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调查研究

2021-05-21陈云周昊

人口与发展 2021年2期
关键词:城镇居民北京市维度

陈云,周昊

(1 北方工业大学 理学院,北京 100144;2 北京工业大学 应用数理学院,北京 100124)

1 引言

二战后,新科学技术革命使得全球生产力陡然提高,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们的幸福感并不是必然提高的,经济学家伊斯特林1974年发现了这一现象,提出了伊斯特林悖论。由此,以客观生活为基础的个人感受测量显得更有意义。个人感受用幸福感还是满意度来表示,Campbell(1981)提出,生活满意度能够反映稳定的、长远的态度,生活幸福感更多反映的是人们一瞬间的情绪。

20 世纪 60 年代,有关生活认知层次满意度的国外研究逐渐出现。Cantril(1965)对多个国家生活满意度展开比较研究。Campbel(1976)展开生活整体满意度及对生活具体方面满意度的研究。随后,学者更加关注生活不同维度下的满意度状况,以及它们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Wadsworth(1981)提出,父母自身的受教育经历有助于他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和投入都与此有正相关关系,进而影响生活满意度;Blaney 等(1986)、Frey 和Stutzer(2004)提出婚姻中的愉快、自尊和情感支持,可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Carr(2014)进一步证实婚姻的正向作用是不分性别的;Witte(1999)研究发现工作的不稳定性严重影响居民的幸福感,Dolan(2008)、Easterlin(2012)认为工作满意状况影响人的生活幸福感;Shahyad(2011)研究发现,人际关系中的依恋关系通过影响社会支持,从而对生活满意度有直接影响;Green(2001)研究发现,拥有住房可以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促进社区融合,提升居民幸福感,Dietza、Haurin(2003)提出拥有产权房对家庭财富积累、劳动力参与、身体健康、政治和社会参与、个人自尊心都有显著影响。国外研究中,对身心健康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定量研究不多。

国内最早的相关研究始于1985年,由美国社会学家林南与天津社科院社会学调查合作,分析天津市居民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工作、环境与家庭因素,其中工作始终是影响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最为重要的因素。随后,国内经济学、社会学或其他学科的学者们,对我国或某区域居民生活满意度都展开了各种研究。查阅中国知网最新文献资料显示,研究内容多分为两大类:一类多探寻居民生活满意度的个体和家庭影响因素,例如年龄、性别、学历、职业、家庭收入、婚姻状况、房产状况等;一类多研究生活某一维度满意状况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首都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文献甚少,为数不多的研究文献也只是针对某一特定群体,如新闻从业人员、外溢人口、老年人、高校教师、交通警察等,分析他们某一个体特征或生活维度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2 调查方案

2.1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2019年1月,北方工业大学“地平线调查学社”学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以北京市城六区居住一年以上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对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进行了统计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数据采集和整理等工作。

依据不重复抽样条件下样本容量的计算公式和北京市城六区常住人口数,固定抽样绝对误差为5%,计算得到本次调查所需样本量为384。进一步考虑到初期试调查有效问卷率为92%,且此次调查使用的是配额抽样,故将样本量最终扩大1.5倍,确定最终发放问卷量为607份。此次调查的具体调查方法如下:首先,根据六个区将调查对象分为六层,依据《北京统计年鉴》公布的常住人口总量分配调查样本量;其次,每个区选择不同的样本发放点,避免调查样本之间的关联性;再次,在每个调查点对居民采用简单不重复随机抽样方法抽出样本,调查量达到该区分配样本量则关闭该区调查;最后,根据各区回收的有效问卷量,进行少量的补充调查,以达到该区的分配样本量。

2.2 调查内容

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民生问题,民生改善好了,人民群众才会有获得感,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依据十九大报告所述,此次调查将城镇居民生活状况细分为六个维度,分别为:婚姻关系、身心健康、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子女成长和居住配套。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1)居民的个体和社会特征;(2)居民的生活满意状况;(3)居民对生活六维度的满意状况。三方面调查内容的具体细化问题如表 1 所示。

表1 调查内容及具体问题设置

3 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差异性

3.1 满意度指数的编制与含义

此次调查问卷中,每个有关满意度的问题均有五个答案,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看法或感受选择其中一种。

满意度指数具体计算方法如(1)式所示:

满意度指数=[100×①%+ 50×②%+ 0×③%-50×④%-100×⑤%]+ 100

(1)

