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盆底肌功能锻炼结合膀胱训练在改善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方面的效果分析

2021-05-21过月红王蕾冯宁翰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括约肌导尿管盆底

过月红 王蕾 冯宁翰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苏 214000

尿失禁是属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尿失禁的发生会给患者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方面带来严重影响,不仅使患者质疑手术效果,频繁尿失禁还会使患者出现消极、抑郁、自卑等负性情绪,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使尿失禁成为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护理主要内容[1]。因此,给予前列腺癌手术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尿失禁的发生、促进患者控尿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临床研究显示,盆底肌功能锻炼与膀胱功能训练在改善压力性尿失禁方面具有显著疗效,有效促进控尿功能恢复[2-3]。鉴于此,本文抽取 2016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间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盆底肌功能锻炼结合膀胱训练在改善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方面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间本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1)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肿瘤分期T1c、T2b,并行前列腺癌根治术;②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③Gleason 前列腺腺癌组织学分级评分5~8 分,术后因膀胱括约肌损伤出现尿失禁;④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本研究。(2)排除标准:①生命体征、病情发展不稳定者;②意识障碍、沟通障碍及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研究者;③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④生殖器官畸形患者;⑤神经源性膀胱等膀胱功能性疾病者;⑥术前接受过放射治疗及前列腺手术者;⑦反复泌尿系感染者。按照双色球法随机分为两组,蓝色球作为对照组,红色球作为研究组。对照组资料:年龄范围58~78 岁,年龄(68.31±4.78)岁,尿失禁程度:重度 9 例,中度14 例,轻度 17 例。研究组资料:年龄范围58~79 岁,年龄(68.43±4.69)岁,尿失禁程度:重度10 例,中度15 例,轻度15 例。两组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尿失禁评价标准[4]:仅在大笑、打喷嚏、咳嗽等腹压增加情况下出现尿失禁视为轻度尿失禁;在用力、摒气或站立等日常活动中出现尿失禁视为中度尿失禁;站立或休息时即出现尿失禁视为重度尿失禁。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术后护理,仅在导尿管拔出(术后5~7 d)后发生尿失禁后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术前、术后盆底肌功能锻炼与膀胱训练。具体措施如下。(1)盆底肌功能锻炼:即在不收臀、腹部肌肉与下肢的基础上主动收缩肛门括约肌及会阴。患者取坐位、站立或平卧位,尽量提起收紧肛门括约肌及会阴,并保持10 s,之后放松10 s,如此为 1 次,1 组为 30 次,反复锻炼,每日 3 组,研究组患者在入院后即开始锻炼直至手术,术后暂停2 d,术后第3 d 带管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根据患者耐受情况确定锻炼次数,待导尿管拔出后继续锻炼直至尿失禁症状得到控制为止,期间注意观察患者膀胱痉挛频率及留置导尿管颜色变化。护理人员戴一次性手套,将液状石蜡涂抹于食指,嘱患者取侧卧位行盆底肌锻炼,将食指插入患者肛门,食指可感受到紧缩感则患者锻炼方法正确。(2)膀胱训练:首先由护理人员指导其进行排尿日志书写,主要包括排尿间隔时间、每日饮水量等,并告知其准确详细记录对临床护理评估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之后嘱患者逐渐增加液体量摄入,由2 L/d 逐步增加至3 L/d,向患者解释水分刺激对排尿反射的帮助意义,以解除患者思想顾虑。于术后5 d对导尿管进行夹闭,每隔3 h 左右开放1 次导尿管,定时充盈、排空膀胱,待导尿管拔出后每次排尿前站立不动,同时收缩盆底肌,待紧迫感消失后再放松,使排尿时间逐渐推迟1~15 min,促使膀胱容量渐进性增加,减少如厕次数。患者出院后需持续随访,保持电话随访每周至少1 次,鼓励患者坚持盆底肌锻炼与膀胱训练。两组患者均持续训练直至尿失禁康复为止。

1.3 观察指标 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CI-Q-SF 尿失禁问卷表简表[5]对两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及拔除导尿管1 个月、3 个月尿失禁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涵盖夜尿、尿急、尿频、尿失禁等项目,每项内容按轻重程度对应 4、3、2、1、0 分,量表分值范围 0~21 分,0~7 分为轻度,8~13 分为中度,14~21 分为重度,即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尿失禁情况越严重[6]。统计拔除尿管后3 个月两组患者治愈情况以及尿失禁患者严重程度分布情况,治愈标准以患者日常生活中咳嗽、便秘等腹压增加时无漏尿情况、可自控小便为准[7]。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比较 拔除导尿管后研究组尿失禁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导尿管1 个月、3 个月研究组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比较[n(%)]

