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季超级稻不同施氮量试验研究

2021-05-21李中元

江西农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超级稻穗数氮量

李中元 谭 婷

(湖南省醴陵市农业农村局,湖南醴陵 412200)

为探索湘东丘陵地区双季超级稻最佳施氮量,指导农户精确配方施肥,湖南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于2020 年组织开展了试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和试验地概况 供试品种:超级早稻为中早39,超级晚稻为H 优518。供试肥料为尿素(N:46.2%)、过磷酸钙(P2O5:12%)、氯化钾(K2O:60%)。试验安排在湖南省醴陵市泗汾镇农场居委会某农户责任田中。土壤为潮沙泥,前作为冬闲,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35.5 g/kg,碱解氮173.2 mg/kg,有效磷83.7 mg/kg,速效钾136.4 mg/kg,pH 值6.0[1-3]。

1.2 试验设计与测定项目 试验在施用磷钾肥料、时期、方法完全一致的基础上,设氮肥单因素5 水平田间肥效试验,各处理肥料用量如表1所示。磷肥100%作基肥;钾肥按基肥∶追肥=5 ∶5 施用;氮肥按基肥∶蘖肥∶穗肥=4 ∶4 ∶2 施用。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季5个处理组合,3次重复,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30 m2。各试验小区固定,即按施氮量的多少一一对应,小区间起宽20 cm、高30 cm 的埂隔离,防止肥水窜灌[4-5]。移栽后各小区定点10 蔸,每3 d 调查一次分蘖动态;记载主要生育期;成熟期根据各小区穗数平均值按对角线取3 蔸考察穗部性状,收获时各小区单打单晒,测定实际产量。

1.3 田间管理 早稻于3 月22 日播种,地膜覆盖保温湿润育秧。4 月7 日进行第1 次翻耕,4 月16 日进行第2 次翻耕,平整后分区作埂覆膜,防止窜水窜肥。4 月19 日划行移栽,株行距20 cm×20 cm。晚稻于6 月27 日播种,湿润育秧。早稻收割后,采用人工翻耕,保证小区位置不变动,平整后于7 月23 日划行移栽,株行距20 cm×20 cm。各处理施肥按试验设计要求施用。水分管理采用间歇湿润灌溉,移栽后浅水勤灌,早稻于5 月15 日、晚稻于8 月18 日统一落水露田7 d,再灌浅水施肥至抽穗期,抽穗后干干湿湿壮籽,成熟前7 d 断水。其他栽培措施按高产栽培要求进行,各处理相互保持一致[6-7]。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2 可以看出,不同施氮处理对生育期的影响不明显,早晚超级稻施氮0.0 kg/hm2处理的全生育期较其他4 个施氮处理短1 d。

表1 试验处理及肥料用量

表2 不同施氮量对生育期的影响

2.2 对分蘖消长的影响 从图1、图2 和表3 可以看出,随着施氮量增加,单位面积总茎蘖数增加,分蘖率提高,施氮量越大越有利于超级稻分蘖,但成穗率相反,呈下降趋势。

2.3 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2.3.1 有效穗 从表4 可看出,超级早稻有效穗以施氮150.0 kg/ hm2处理最多,323.1 万穗/hm2,与施氮120.0 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3 个施氮处理差异极显著。超级晚稻有效穗以施氮187.5 kg/hm2处理最多,328.65 万穗/hm2,与施氮150.0 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其他3 个施氮处理差异极显著。由此说明,水稻有效穗数随施氮量增加而递增。

2.3.2 穗平总粒数 试验结果(见表4)表明,施氮量对双季超级稻穗平总粒数影响呈增加趋势。超级早稻以施氮150.0 kg/hm2最多,与施氮120.0 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其他3 个施氮处理差异极显著;超级晚稻以施氮187.5 kg/hm2最多,与施氮150.0 kg/hm2处理差异显著,与其他3 个施氮处理差异极显著。

2.3.3 结实率 结实率随着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超级早稻以施氮0.0 kg/hm2处理最高,超级晚稻以施氮150.0 kg/hm2处理最高,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3.4 千粒质量 从表4 可以看出,不同施氮量,双季超级稻千粒质量变化不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2.3.5 产量 经方差分析和LSR 测验,超级早稻产量以施氮120.0 kg/hm2处理最高,与施氮150.0 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其他3 个施氮处理差异极显著;超级晚稻产量以施氮187.5 kg/hm2处理最高,与施氮150.0 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其他3 个施氮处理差异极显著(见表5)。由此说明,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影响差异显著。

图1 不同施氮量对早稻分蘖动态影响曲线图

图2 不同施氮量对晚稻分蘖动态影响曲线图

表3 不同施氮量对超级稻分蘖成穗的影响

表4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表5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施氮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试验表明,超级早稻以施氮120.0 kg/hm2,超级晚稻以施氮187.5 kg/hm2,产量最高,经济性状最优。水稻产量由有效穗数、穗平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4 个因素构成,且在水稻生育进程中先后形成,其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双季超级稻每667 m2平有效穗数增加,穗平总粒数呈增加趋势,结实率随施氮量增加而下降。综上所述,有效穗数依施氮量的不同变异幅度大,是影响双季超级稻增产的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超级稻穗数氮量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不同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黄淮北片水地小麦育种现状及性状演变分析
氮肥施用对不同燕麦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小麦氮肥用量试验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我国超级稻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3.5亿亩
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