帅气的亮相! 》报道,这是上海车展开幕式现场备受关注的Sharingvan 亮相瞬间的情形的描写, 记者通过对这款新车整个亮相过程(时间、地方、方式)和现场观众反响等细节的具体描写, 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 一帧帧画面也生动呈现在脑海中,情绪也随着现场观众反映的变化而波动。

2020 年9 月30 日A5 版刊发的《在Sharing-CITY 遇见未来》报道,整篇报道以“我”在Sharing-CITY 里面一天所见所闻和经历场景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未来智慧城市样貌。

同时,我们着重提升采编队伍新闻短视频的制作能力,在重大新闻报道和相关活动新闻报道现场, 记者通过手机拍摄等方式制作完成新闻短视频, 在报纸新闻刊发时配发新闻短视频二维码, 以二维码的形式实现新闻的视频化呈现。

3.以生动有趣的新闻故事为载体,夹叙夹议提升新闻影响力

报纸作为传统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 它自身的新闻价值观对社会具有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 在多元化的社会,新闻评论和观点传播可以有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扩大新闻传播的影响力。除了单纯的新闻评论,如何以更可读可解的方式,发挥新闻的价值引导作用?在我们的融媒体专版以“暖闻暖人”栏目的形式进行了探索。

人物事迹是故事写作最好题材, 写人物故事归根结底是为了影响人,人物事件本身,是不能直接影响人的,能影响人的, 是人物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了的那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所以我们的融媒体专版内容策划,抓住这个传播要点,开辟的“暖闻暖人”栏目突破我们常规的人物故事写作模式,将人物故事中符合读者价值期待的内容,作为核心传播点,同时记者以思考者的角色融入其中,并将思考的内容和观点以记者点评的方式予以呈现, 同时配发其他读者对人物精神的评价,加深读者对新闻的理解。

这种报道方式,不仅能一针见血发挥价值引导作用,而且不乏生动有趣。

4.强化互动,增强读者粘性与信任度

建立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平台和载体以强化读者粘性,了解读者需求, 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 为此, 我们开辟了《朋友圈》《随手拍》专栏,同时在其他栏目强化与读者的互动性。

比如在一年一度的上海车展和北京车展期间, 我们推出的“朋友圈·看车展”,主要聚焦在微信朋友圈中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的记者和读者的朋友圈话题, 这既是一个更大范围内的读者互动, 也是我们了解读者关注点和信息需求的重要渠道。

“随手拍” 专栏则主要是刊发读者在朋友圈分享的美图,为读者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在美化版面的同时,借由读者的“朋友圈”提升我们内容的关注度。

5.发挥专业优长,保持技术敏感

保持对新技术的敏感,积极学习和应用新的传播技术,实现内容传播的多元化。

2020 年春节,新冠疫情突袭,疫情期间,为准确、全面、及时传播党和国家疫情防控相关精神, 传播东风公司战疫最新动态、先进典型,我们开创了“战疫”电子报,借助新媒体平台,每天如期与东风人“见面”。

在新技术加持,新闻报道方式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也尝试通过将新闻照片海报画, 将新闻故事漫画化等形式来丰富我们的报道呈现形式。

二、版面编排与呈现可视化、立体化

快速浏览、 追求视觉快感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大特点。 在融媒体专版的编排过程中,我们遵循精简文章篇幅,以多样化的栏目设置丰富版面内容,排版风格从“庄重”走向“美观”,从“严肃”走向“活泼”。

1.增加可视元素。 版面上的可视元素明显增加,提要、图表、图片在版面上更加活跃。 其中,提要的创新运用,是“美”起来的一个重要抓手。 提要,或是标题的补充,或是核心内容的提炼。 这个单独的模块,丰富了版面的视觉元素。

2.营造视觉重心。 视觉重心是版面的“版眼”,对于那些上不了头条又特别重要的文章或主题策划, 通过营造视觉重心,能够让其在版面上更加显眼,成为阅读亮点。

3.丰富、有设计感的版式呈现。 版面编排充分运用线条、色块、图片等元素,实现模块清晰,排版更丰富、有设计感,抓住受众的眼球,让受众对内容呈现好理解、好接受。同时通过色彩运用的协调,实现悦读体验。

通过近两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认为,融媒体表达具有可视化、互动性、接地气、易传播等特点。 两年来,我们围绕这些特点策划新闻采写, 通过配发新闻短视频使新闻动起来;通过现场连线、朋友圈、随手拍等融媒体版栏目设置,使新闻具备更强的互动功能;推动记者转文风,使新闻表达更生动;鼓励全员加强优秀新闻版面、短视频链接及二维码的转发和互动,提升传播的到达率。

猜你喜欢

专版版面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后资源经营专版
海门市五港幼儿园专版
特别专版
版面撷英
“奥运专版”今日推出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