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5-21张杨琳肖燕标

当代医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皮肤癌戊酸氨基

张杨琳,肖燕标

(1.赣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一科,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州市皮肤病医院整形美容科,江西 赣州 341000)

皮肤癌属于恶性肿瘤,但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常见的皮肤癌为基底细胞癌,与日光照晒密切相关[1]。皮肤癌在早期发病前具有病变特征,多表现为红斑状皮肤破损,伴随鳞片状脱屑或痂皮,但直接观察不具有特殊表征,与牛皮癣、湿疹等皮肤疾病表征较相似。所以皮肤癌前病患者多数未及时检查与确诊,可能造成浅表皮肤癌或癌变加剧[2]。临床上治疗皮肤癌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手术治疗、放疗、冷冻治疗等,治愈率较高。光动力疗法是一类新的治疗措施,应用于皮肤癌前病变或浅表皮肤癌患者均能发挥临床治疗效果,且光动力疗法在应用中对患者形成的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因此,临床应用广泛[3]。本研究旨在探究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前病变或浅表皮肤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癌患者64 例,其中男40 例,女24例;平均年龄(35.4±4.5)岁;疾病类型:鲍温病6例,疣状癌5 例,日光性角化病5 例,基底细胞癌22 例,鳞状细胞癌18例,Paget病8例。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病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4];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意识清醒,具有良好沟通交流与配合能力。排除标准:存在较严重疾病如免疫系统疾病;不接受随访工作,或未按时复查、复诊;精神疾病。

1.2 方法 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皮肤清洁及消毒,以温水对皮损处进行湿敷,后以医用酒精进行皮损处及周围皮肤消毒。消毒后涂抹光敏剂乳膏于皮损处及周围皮肤。光动力疗法中采用氨基酮戊酸配合治疗,需预先调配氨基酮戊酸散(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27)为霜剂,后涂抹于患者皮损处及周围皮肤,患者保持涂抹药剂部位避光静置约4 h,后接受光动力疗法治疗[5]。光动力治疗仪(型号Y-HN150)调节参数为波长635 nm,输出功率120 mW,照射密度90 J/cm²,照射时长30 min。临床治疗中对患者皮损处进行照射治疗,并根据患者皮肤肿瘤的大小对照射角度及面积进行调整[6]。

临床治疗共5 个疗程,每周1 次。在治疗后需对患者病情特点及病情情况、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与记录。并于患者治疗结束后,每月进行一次随访,并提醒患者进行复查与复诊。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总有效率。评价标准[7]:显效,治疗后皮损消失,无病变发生情况,原皮损处及周围皮肤色素消失;有效,治疗后皮损面积缩小,缩小面积>50%,且皮损处及周围皮肤色素有减退;无效,治疗后皮损处无改善,或皮损面积缩小<50%,且皮损处及周围皮肤色素无显著减退,或存在组织病变特征。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不良反应情况,包括皮损周边轻度糜烂、红斑、水肿、疼痛感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鲍温病、疣状癌及日光性角化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不同疾病类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2.2 复发率比较 疣状癌及日光性角化病复发率较高,达20.00%,不同疾病类型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复发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recurrence rates

2.3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患者不良反应症状较轻,未造成较大影响,且多数患者约1 周后不良反应症状痊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详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s

3 讨论

皮肤癌作为恶性肿瘤,在癌前病变期进行及时控制,能提高对肿瘤病变的控制效果,因此,临床上对皮肤癌前病变或浅表皮肤癌患者的治疗更需保证及时性与针对性,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从而避免病情复发或恶化[8]。在临床诊断皮肤癌的措施中,由于肉眼观察难以对皮肤癌与其他皮肤疾病进行辨别,所以需采用病理组织学检查方式,以组织活检确定病症特点,并对病灶处进行治疗,临床上治疗肿瘤常采用手术切除方式,但皮肤癌早期病变由于多分布于皮肤浅表皮处,所以采用手术切除多造成患者皮肤表皮外观缺损,损伤患者组织并会留下瘢痕。临床上治疗皮肤癌方法较多,如以局部用药方式行药物治疗,或采用物理化学方式进行冷冻治疗、激光治疗、放射治疗等[9]。由于皮肤癌复发率较高,临床治疗中还需降低复发率。刘孝兵等[7]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和冷冻治复发率均较高,临床资料效果不佳。

光动力疗法可发挥针对性治疗效果。光动力疗法以靶向治疗的方式,能准确定位患者皮肤癌前病变或浅表皮肤中局部癌细胞,并快速杀死癌细胞,不影响正常的皮肤组织,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且临床治疗的疗效较高。光动力疗法是以医疗器械进行治疗的手段,配合使用的氨基酮戊酸属于光敏剂,能提高医疗器械的靶向作用,准确定位局部癌细胞,集中进行癌细胞的清除,能提高对癌细胞核苷酸结构的破坏效果,有利于癌细胞增值的酶的活性,从而诱导癌细胞凋亡,起到清除癌细胞作用[10]。氨基酮戊酸作为光敏剂,其具有较强的光敏效应,也是机体血红蛋白合成的前体物质,当氨基酮戊酸配置为霜剂,以外源性物质形式进入人体后,能被增生活跃的细胞选择性吸收,一般情况下,患有皮肤癌或癌前病变的患者中,癌细胞较为活跃,所以氨基酮戊酸多为癌细胞吸收与积累,在癌细胞中转化为强光敏活性物质,从而能够起到准确定位作用。在光敏剂使用后,需患者避光约4 h,使癌细胞能选择性聚集,氨基酮戊酸具有低毒性,代谢较快,能起到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配合光动力疗法,在临床治疗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上均较高[11]。

本研究表明,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应用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其中,鲍温病、疣状癌及日光性角化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最高,达100%。且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下,患者的病情复发情况得到了良好控制,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包括皮损处轻度糜烂、疼痛等,症状较轻,多较快痊愈,因此,并未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表明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对患者未产生其他的影响。

综上所述,皮肤癌前病变或浅表皮肤癌患者,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疗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病情复发率较低,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皮肤癌戊酸氨基
老年人也应警惕皮肤癌
猪δ冠状病毒氨基肽酶N的研究进展
柴胡桂枝汤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基础医学
氟达拉滨联合丙戊酸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诱导作用
2-(N-甲氧基)亚氨基-2-苯基乙酸异松蒎酯的合成及表征
含有1-氨基蒽醌基团的α-氨基磷酸酯的合成及其路线研究
死亡受体5氨基末端的结构与功能
常见非黑素瘤性皮肤癌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