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嫦娥五号”为什么听她的话?这个“90后”姑娘,真牛!

2021-05-21

初中生世界 2021年21期
关键词:嫦娥指令调度

文 陈 曦 张 蓉

连续20 多个小时,鲍硕没吃饭,没喝水,没休息片刻。以“北京”为代号,坐在调度台上的她,已密集发出了上千条沉着有力的指令。

在她的高效指挥协调下,2020 年12 月2 日晚 上10 点,“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比预计时间提前7小时。

“这个岗位上40 年来都没有过女生,我一定要开个好头。”工作仅三年,这个“90 后”姑娘已成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首位女调度。

“我是北京。”她最常说的这四个字,意味着获得的莫大认可,也承载着一副重担——“扮演一个高性能的CPU 处理器,不仅要收集大量信息,还要快速分辨轻重缓急,高效处理,为‘嫦娥五号’保驾护航。”

她在北京:声传“天地”,号令“八方”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

2020年11月24日,北京时间凌晨4时30分,伴随着火箭的绚丽腾空,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总调度鲍硕用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调度口令,开启了“嫦娥五号”为期25 天的地月旅行。北京中心是整个任务的飞控“神经中枢”,所有信息和资源都要汇集到这里,而总调度鲍硕也要从这里声传“天地”,号令“八方”。

“月面工作的20 多个小时,要下达上千条指令,交互上万句话,压力很大。”作为中心最年轻的总调度之一,鲍硕安坐调度台,指挥若定,号令八方,在旁人眼里看似很风光,她却从未有这种感觉。

由于信息量大,责任重,鲍硕不仅要熟悉各种程序制度、技术方案和预案,掌握各个岗位、系统间的流程和职责,还要随时随地判断和准确领会专家组的决策和意图,具备灵活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应对自如,“其实就是个‘大管家’”。

随着鲍硕手抚桌上的话筒,一条关键指令从她的口中喊出,由发令岗飞向“嫦娥五号”。整个任务期间,她和同事合作不断发出的指令,就像一条条无形的丝线,引领着“嫦娥奔月”的旅程。“每一条发往月球的指令,只需几秒钟就能到达,一旦出现错误就没有机会更改,特别是一些事关探测器安全的关键指令,必须一次成功,百发百中。”鲍硕说,尤其是这次任务,23天要完成11个阶段的各种控制,一环接一环,每一环都会对后面产生较大的影响,全程密集发令前所未有,风险很高,压力特大。

“嫦娥五号”预定的月面工作为48 小时,为了能持续坚守,鲍硕在任务前一个月就偷偷做起准备,每天只睡3 小时,任务前两周,控制两天睡一次觉,“我想试试在少睡的情况下,能否保持思路清晰”。鲍硕坦言,开始那几天会困得熬不住,但后来就慢慢习惯了。

她是“钢铁侠”:可以长时间不喝水,不吃饭,不休息

在挑战真正来临的那一天,鲍硕保持着清晰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调度各岗位、各系统进行月面段工作:月面初始化、钻取、载荷工作、表取、国旗成像,最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表取过程中,系统间配合特别默契,比预计时间快了7个小时”。

如今,下夜班回家的路上,鲍硕都会不由自主地抬头找星星、月亮。看到月亮,她的第一反应是:“‘嫦三’在哪,‘嫦四’休眠了吗,‘嫦五’又在哪……”

飞控大厅内的她,雷厉风行,不苟言笑。情况紧急时,一旦发现关键岗位存在操作误差,她甚至会急切地站起身,一拍桌子就喊出来,哪怕对方是关系极好的同事,或者年龄比自己大的前辈。“完成任务是第一位的,我不会顾及太多个人情感,可能会有些严格。”

她就是“钢铁侠”,可以长时间不喝水,不吃饭,也不休息——这是同事们对鲍硕的一致评价。

对待自己,鲍硕总是苛刻的。为了保持体能,她曾坚持每天早上5 点起床晨跑,长达一年。后来,由于工作调整为24 小时值班,她中断晨跑,却仍每天利用午休或晚上的时间跑步。

只是,走下代号“北京”的调度岗位,这个“90 后”姑娘也会回归为爱撒娇、爱甜点、爱追星的小女生。

十多平方米大的宿舍里,烤箱、模具、锅碗瓢盆等各式工具一应俱全。逢年过节,如果有空闲时间,鲍硕就会自己动手做甜点:月饼、青团、春饼、肉松小贝、蛋糕……她常带着自制的各式甜点让同事们品尝,也会充满仪式感地在纪念日为自己守护的探测器做蛋糕。

“感觉它们就像自己守护着的孩子。”在朋友圈中,鲍硕习惯性地将“嫦娥四号”称呼为“小四”,“嫦娥五号”则是“小四的妹妹”。2019 年12 月8 日,“小四”出 征月球满一 周年,鲍硕特意做了个蛋糕来庆祝。“等她妹妹回到家,我也不能轻怠。”她笑着说。

她的小秘密:爱看侦探剧,也爱张云雷

2020年6月,父母结婚纪念日当天,鲍硕正为“天问一号”的火星之旅而忙碌。尽管没有时间陪伴父母,但在他们发来的照片中,鲍硕细心地发现了父母约会的餐厅。“那是我家附近的一家烤鱼店,我就去网上找到店长的联系方式,提前买了单,让店长说他们是当天的幸运顾客。”那天,父母开心地告诉鲍硕,“饭店为我们免了单”。

尽管家就在北京丰台区,开车40 分钟就能到达,但鲍硕已有几个月没见到父母了。独自在宿舍时,她偶尔也会想家,“如果我不主动联系他们,他们平时不会轻易发微信找我”。鲍硕说,自己的父母是北京最普通的市民,一个是首钢工人,一个是出租车司机。

2020 年12 月17 日,“嫦娥五 号”带 着 月壤顺利回到地球,鲍硕也终于有机会回了趟家。她陪父母看起了电视剧,而她默默收藏的侦探剧已有十几部,却都没找到时间看;手机里,还存着数千张张云雷的照片:他是鲍硕追了两年多的明星。她没时间为偶像打榜,但会悄悄购买同款润喉糖,把对方设为手机壁纸。

在飞控中心,鲍硕还有一个偶像——一位高度自律、精通技术又管理细致的“80 后”同事。“我希望三十而立时,也能心平气和地处理好所有事。”鲍硕也期待那时的自己能找到理想的未来伴侣,“希望他会理解我的工作以及我对它的那份热爱”。

猜你喜欢

嫦娥指令调度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基于智慧高速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基于增益调度与光滑切换的倾转旋翼机最优控制
“嫦娥”探月,步履不停
12345,“嫦娥”奔月那些事儿
《单一形状固定循环指令G90车外圆仿真》教案设计
基于强化学习的时间触发通信调度方法
新机研制中总装装配指令策划研究
基于动态窗口的虚拟信道通用调度算法
为什么说嫦娥四号登月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