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默计

2021-05-21于溟慧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原句班委老师

于溟慧

每一期《新作文》总有几篇幽默担当的佳作,让我们捧腹大笑,在忍俊不禁的同时真为小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拍手叫绝。在作文里,适时地风趣、幽默一把,你的文章立刻就能鲜活亮丽起来。很多同学望风趣而兴叹,望幽默而艳羡。本期我们来找一找幽默的元素,看看能不能提升一下语言的幽默指数。

借鸡生蛋

相声、小品之所以人气旺,诙谐幽默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巧借幽默增添文章的情趣美,生動俏皮,让文章情趣顿生。

举个例子:“长得不太好看”,你听过这样幽默的说法吗?

长得有点“着急”;

长得“对不起观众”;

长得“抽象”了点儿;

长得真有“创意”;

长得好像“车祸现场”;

长得有点“肆无忌惮”啊;

这长相很“提神儿”啊。

你一定发现了,“着急”“抽象”“创意”“肆无忌惮”等词都不是形容长相的,但嫁接过来后,借别人的“鸡”生自己的“蛋”,产生可以意会的幽默“笑”果。

《最近有点烦》一文就用了这样的幽默:一开始,我还能通过认真仔细地梳头让本就略显凌乱的头发们整齐一些。可没过几天,头发们便“集体叛变”了,不管我是用水温柔地“安抚”,还是用梳子“武力镇压”,它们永远都是一副乱七八糟的样子,这可把我害苦学校检查仪容仪表时,第一个被抓到的总是我……

“集体叛变”“安抚”“武力镇压”都是从其他领域借来的,我们却可以形象地感受到头发的凌乱,用水抹一抹,用梳子使劲梳的各种“想办法”,这样的“蛋”我们都是笑着“吃”呢。

本期《我们班的“黑脸门神”》中一段:“吼!”恭喜同学们,get到一声河东狮吼。杨老师面露凶光,见到一位小同学上课走神,“唰唰”一招“九阴白骨爪”,成功KO(击败)。杨老师脸上挂着狡黠的笑容,就差把“得瑟”两字写到脸上了。

顺风耳,千里眼,除了葫芦娃和杨老师,还有谁能有?一下子便抓到四五名捣蛋鬼,唉,“公堂”之上又该有几个可怜人了!办公室的“凉茶”够不够呀?天天都有人喝,我都替老师亏得慌。

get是接收到,KO是击倒,“九阴白骨爪”来自金庸武侠小说,小作者在这里英语和术语混搭;葫芦娃和杨老师并列,“公堂”乃审判场所,“凉茶”性寒凉,你懂的。语言活泼跳跃,看来,小作者一定是一个“活跃分子”,思维够敏捷,语言够敏锐。

“借鸡生蛋”主要是借别的领域的专门用语来形容当下的情境,以他山之石攻玉,新的搭配组合会产生幽默的效果。如果你注意到借来的词一般都用上了引号,表示这是特定称谓,你就离幽默不远了哟。

大词小用

把描写大的方面的词语用在小的方面,大词小用,或是相反,来个小词大用,都会产生幽默效果,使文章富有灵气。

我家有五个人,每人在家里都有一个职务。我爷爷是“总催”,奶奶是“总管”,妈妈是“总督”,爸爸是“总理”,而我是“总经理”(总要经受大家的管理)。

“总管”至少得是一个大家庭或一个组织里的全面管事的人吧;“总督”通常指一个国家的某片相对自主的区域中实际或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理”就更大了,是一个国家负责统领中央政府的行政工作的政府首脑;“总经理”是企业里负责经营管理的人,也是个大头头哦。把这些“大词”用到一家人头上来,名副其实的“大词小用”啊。这五个职务真是绝了,读来直让人笑,笑的同时又觉得小作者用得恰如其分,再加上括号里的曲解,更是巧妙。

“嗡嗡嗡”“哇——呀呀呀”“咚咚咚”“当当当”“啪啪啪”,北京时间23点43分52秒,从中国某市某小区某幢某单元某室某房间里,传出一声声鬼哭狼嚎般的吼声,一场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人蚊大战即将上映!