2.2 尿失禁改善情况评估 拔除导尿管后两组ICI-Q-SF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导尿管1 个月、3 个月ICI-Q-SF 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前列腺癌患者尿失禁改善情况评估(分,)

表2 两组前列腺癌患者尿失禁改善情况评估(分,)

注: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前、术后护理,在尿失禁后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盆底肌功能锻炼与膀胱训练

拔除导尿管3个月10.31±2.03 4.32±1.54 14.868<0.05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40 40 14.04±2.35 13.98±2.54 0.110>0.05 12.31±2.03 7.32±1.95 11.212<0.05组别n拔除导尿管后拔除导尿管1个月

2.3 临床治愈情况及尿失禁严重程度分布情况比较拔除尿管3 个月研究组临床治愈效果(92.50%)显著优于对照组(67.50%),且尿失禁患者症状均较轻,无中重度尿失禁患者,但对照组尿失禁患者轻度患者6例、中重度患者7例,分布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前列腺癌患者临床治愈情况及尿失禁严重程度分布情况比较[n(%)]

3 讨 论

3.1 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防治现状与意义 前列腺癌根治术是当前临床治疗前列腺癌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但因受患者年龄、身体机能、手术医师技能操作水平、手术过程中尿道括约肌群损伤、盆底神经损伤、膀胱颈部切除与悬吊固定机制丧失引起膀胱结构与功能改变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尿失禁发生风险高达10%~30%[5,8]。正常情况下,男性主要依赖膀胱稳定性与顺应性控制排尿,即位于膀胱颈与前列腺尿道近侧括约肌以及尿道平滑肌、尿道外括约肌以及尿道旁横纹肌等远侧括约肌共同作用控制排尿。但前列腺癌根治术会对术中需切除近端尿道括约肌,患者术后只能依靠远侧括约肌控尿,且术中或术后可能出现会阴部神经直接损伤、瘢痕粘连、局部缺血等远侧括约肌损伤,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或及时调整,进而导致术后尿失禁的发生[9]。尿失禁的发生不仅会导致患者质疑手术效果,还会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而,给予前列腺癌患者科学、系统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控尿功能尤为重要。

3.2 早期盆底肌功能锻炼结合膀胱训练可有效促进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控尿功能恢复 盆底肌锻炼与膀胱行为锻炼是目前临床治疗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首选治疗方案,操作简单,可有效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10]。盆底肌锻炼是上世纪40 年代美国妇产科医师Kegel 发明用于防治尿失禁的一种方案,经多年发展,因其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等优势,现已在临床尿失禁防治方面已得到广泛认可。肛提肌是覆盖于前列腺外侧面的薄层肌纤维,其与尿道外括约肌、耻骨直肠悬韧带一起组成盆底结构,在收缩肛门括约肌及会阴时可补充尿道外括约肌功能,同时锻炼盆底肌肉,增加肛门括约肌、肛提肌以及尿道外括约肌收缩力,选择性促使尿道内压力提升,增加膀胱稳定性,有利于改善前列腺患者术后尿失禁症状[11]。而膀胱功能训练通过收缩盆底肌可有效增强尿道压力、括约肌及盆底肌,通过训练逐渐延长患者排尿时间,可有效提升膀胱稳定性与顺应性,有利于患者尿失禁症状改善、控尿功能恢复[12]。蔡有弟等[13]学者在研究中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应用早期盆底肌功能训练,研究发现可有效促进前列腺癌手术患者控尿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王莺[14]学者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中联合应用盆底肌锻炼与膀胱训练,研究发现可有效改善患者控尿能力,肯定盆底肌锻炼与膀胱训练二者联合应用是一种有效、安全且简便的治疗尿失禁方案。

本次研究给予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早期盆底肌功能锻炼结合膀胱训练,结果显示,拔除导尿管后两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及ICI-Q-SF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拔除导尿管1 个月、3 个月研究组尿失禁发生率及ICI-Q-SF 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临床治愈率(92.50%)显著优于对照组(67.50%),且3 例尿失禁患者均为轻症,无中重度患者,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提示早期盆底肌功能锻炼结合膀胱训练可有效改善尿失禁情况,促进患者控尿能力恢复,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吻合,进一步肯定两种锻炼方法联合应用可起到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作用,从而促进改善术后尿失禁发生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另外,本次研究笔者发现,患者因年龄偏大,在术后尿失禁发生后往往缺乏治疗信心,且会因无法控制排尿而感到自责,治疗依从性较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注意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干预,对患者进行鼓励、支持,对患者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定期指导、随访,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给予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早期盆底肌功能锻炼结合膀胱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尿失禁症状,促进控尿功能恢复,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括约肌导尿管盆底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排便的奥秘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