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美托咪定与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5-21宋兵

当代医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躁动苏醒美托

宋兵

(湖北省钟祥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湖北 荆门 431900)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外科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可促进患儿身体恢复正常。麻醉是手术的重要环节,全身麻醉不仅重视其麻醉效果,还对术后止痛及术后躁动等并发症的抑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维护患儿安全,尽可能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影响[1]。由于小儿机体结构与成人比较尚不成熟,其生理特征使其对麻醉要求更高,常规的药物静脉全麻难以满足术后镇痛的要求,且易出现躁动情况,全麻的同时联合神经阻滞麻醉能起到良好止痛效果,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2]。本研究探讨右美托咪定与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10 月本院采用手术治疗的患儿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院编号,采用奇偶数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8,女22例;年龄1~15 岁,平均年龄(7.23±1.12)岁。对照组男26 例,女24例;年龄1~14 岁,平均年龄(7.21±1.15)。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实施手术者;麻醉分级为Ⅰ~Ⅱ级;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器质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对麻醉药物过敏。

1.2 方法 手术前均对患儿实施常规检查,术前6 h 禁食,建立静脉通道,观察生命体征,给予面罩吸氧。

对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48)实施麻醉,将0.5 μg/kg稀释为10 mL,采用静脉注射方式实施全身麻醉诱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阻滞麻醉,采用神经刺激器,型号为Stimuplex-HNS11,并采用穿刺针,型号为Stimuplex-A 100 mm 对患儿单侧髂腹下神经及髂腹股沟神经进行麻醉阻滞,指导患儿取仰卧位后,在其肚脐及髂前上棘位置穿刺,距离为5~10 mm,以患儿实际身高为准加以调整,穿刺针通过腹外斜肌腱直至感觉到阻力即停止,回抽无血后,注入麻醉药物,将电流控制在1 mA,频率为2 Hz。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率及平均动脉压。②比较两组疼痛评分:采用FLACC 评分法评估患儿疼痛情况,患儿面部表情正常,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活动自如,未哭闹计0分;患儿偶见皱眉,表情扭曲,来回走动,呻吟,需要轻拍安慰计1分;患儿下颌抖动,脚乱蹬,身体扭曲,哭声持续不断,难以安抚其情绪计2 分。躁动评分:患儿能安静配合,无躁动计1分;患儿出现轻微躁动,但仍能配合计2分;患儿情绪烦躁,哭闹不止,难以配合计3分;患儿躁动严重,无法配合计4分。③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④比较两组患儿躁动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 麻醉诱导后,两组患儿心率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诱导前后,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儿躁动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5 例躁动,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发生14 例躁动,发生率为28.00%,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躁动评分及麻醉苏醒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不同时期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但麻醉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儿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heart rate and mean arterial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心率(次/min)麻醉诱导前112.23±12.12 113.34±11.23 0.475>0.05平均动脉压(mmHg)麻醉诱导前65.34±5.12 64.23±5.09 1.087>0.05麻醉诱导后66.34±5.07 65.33±5.01 1.002>0.05麻醉诱导后99.23±7.67 86.34±7.01 8.772<0.05

表2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躁动评分及麻醉苏醒时间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agitation score and anesthesia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两组患儿疼痛评分、躁动评分及麻醉苏醒时间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agitation score and anesthesia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值P值疼痛评分(分)术后2 h 2.85±1.23 1.72±1.15 4.745<0.05苏醒期2.65±1.13 1.60±1.01 4.899<0.05躁动评分(分)2.56±0.55 1.51±0.52 9.809<0.05麻醉苏醒时间(min)12.04±2.12 15.12±3.01 5.916<0.05

3 讨论

小儿身体器官发育不全,耐受力及承受力有限,麻醉后易出现并发症,如躁动情况,可引发不良的后果,如拔管及坠床情况。麻醉药物虽能起到麻醉效果,但麻醉药物失效后,患儿疼痛阈值下降,疼痛难忍,会促使患儿哭闹不止,情绪难以安抚,因此,如何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缓解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情况,是临床关注焦点[3]。

实施全身麻醉及神经阻滞麻醉能满足以上要求,是临床推崇的一种麻醉方式,其中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刺激大脑蓝斑核,促使患儿进入镇静状态,并能抑制肾上腺素的释放,抑制疼痛传递,镇痛效果明显[4]。此外,该种药物易唤醒,麻醉时效短,麻醉见效快且无呼吸抑制情况,能稳定患儿血流动力学,安全性高[5]。但由于患儿意志力薄弱,情绪波动起伏大,单纯药物静脉全麻难以满足术后镇痛的要求,且易出现躁动情况,为提高手术安全性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其对患儿生理功能影响小,具有并发症少、麻醉后恢复快及术后镇痛效果好等优点,能帮助患儿取得良好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6-7]。本研究结果表明,麻醉诱导后,两组患儿心率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诱导前后,两组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不同时期疼痛评分及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麻醉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联合神经阻滞麻醉能起到良好止痛效果,减少躁动情况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躁动苏醒美托
植物人也能苏醒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右美托咪定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