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所有被调查者在每一个满意度问题中选择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五个选项的回答百分比,选项回答百分比=(选项回答频数÷该问题的有效样本数)*100%。按照国际惯例,满意度指数以 100 为基数,取值介于0和200之间。

本文中,满意度指数反映的是被调查者对生活及生活六维度的满意状况。100是中值,表明居民的满意度一般,0表示极端不满意,200表示极端满意。

3.2 城镇居民生活及生活六维度满意度状况

基于调查得到的微观数据,依据(1)式计算得到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及生活六维度满意度指数如表2所示。

表2 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及生活六维度满意度指数

北京市城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指数为 133.92,居民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较高。在与周围人生活状况比较的问题上,32%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过得比周围人更好,55%的人表示跟周围人生活状况差不多,近九成人认为自己生活的跟别人一样甚至更好;在与自己过去的生活状况比较的问题上,4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对当前生活更满意,36%的被调查者表示当前生活跟过去生活状况一样;在问到对未来生活状况的预期时,6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比当前生活状况更满意,28%的被调查者表示与当前生活状况一样。可见,北京市城镇居民对自己当前生活满意度较高,且对未来的生活预期充满了高度肯定。

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六维度满意度指数排前三位的分别是:人际关系、子女成长和婚姻关系,满意度指数分别为140.21、127.83和125.35,满意度指数排后三位的分别是:职业发展、身心健康和居住配套,它们的满意度指数分别为 106.98、110.25 和 118.76。北京市城镇居民与家人、邻居、同事相处的满意度很高,对孩子教育及孩子身心成长较满意,夫妻相处较为融洽,对居住周边的教育资源、医疗机构、文体设施、公共交通、物业等较满意,居民在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方面压力较大,满意度指数相对其他四个维度较低。

3.3 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本文对居民个体和社会特征的 13 个变量与居民生活满意度进行交叉列联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从而判断哪些特征对居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卡方检验结果如表 3 所示。

表3 居民生活满意度与个体和社会特征变量之间的卡方检验

表3结果显示,北京市城镇居民的年龄、学历、个人年收入、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子女受教育阶段、住房情况、家庭年收入等特征显著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状况。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特征如何影响生活满意度,对每个特征分别计算分类生活满意度指数。

年龄对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呈现“U”型影响作用,如图 1 所示。20 岁以下人群的生活满意度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满意度逐渐下降;40-49 岁人群的生活满意度最低,为130.6;50 岁之后,临近退休或已经退休,居民生活满意度随着年龄增长而提升,有种“返老还童”的心态,但仍然低于20岁以下人群的满意度指数。

图1 不同年龄被调查者生活满意度指数 图2 不同学历被调查者生活满意度指数

图3 不同个人年收入被调查者生活满意度指数 图4 不同家庭年收入被调查者生活满意度指数

图5 不同孩子数量被调查者生活满意度指数 图6 孩子受教育阶段被调查者生活满意度指数

学历对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呈现正向拉动作用,如图 2 所示。居民学历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学及以下学历居民群体对生活是有所不满的,满意度指数低于100。

房产对北京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符合“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句话。有住房且没有贷款的居民生活满意度指数为139.67,有住房但有贷款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指数为 123.89,但均高于目前正在租房住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指数,后者仅为113.39。

个人年收入和家庭年收入对居民生活满意度呈现“N”型影响作用,如图 3 和图 4 所示。随着个人年收入和家庭年收入的不断增长,居民生活满意度指数在显著增长;当个人年收入和家庭年收入增长到一定水平后,居民生活满意度指数会有所回落;当个人年收入高于80万、家庭年收入高于100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再次显著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当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低于10万元,居民对生活是存在不满的,生活满意度指数仅为91.67,低于100。

婚姻对居民生活满意度是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的。初婚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指数为138.42, 高于未婚单身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指数132.06,婚姻是爱情的升华;再婚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为116.67,远低于初婚和未婚单身居民群体;离异单身和丧偶单身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指数分别为105和101.92。可见,离婚和丧偶是一种感情伤害,丧偶的伤害要更高一些,再婚可以一定程度上修复这种伤害。多子多受累、学有所成多满意,养育孩子数量及孩子不同受教育阶段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指数如图5和图6所示。未生育孩子的居民生活满意度最高为140.60,生育1个孩子的居民生活满意度为134.44,生育2个孩子的居民生活满意度为129.17,生育3个及以上孩子的居民生活满意度则大大下滑为112.50。养育孩子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时间,配备更多的居住、教育、医疗等资源,养育孩子数量越多、居民生活满意度越低。然而,随着孩子受教育阶段的不断提升,父母的生活满意度会不断提升,当孩子高中毕业后,孩子接受大专教育的父母生活满意度会低于孩子高中阶段时期,孩子接受大学本科和硕士及以上的父母生活满意度则会继续上升,满意度指数分别为 144.26 和 147.83。

