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护理方案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2021-05-21李明洋颜婉萍林映麟

当代医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伤情休克效率

李明洋,颜婉萍,林映麟

(1.福建省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2.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TS)是指因钝物击打或剧烈撞击所致严重创伤,继而出血所致的休克现象。TS 患者因脏器受损出血,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同时,基础代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易发生低血糖、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1-2]。院前急救护理是TS患者入院治疗的重要干预手段,能有效降低患者休克发生率,提高生存率[3]。科学的院前急救方案能提高急救效率,规范急救行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研究表明,院前急救方案能提高现场急救的救助效率[4-5]。本研究探究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方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院前急救护理方案实施前(2017 年6 月至2018 年5 月,对照组,n=120)和实施后(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观察组,n=120)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Table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TS 诊断标准[6];②创伤后12 h 内接受急救;③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重度患者;存在严重并发症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创伤休克急救护理。在接到120 处电话后,医护人员需立即进行急救工作,并在现场接触患者后立即进行初步伤患勘查评估。迅速且平稳对TS 患者进行转运。在救护车内按医嘱处理伤口,并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监测患者呼吸、给氧以及心电状态,记录生命体征数据及抢救过程其他数据。移至院内急诊后,配合完成交接工作,在完成住院手续办理后将TS 患者按医生建议移至病房或者手术室。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方案。①出诊迅速。在医院收到120处电话指令后,第一时间安排院前急救专业医护人员,同时,在途中与现场保持密切沟通。评估伤患伤情基础上,指导伤患进行自救,尽量减少损伤。②基于CRAMS 评分法进行伤情评估,即对循环(circulation,C)、呼吸(respiration,R)、腹部(abdomen,A)、运动(motor,M)、语言(speech,S)进行快速评估。同时,坚持重症患者优先处理的基本救助原则。按是否发生颅脑外伤、脊柱骨折或者呼吸、循环障碍等生命体征特点判定症状的轻重。③维持呼吸道畅通。对发生面部创伤或者昏迷的TS 患者人群,重点关注呼吸道通畅。使用手指或者借助吸引器清除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异物。对于发生舌后坠的TS患者,因需要避免舌体阻碍呼吸,则需借助口咽导气管或者舌钳将舌体拉出。而对于发生心跳骤停的TS 患者,则需进行心肺复苏术,病情严重者需要持续供氧。④静脉通道的建立。因受伤可能造成部分区域的静脉受损,需避开伤处周围大静脉而建立数条静脉通道,留置静脉针进行给药及输液。适当情况下,通过静脉留置针给与血管活性类药物。⑤院内交接。待TS患者抵达本院后,需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配合检查,并辅助患者及家属补办入院相关手续。待检查完毕后,根据结果决定去手术室或者ICU病房。并随后补充完善过程记录。⑥心理干预。因TS患者均接受过非常痛苦的创伤,心理层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很多人也会继而进展为心理障碍等心理疾病。在急救现场,医护人员需第一时间对TS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能坦然面对突发事件,积极配合接下来的急救工作。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情况及抢救时间。创伤休克抢救成功指标如下:HR为80~100/min,血压维持>90/60 mmHg,尿量恢复至每小时30 mL[6]。抢救介入时间是指从患者进入急诊室开始抢救到手术抢救完毕的时间,但排除抢救中死亡患者的数据。术前准备时间是指从患者接到手术室电话时间从急诊转入手术室进行交接完毕的时间,但排除抢救中死亡患者的数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院内抢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抢救介入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院内抢救情况比较(±s,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hospital rescue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in)

表2 两组患者院内抢救情况比较(±s,min)Table 2 Comparison of hospital rescue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in)

术前准备时间5.90±0.99 4.72±0.86 5.691<0.001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120 120抢救介入时间38.06±7.32 14.31±3.21 32.550<0.001

2.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为抢救成功率为96.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院内抢救效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hospital rescue efficien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TS 通常是由多种不同类型创伤导致的机体疼痛,并因体液及失血过多导致了一系列较复杂的其他症状。TS患者若未及时接受治疗,则易继续诱发更严重的临床结局,如败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甚至有生命危险[7]。TS患者的受伤类型通常较复杂,其中又以复合伤为主。当创伤发生后,TS 患者通常因自身机体发生过于显著的急性体征变化,导致多项生理功能严重紊乱。有研究表明,受伤后1 h是TS患者接受治疗的最佳窗口期。一旦未及时接受治疗,相对应的机体损伤会不可避免,致残率或者致死率均较高[8]。

院前急救护理是TS患者入院治疗的重要干预手段,能有效改善患者休克情况,提高生存率。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能节省患者术前准备时间,为获得更高的生存机会提供保障。急救过程中,按照CRAMS 评分法进行伤情评估,能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而又快速的伤情评估[9]。院前救助的时效性以及方案本身的科学合理性能显著影响患者生命安全,而医护人员自身专业度以及救治技术熟练性等,则在缓解患者病痛,避免二次损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科学的院前急救方案能提高急救效率,实现及时准确的护理与转运,提高伤情评估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施行院前创伤休克急救方案后,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院内抢救介入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施行院前创伤休克急救方案后,护理人员在急救工作中更自信,团队合作效率也更高,进而提高TS 患者的急救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此外,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9.17%),这与卢书梅等[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救护人员处理问题能力以及急救技能熟练度,均是医护人员对患者伤情进行准确判定的前提,是确保创伤休克急救方案实行效率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纳入的TS 患者病例的样本量不高,且为回顾性分析,因此,后续研究中,需扩大样本量,完善相关救治过程的记录资料,提高数据质量。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护理方案能加速TS 患者院前急救效率和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伤情休克效率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384例急诊军事训练伤伤情及心理应激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