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型记者的十八般武艺

2021-05-23袁超一

新闻前哨 2021年3期
关键词:湖北日报受众中心

◎袁超一

化身主播,主持全媒体访谈,上直播、拍vlog;化身新媒体专家,策划并参与制作新媒体产品……在2021 年1 月湖北省两会, 承担主要报道任务的湖北日报政治新闻中心记者,在确保报纸版面出新出彩的前提下,跳出原有的传统媒体思维,积极转型,更多地参与到了全媒体报道中,展示了全媒记者的“十八般武艺”,用多种报道形式,带领受众“看、听、说、读”湖北省两会。

视频出境,一鱼多吃

省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如何更立体的展示代表委员风采,将他们的声音放大,使他们的议案提案更加深入浅出的呈现在公众面前, 需要结合新的传播模式,与时俱进。

最新报道显示,我国网民人数已达9.4 亿。 移动优先已经成为媒体融合进程中的核心概念和关键实践。不论中外,传统媒体融合的一道关键坎, 便是如何从传统媒体平台为主,升级到移动平台为主。 早在2014 年,我国就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明确提出媒体融合要将“移动优先”作为一种策略。 特别是进入5G 时代后,传播终端不再限于报纸和电脑端,适合手机终端观看的视频则成了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

两会前,湖北日报政治新闻中心精心策划,打造了“全媒体访谈”这一结合了视频、图、文的全媒体栏目。按照该栏目要求,湖北日报政治新闻中心记者彭小萍、许旷、王婧等平时以文字报道为主的记者,走进访谈间,走到镜头前,变身新闻主播,就“全面小康,我们来了”这一话题采访受邀而来的代表。 两会期间,共推出了《三位代表畅谈美丽乡村建设——留得住青山绿水, 记得住美丽乡愁》《三位代表共谈农业品牌故事——让荆楚味飘香海内外》《三位代表畅聊“荆楚儿女彻底告别绝对贫困”——老区的脱贫故事, 浸透汗水写满自豪》3 场视频访谈。

根据前期策划,除了要作为主持人,录制数十分钟时长的视频访谈节目,记者还要完成其他全媒体报道任务:既要将访谈内容写成文字稿,供报纸版面刊发,又要配合后期剪辑团队, 将访谈视频中的精华部分、 受访者的金句挑选出来,制作成短视频,利用湖北日报的抖音、快手及微博等第三方平台,进行碎片化分发,扩大传播效果。

为加强在短视频领域的报道布局, 湖北日报政治新闻中心还推出了“姊妹花跑两会vlog”栏目,由跑会记者视频处境,既采访代表委员,也记录两会见闻。 “姊妹花跑两会”前后推出了《“十四五”开局,人大代表们准备这样干》《人大代表难忘的战疫瞬间》《代表们的箱子里都装的啥? 》 等等vlog 作品,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既给代表们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展示平台,也给紧张的会议添加了活跃因子。

要新技能 也要转文风

省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是向公众及时、集中发布两会重要信息的重要出口。为做好两会新闻发布会报道,传递两会好声音,湖北日报政治新闻中心提前策划,精心布局,在分众化、碎片化、可视化上做足文章。

如今,我国互联网流量中90%以上是视频流量,随着通信运营商大幅度降低流量资费, 加上随处可用的WiFi信号,让受众随时随地看直播成为常态。 经过记者提前沟通对接,省两会新闻发布会顺利实现了在湖北日报新闻客户端、湖北日报网(荆楚网)和湖北日报微博等平台的直播。 受众无论是在旅途中还是休息时,都可以通过手机终端点进直播间, 既可以直接看到新闻发言人发布两会信息,也能见证记者现场提问,现场感和易接受性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发布会现场的记者也不再是只负责提问、记录、写稿,只供报纸版面使用,而是转变思维和文风,配合视频直播,将新闻发布会内容拆分成若干条短小精悍的稿件, 在发布会进行的同时,传回湖北日报两会报道全媒体指挥中心(中央厨房),通过湖北日报端、网、微等平台第一时间推送转发,既保证了时效,又实现了碎片化传播。

在新闻发布会报道中, 灵活运用新媒体报道手段的同时, 湖北日报政治新闻中心记者供报纸刊发的稿件也进行了大胆探索。一改执着于写综合性稿件的文风,记者在写稿时,充分考虑读者的受移动传播影响而转变的阅读习惯,研究两会发布会所涉及的主题,结合受众的兴趣和关注点,将“大稿”拆解成若干“豆腐块”,在“解剖麻雀”的基础上求新求精。

以1 月25 日省两会首场发布会为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这一宏大主题之下,记者又提炼了“全力支持武汉争创国家科创中心”“加快建设‘有机谷’ 打造4 个4A 级景区”“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打通制约企业发展的要素瓶颈”“推动形成‘公空水铁’交通一体化格局”“发展电商助农产品走出大山”““十四五”将新建高速公路900 公里、长江大桥4 座”等七个主题,既让版面呈现更加鲜活,拉近了发布会与受众的距离,读起来也一目了然。

技能提高,贵在平时

历届省两会、全国两会,都是全媒型记者“十八般武艺”集中展示的舞台,记者不遗余力地转型,是为了让受众的感官全面介入新闻现场,让两会报道更鲜活、更接地气。

但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的,源于平时的学习、积累和实践。 湖北日报政治新闻中心的记者们则新报道技能的学习和运用,融入到了日常工作中。 为了提高技能,每次周例会,湖北日报政治新闻中心都安排了学习主题:通过邀请融媒体中心主编授课,学习新媒体标题的制作;通过集中学习《人民日报记者说:好稿怎样开头结尾》来转变文风、创新表达;通过组建短视频制作兴趣小组,来提高部门记者短视频策划、拍摄和剪辑水平……

仅2020 年下半年以来,湖北日报政治新闻中心负责报道的 “助力湖北——知名民企湖北行”“第二十届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等战役性报道中,除了完成文字+图片的稿件,拍一段视频、参与一场直播、策划一个新媒体产品,已经成为记者工作的标配。有了技能的积累,加上合适的展示平台和时机,一批创意新、形式活、传得开、叫得响的融媒体产品得以纷纷亮相。

猜你喜欢

湖北日报受众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