图1 概念性模型

4 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六维度影响作用测算

4.1 概念性模型及研究变量的操作定义

结构方程模型(SEM)最早产生于心理学领域,可以与路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结合起来,既可以得到各潜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得到观察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满意度问题的成熟统计方法。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六维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作用。

Chin(1998)认为,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应该是对整体模型与样本数据的配适度评估提出,故本文假设模型期望共变异数矩阵与样本共变异数矩阵没有差异。本文研究具有35个观察变量,Hair(1998)建议结构方程模型的样本量应为模型观察变量的 10倍到15倍之间,故选择 500个样本进行建模,建立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生活及生活六维度分别表示如下:生活—life、婚姻关系—marriage、身心健康—health、人际关系—friendship、职业发展—career、子女成长—child、居住配套 community。

研究变量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测度,该量表由一组回答陈述组成。其中,满意度研究变量的每组陈述有“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种;其他研究变量的每组陈述有“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主要研究变量及其操作型定义如表 4 所示。

表4 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及生活六维度研究变量的操作型定义

4.2 模型选择与建立

Thomopson(2004)提出,测量模型可以正确反映所要研究的构面,在执行结构模型分析之前,应先分析测量模型,如果测量模型确实能够反映构面的时候,再进行完整的结构方程模型评估。本研究模型的七个构面分别为:婚姻关系满意度、身心健康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职业发展满意度、子女成长满意度、居住配套满意度及生活满意度。针对所有的构面进行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载荷大于0.6、多元相关系数平方(SMC) 大于 0.36、模型配适度方面等标准,剔除了 职业发展4、居住配套2、居住配套4、居住配套5、居住配套7、居住配套8、人际关系3、人际关系5以及婚姻关系3这9个观察变量。为了保证样本数据的可靠性,对样本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信度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相一致程度,即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效度是指潜变量对观测变量的解释程度,即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经过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剩余的观察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平方(SMC)均大于0.36,说明有足够的题目信度;组合信度(CR)均近似等于或大于0.7,表明量表有足够的内部一致性;构面的区别效度和收敛效度也都符合要求。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时,不错的模型配适度是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必要条件,配适度愈好就代表模型矩阵与样本矩阵愈接近。本文在整体模型的配适度评价中,选择了表5中的几个指标进行评鉴。根据Hooper(2008)建议的标准,卡方自由度比(Chi-square/Df)小于2,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非常规拟合指数(NNFI)、比较拟合指数(CFI)、增量拟合指数(IFI) 大于 0.9,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 小于 0.08,表明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配适度优良。

结构方程模型非标准化和标准化路径系数输出结果,分别如表6和表7所示。在 0.10的显著性水平下,生活六维度对居民生活满意度均有显著影响作用。标准化路径系数能够体现生活六维度对生活满意度影响作用的强弱差异性,结果显示:生活六维度对居民生活满意度影响程度从高到低排序分别为:婚姻关系、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子女成长、身心健康和居住配套。

4.3 生活六维度影响作用分析

对居民生活满意度影响作用最突出的是婚姻关系,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85,远高于其他维度的影响作用。结合婚姻关系维度筛选出的具体问题变量可知,与配偶家务分工合理程度不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而夫妻三观一致程度、夫妻相互理解程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显著,充分体现了婚姻关系中找到三观一致、彼此理解的“知心爱人”很重要,会对整个人生的生活满意度产生非常重要影响。

对居民生活满意度影响作用排第二位的是职业发展,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 0.183。结合职业发展维度筛选出的具体问题变量可知,职业的稳定性程度、自主权程度、待遇好坏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人们更偏爱稳定、自主、待遇好的工作。

对居民生活满意度影响作用排第三位的是人际关系,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 0.159。结合人际关系维度筛选出的具体问题变量可知,与家人的相处融洽程度、与同事相处的融洽程度显著影响生活满意度,进一步验证了家庭关系和职业发展两大维度中的人际关系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性。