“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样的词一般用来形容“大事件”,比如“狼牙山五壮士跳崖”那样的悲壮,“杨利伟完成太空行走任务”那样的壮举。在这里却是形容“打蚊子”,哈,大词小用,在强烈的反差中幽默了一把。

巧妙套改

诗词、歌词、名言、成语等各有原句原意,套改就是把原句原词经过一番“加工提炼”,结合当时语境需要巧思善改,或拆分,或改组,形成“新词新句”,所表达的意思可能和原句完全无关,但丝毫不影响“我”的表情达意,妙趣横生,幽默效果“杠杠的”。

本期《偷“机”不成热成“狗”》:我和表妹赶紧挪到床底,生怕外婆发现我们的“鬼迹”。好在她倒在床上接电话,挂断之后准备再续美梦。没多久,我们就听到时断时续的鼾声了。这里将“轨迹”套改为“鬼迹”,鬼鬼祟祟的踪迹,哈,妙!

《603班座位研究报告》分析班级座位得失很是风趣:倒数第一排乃观察宝地,“一览众人小”,全班人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上课时还能开派对,把零食传来传去,“忙”得不亦乐乎。这里也是完美的抄答案“胜地”,因为前面两排便是班委区(管收作业),答案满天飞,真可谓“得班委者可得天下”。可是,上公开课便是一场噩梦,后座的老师时不时盯着你看,遭遇许多尴尬。“一览众人小”套改“一览众山小”,“得班委者可得天下”套改“得民心者得天下”,瞧瞧,这一改多么形象,多么传神。必须点赞!

修辞出新

作文中常见修辞有比喻、拟人、对比、夸张、排比等,本就可以提升语言表现力,如果这些修辞能够新颖别致,制造幽默也是不在话下的。

夸张本身就有一种“逗”的成分,小品、相声里都离不开夸张。把夸张这种修辞手法用在很平常的事上,自然会让人捧腹。

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有一句台词:“人这一生多短暂呀,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虽然夸张了点儿,但仔细一品,又觉得也是那么回事儿。此句,也成了金句广为流传。

《永远的百合》里有一段文字:那几包鱼肉肠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寂寞,开始向我暗送“秋天的菠菜”了。包装袋上那条大肥鱼,也不断送来“无线电波”,直击得我发根倒竖,口水横流,淹没地板一片,要不是地板兄弟频频出示黄牌警告,我真怀疑自己就要因为失水过多而倒下了。拟人加夸张,不笑都难。想想看,鱼肉肠抛着媚眼送秋波,肥鱼电波击得作者口水横流,地板出示黄牌警告。哎呀,不行,于老师先去笑一会儿。

反语,也是一种修辞。正话反说,比起直白的表达来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更为深刻。

我们的杨老师十分温柔,从来不罚学生,从来不加作业,从来不会大吼,从来不会在学生面前贼笑,从来不会请学生去办公室“喝茶”,从来没有用过一千个惩处学生的“险恶”手段。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啊?(《我们班的“黑脸门神”》)

这段反语你看懂了吧?杨老师“罚学生”“加作业”“大吼”“贼笑”“请学生去办公室‘喝茶”“有一千种惩处学生的险恶‘手段””。哈哈,如果杨老师读了这段,是不是脸会变成“猪肝色”啊?

作家王蒙以《幽默》为题,写过一篇散文,他说:“幽默是一种酸、甜、苦、辣、咸混合的味道。它的味道似乎没有痛苦和狂欢强烈,但应该比痛苦和狂欢还耐嚼。”幽默总是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让人们脸上绽开欢乐的笑容。今天我们粗浅地探讨借鸡生蛋、大词小用、巧妙套改、修辞出新的方法,让幽默“飞”一会儿,相信还有很多可以产生幽默的元素,做个有心人,你也来找一找,分享给大家,好吗?

猜你喜欢

原句班委老师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服风波”折射出的带班理念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仿写句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解题策略
强调结构面面观
“终极班委”诞生记
解读单元考点,牵手高频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