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育扶贫的实践路径刍探

2021-05-21熊礼杭李杰唐明川

成才之路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机制教育扶贫保障体系

熊礼杭 李杰 唐明川

摘 要: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根本之策,高校参与教育扶贫可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发挥高校自身优势,推进教育扶志工作。文章简述高校教育扶贫的价值,论述构建高校教育扶贫模式的具体策略,指出需要优化干部考核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优化高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联动机制,优化高校教育扶贫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扶贫路径。

关键词:高校;教育扶贫;人才培养机制;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編号:1008-3561(2021)13-0012-02

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根本之策,是整个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能够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转变一些贫困者的思想观念,在助力贫困者脱贫致富的同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脱贫攻坚是党和国家交给高校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服务社会、推进育人质量提升的一项重要工程。我国高校很早就已经开展扶贫工作,注重教育与扶贫结合、扶贫与育人结合,并且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如何对教育扶贫路径进行优化,是当前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简述高校教育扶贫的价值,并从几个方面论述构建高校教育扶贫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高校教育扶贫的价值

1.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目前来看,贫困问题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经济问题,人的因素也很多。人若处于一个封闭落后的环境,缺乏勇气与信心,缺乏谋生技能,缺乏有效信息,缺乏市场经验等,则容易导致自身陷入贫困。贫困群体因长时间经济条件较差,个人价值观、生活状态、行为方式等方面出现问题,会对其后代产生严重影响,出现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高校开展教育扶贫,可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同时能够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使贫困群体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使他们具备自我发展、自我调整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与劳动技能,最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发挥高校自身的优势

高校是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高校与政府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咨询,而作为社会的重要一员,高校的发展前景和市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高校拥有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有着较强的师资力量,同时高校有着比较齐全的学科门类,其中很多专业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农林、养殖等。高校作为创新型高级人才的孵化园,开展教育扶贫可以体现自身承担的社会职能,更好地发挥自身在科技下乡、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3.推进教育扶志工作

高校开展教育扶贫,可以推进教育扶志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扶贫和育人双赢。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摆脱困境的勇气,让贫困群众产生强烈的脱贫愿望。要想脱离贫困,首先必须要有脱贫的坚定信念。因此,高校在开展扶志工作时,要先转变部分贫困群众自卑自弃的负面心理,帮助他们抛弃不思进取、故步自封的心态,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变得更加自信、自尊,具备摆脱困难的斗志和信心。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正视并发挥自身在文化传承、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在重点扶贫地区成立党支部,狠抓文化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教育,让贫困群众转变传统的经济观念、生活态度,树立脱贫致富的决心,并积极参与到扶贫攻坚战中来。

二、构建高校教育扶贫模式的具体策略

高校要积极利用自身多种资源,鼓励全体师生加入到教育扶贫工作中来,并加强与政府、社会各部门的联系,同时优化教育扶贫保障体系,为教育扶贫工作注入更多活力。

1.优化干部考核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教育扶贫参与对象包括教师与学生,因此高校需要对干部考核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优化,促使师生主动参与其中,增强教育扶贫动力。要想优化干部考核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考核体系。要定期对参与教育扶贫工作的教师、学生进行考核,保证其德行和才能满足要求,切实提高教育扶贫队伍的质量。其次,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要从职位晋升、工资福利、评优评先等方面激发工作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在工作量与教学时间方面予以一定的关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师授课安排,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此外,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方面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可以主动扎根农村,为农民提供必要的服务。二是完善现有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增加补助项目,比如除了贫困补助之外,再设立勤工助学金、助学贷款奖学金等项目,同时为贫困学生建立档案,保证对贫困生实现全覆盖。另外,还要加强贫困学生精神资助力度,注重励志教育,提高贫困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其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立志改变贫困面貌。三是建立大学生服务站与实践基地,选派一些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基地进行挂职锻炼,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村干部的甘苦,提高服务工作的针对性。

2.优化高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联动机制

教育扶贫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需要高校、政府、社会各方的通力合作。各方要对可被利用的资源进行整合,拧成一股绳,避免扶贫工作投入力量不够,也避免资源的重复与浪费。而要想充分整合并利用各种资源,就需要优化高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联动机制。首先,需要强化政府、社会、高校之间的联系。例如,可以共同设立教育扶贫基金会,号召企业、高校、社会团体积极捐赠,为教育扶贫工作注入充足的资金。还可以共同建立帮扶项目库、政策智囊库、高校联盟智能库,通过相互探讨学习工作经验,丰富自身的扶贫内容,切实从贫困者需求出发,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产业规划。其次,增加贫困地区与高校之间的联系。高校必须和贫困地区建立紧密、友好的关系,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可以获得群众的信任,便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扶贫工作。

3.优化高校教育扶贫保障体系

首先,高校要在基層政府的指导下优化扶贫物资使用监督体系,确保物资都能被用到实处。高校要与政府部门沟通,合理规划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资金投入比例、教师培训费用投入比例、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投入比例,优化贫困地区的信息环境与教育环境。其次,高校要完善帮扶政策。比如给贫困地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将自己的所学带回家乡,改善当地风气,为贫困地区注入文化血液。此外,还要落实好帮扶政策。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结对帮扶的模式来进行,即实行点对点帮扶,有效利用帮扶资金,确保精准扶贫落实到位。

三、结语

总之,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根本之策,是整个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扶贫形式,积极推进教育帮扶工作,注重优化干部考核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优化高校与政府、社会之间的联动机制,优化高校教育扶贫保障体系,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扶贫路径。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更好地参与教育扶贫攻坚工作,打赢教育扶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袁利平,丁雅施.我国教育扶贫政策的演进逻辑及未来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04).

[2]滕一霖,宇美臻.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策略与方法[J].现代教育科学,2019(03).

[3]杨佳婷,林欣.教育扶贫中的高校介入:必要性和帮扶策略[J].教育导刊,2017(09).

[4]袁利平,万江文.我国教育扶贫研究热点的主题构成与前沿趋势[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5).

[5]胡伟.“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育扶贫之精准性路径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2).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al Path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Xiong Lihang1, Li Jie1, Tang Mingchuan2

(1. Yo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ongzhou 425100, China;

2. Yongzhou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fice, Hunan Province, Yongzhou 425100, China)

Abstract: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policy to help the poor. The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education can block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the work of educational suppor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valu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discusses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ng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cadre assessment system and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ptimize the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optimize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security system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gradually form a characteristic path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 security system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机制教育扶贫保障体系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教育扶贫,助力精准扶贫
跨学科博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机制研究
新时期特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机遇探析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