对居民生活满意度影响作用排第四位的是子女成长,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 0.146。结合子女成长维度筛选出的具体问题变量可知,与子女的关系融洽程度、对子女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了解程度、子女的学习状况都显著影响生活满意度。

表5 结构方程模型配适度评价

表6 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输出结果

对居民生活满意度影响作用排在最后两位的分别是身心健康和居住配套,它们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 0.131 和 0.130。结合两个维度筛选出的具体问题变量可知,是否经常感到精力充沛、是否经常感到心情平和、居住小区的人口密度状况、小区的文体设施分布状况都显著影响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相比其他维度,这两个维度的影响作用相对弱一些。

5 研究结论

结论一: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较高,首都具有宜居性。

北京市城镇居民生活及生活六维度满意度指数均较高。北京市城镇居民对生活较满意,首都具有宜居性。其中,人际关系满意度指数最高,为140.21,北京市城镇居民文明程度高,拥有较好的社会、家庭和职业人际关系;子女成长满意度指数排第二,为127.83,北京市各类教育资源丰富且优质,家长对孩子受教育和成长状况满意度较高;婚姻关系和居住配套满意度指数分别排第三和第四位,首都居民的家庭关系和谐度较高,居住及周边配套资源较完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满意度指数排在最后,首都各行业人才济济,人们的工作竞争大、压力大,身心健康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结论二:人生就像坐过山车,“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要肩负起责任。

研究结果显示,人的年龄显著影响人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生活满意度会呈现一个“U”型变化:在 20 岁之前,人生生活满意度最高;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满意度不断降低,在 40-49 岁降到最低点;年龄继续增长,人的生活满意度随后不断回升。整个人生的生活满意度就像坐过山车,有高峰、有低谷,特别是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身心劳累阶段,每个人都需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来。因此,无论眼下对生活是满意还是不满意,都只是暂时的,我们每个人都要放眼看的更长远。

结论三:“嫁错郎、入错行”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最重要两因素。

在影响生活满意度的生活六维度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婚姻关系、职业发展及人际关系。婚姻关系影响程度远高于其他五维度,不同婚姻状况的人群生活满意度从高到低为:初婚、未婚单身、再婚、离异单身、丧偶单身。初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美好初心下的生活满意度最高,丧偶单身和离异单身对感情来说都是伤害,再婚可以一定程度上修复这种伤害,但生活满意度仍然低于未婚单身人群。职业发展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作用位居第二,职业发展中的稳定性程度、自主权程度、待遇好坏都显著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收入对居民生活满意度影响并非简单的正向作用,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收入的提高并不能提升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中,与夫(妻)的关系、与子女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显著影响居民生活满意度,进一步凸显了婚姻和职业中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生活多么重要。

结论四:养育子女是每个父母累并幸福着的一把双刃剑。

养育子女是每个父母不能绕开的人生课题。子女成长成为婚姻关系、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之后的第四大影响维度。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多,父母受累程度加重、生活满意度会不断降低。同时,随着孩子受教育阶段的不断提升,父母生活满意度会不断提升。尤其是,随着孩子学习状况的不断提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融洽程度、对子女身体和心理状况了解程度的不断提升,父母生活满意度则会不断提升。可见,养育子女很累,虽然生活满意度会受到阶段性影响,但随着父母认真地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关注他们、陪伴他们,则最终会大大提升父母的生活满意度的。值得关注的是,受教育程度对人的生活满意度是一个正向推进作用,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不断提高。因此,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 父母要高度关注孩子的身心教育。

结论五:“有恒产者有恒心”、身心健康状况对人们生活满意度有一定的触碰。

居住配套和身心健康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作用位居第五、第六位。研究结果显示,房屋面积对居民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否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则作用显著,即有房产的居民生活满意度要远高于没有房产的居民,在首都北京居民心中仍然存在“有恒产者有恒心”这样的传统心理。除此之外,居民是否精力充沛、是否心情平和、是否心理健康等都显著影响生活满意度。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其他四个维度,房产和身心健康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最弱,这也反映出,居民生活感受多关注婚姻、工作、子女及相关的人际关系方面,居住配套和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对生活感受有所触碰。

猜你喜欢

城镇居民北京市维度
北京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云”彩纷呈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