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Nippv模式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21-05-21黄瑶

当代医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机通气

黄瑶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江西 鹰潭 335000)

临床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新生儿时期疾病,多发于孕周35周以下的早产儿[1]。该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病情发作时患儿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肺不张等情况[2-3]。由于新生儿肺部组织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能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4-5]。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我国剖宫产率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也明显提高[6]。临床通常会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方式治疗该疾病,但可能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声门下狭窄等不良反应[7]。现阶段,NCPAP、Nippv 是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两种辅助通气模式,本研究探究两种通气模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9 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0)。观察组男25例,女15 例;胎龄28~35 周,平均(30.63±3.22)周;出生体质量1.85~3.89 kg,平均(2.56±0.25)kg。对照组男23例,女16 例;胎龄27~36 周,平均(30.12±3.09)周;出生体质量1.88~3.92 kg,平均(2.62±0.23)kg。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经X 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③有唇色发绀、三凹征、呼吸急促等症状;④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②需气管插管治疗;③伴有严重心脏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德国生产的新生儿呼吸机进行治疗,经双鼻塞密闭环路方式采用NCPAP 通气模式进行治疗,向气道持续施加一定压力,吸氧浓度设置为30%~60%,呼气末正压设置为5~6 cmH2O。观察组采用德国生产的新生儿呼吸机进行治疗,经双鼻塞密闭环路方式采用Nippv模式辅助通气,将患儿咽喉部位压力间歇增加,以此提高上呼吸道压力,吸氧浓度设置为30%~60%,呼吸频率设置为20~40 次/min,吸气时间设置为0.3~0.5 s,呼气末正压设置为5~6 cm H2O,吸气峰压设置为15~20 cm H2O。两组患儿通气过程中均以血气状况、症状变化情况为依据,对呼吸机各项参数进行合理调整,若通气过程中发现患儿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90%或者吸氧浓度>60%,或者呼吸频率>50次/min,吸气峰压>20 cmH2O,则提示呼吸窘迫程度可能加重,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以避免病情加重,一旦发现患儿病情有所好转,则需以血气分析指标、症状为依据,将NCPAP、Nippv 通气参数适当调低,一直到患儿病情明显好转时,便可将呼吸机撤离。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成功判定标准[8]:经治疗后,唇色发绀、呼吸急促、鼻翼翕动等症状明显缓解,X 线片检查结果提示病情明显好转,各项血气指标趋于正常,减少了气管插管对气道的损伤及猪肺磷脂的使用量。血气指标:分别在患儿接受治疗前、通气12 h 后,测定PaCO2、PaO2与pH值。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呼吸道黏膜损伤、肺出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36/40)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通气12 h后PaO2与pH值均提高,PaCO2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s)

组别对照组(n=39)观察组(n=40)t值P值PaCO2(mmHg)治疗前51.22±0.25 51.28±0.22 1.133 0.261 pH通气12 h 48.25±0.18 40.02±0.12 23.968 0.000 PaO2(mmHg)治疗前47.19±5.26 48.02±5.22 0.258 0.963通气12 h 62.12±4.12 78.96±5.16 15.829 0.000治疗前7.12±0.12 7.09±0.18 0.027 7.156通气12 h 7.21±0.22 7.35±0.28 25.968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新生儿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9]。通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可正常呼吸,但如果在出生6 h内有进行呼吸困难情况出现,则需警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在于改善通气状态,有效纠正缺氧情况[10]。NCPAP 通气模式是现阶段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见方式之一,虽然可有效纠正缺氧状态,但对中重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欠佳,治疗中常需更改为有创呼吸机模式,延长患儿住院时间的同时增加医疗费用[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成功率、PaO2与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无创呼吸机Nippv 模式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分析原因为,Nippv 模式是在NCPAP模式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辅助通气模式,通过将患儿咽喉部位压力间歇性提高使得上呼吸道压力上调。相较于NCPAP通气模式,Nippv模式下氧气进入肺部更加顺畅,能促使肺泡有效扩张,改善肺部气体交换与氧合功能。此外,采用Nippv 辅助通气模式还能将治疗失败后的气管插管率降低,使呼吸暂停情况得到改善,进而降低肺部损伤率,因此并发症发生率也随之降低。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Nippv模式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机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