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镜止血的疗效观察

2021-05-21关晖勇谭玉燕陈星小

当代医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内镜意义

关晖勇,谭玉燕,陈星小

(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东 阳江 529500)

急性肺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由非静脉曲张性疾病引起的,包括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病变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1]。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多为上消化道病变所致,少数由胆胰疾患引起,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也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式不当,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运用止血夹止血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金属夹止血治疗后,局部组织经炎症过程形成肉芽肿,会自行脱落并经消化道排出体外。此外,该术式还具有损伤小、止血速度快、再出血发生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本研究探究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内镜止血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观察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21~69岁,平均(43.63±4.72)岁;病程3~23 h,平均(16.83±2.24)h。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22~68岁,平均(43.53±4.59)岁;病程4~21 h,平均(16.87±2.32)h。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诊断及检查均确诊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符合2009 年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及病史、检查记录等资料完整;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经诊断合并心肝肾疾病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神志不清或精神障碍者;对研究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者;合并其他类型消化疾病疾病者;合并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3-4]。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治疗。对患者心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予以监测,观察周围循环情况及尿量,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抑酸治疗。针对出血量过多患者给予及时输血治疗,控制患者血压。及时给药止血敏注射液(扬州中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853,规格:2 mL:0.5 g)、血凝酶注射液(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95,规格:1 mL:1单位)等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止血治疗。置入内镜后,在直视作用下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35)及0.9%氯化钠溶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368)冲洗,若出血较小可在内镜下给予0.5 mL 肾上腺素注射液(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032)注射,直至出血停止。若止血效果不佳,需插入金属钛夹推送器,将金属钛夹对准破溃血管两侧,将钛夹释放,对出血血管及周围组织血流进行截断处理,观察3~5 min,确保无活动性出血后停止治疗。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和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凝血功能予以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酶时间(TT)。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粪隐血测试显示阴性、出血情况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黑便、呕血症状缓解,出血量明显减少;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凝血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凝血功能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s(±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凝血功能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s(±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n=80)对照组(n=80)TT(s)35.79±5.36 15.51±2.26a 18.610<0.05 35.74±5.32 24.36±4.47 8.898<0.0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PT(s)17.52±1.74 12.02±1.56a 12.814<0.05 17.19±1.84 15.97±1.63 3.828<0.05 APTT(s)49.46±3.12 35.26±2.24a 19.986<0.05 49.45±3.21 46.38±3.26 3.669<0.05 FIB(g/L)3.16±0.55 3.98±0.52a 5.909<0.05 3.15±0.62 3.47±0.37 2.383<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危急重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多由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等引起,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呕血、黑便等,部分患者甚至会发生失血性休克、晕厥[6]。有文献[7]报道,急性肺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在所有上消化道出血中占70%以上,多发于十二指肠、胃部溃疡等部位,患者在短时间内伴随大量出血,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传统临床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多以质子泵抑制剂药物治疗或内科止血为主,尽管能起到一定的止血效果,但止血不彻底,复发率高,效果不理想[8]。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内镜止血方式对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作用明显。内镜具有图像直观、视野广、检查安全可靠、诊断准确等优点,对胃炎、胃溃疡、胃部肿瘤以及食道和十二指肠病变诊断价值较高[9]。其通过多种角度显示不同的区域,可观察常规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的位置,还可避免过度因牵拉脑组织引起组织损伤及水肿,有利于快速止血,促进患者凝血相关指标改善。目前胃部疾病的检查常规进行内镜检查,不仅能直观观察,还能进行镜下取活检,活检后进行病理检查可确诊胃部所有的良恶性疾病。对于上消化道出血,还可进行内镜下止血。在内镜直视作用下对出血部位予以清洗,能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便于内镜止血操作。采用内镜止血与药物止血相结合的方式,能提升止血效果,缩短患者治疗时间[10]。对于药物止血无效或作用不佳患者可在内镜下给予钳夹止血,闭合出血血管,操作简单,止血速度快,效果显著。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内镜止血有效性较高。

综上所述,内镜止血应用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快速止血的有效方式,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内镜意义
更正声明
一件有意义的事
眼内镜的噱头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更 正
诗里有你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