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蜗牛被踩死后

2021-05-20吴娟刘丽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青菜蜗牛食物

吴娟 刘丽

雨后的早晨,空气格外清新。晨间活动后,有个孩子突然喊道:“老师,珂珂刚才在窗台边踩死了一只蜗牛。”教师走过去一看,惋惜地说:“这只蜗牛特别大,本来可以让你们观察、探索的,现在就这样被踩死了,太可惜了!”孩子们都围了上来:“蜗牛好可怜呀,肯定很疼的。”“蜗牛死了,我们把它埋到泥土里吧。”一股悲悯的情绪在孩子们中间弥散着。珂珂含着泪说:“我真不是故意的,我这就把这只蜗牛埋到花园里,再到操场上找一找,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的蜗牛。”于是,孩子们跟着珂珂来到了操场,在紫藤架下、草地上、墙脚边寻找蜗牛。不一会儿,惊喜的叫喊声此起彼伏。“我找到蜗牛啦!”“我也找到了。”……孩子们把蜗牛带回了活动室,围在一起热烈地谈论关于蜗牛的话题。从孩子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蜗牛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孩子们如此关注蜗牛,我们应该顺应孩子的兴趣,满足他们的探究欲望。

这一周计划的主题活动是“人们是怎样工作的”。我们在此大主题活动内容中增加了一项内容“我是小小研究员(研究对象:蜗牛)”。大班孩子对蜗牛并不陌生,相比小班、中班孩子,他们想了解和探究蜗牛更多的秘密。

蜗牛养在班级自然角里,孩子们一有空就去观察、照料。这天午餐后,一个孩子突然叫了起来:“老师,快看,蜗牛爬出来了。”另一个孩子说:“估计蜗牛肚子饿了,它想到外面找吃的。”“给蜗牛喂点饼干吧。”“不对,蜗牛好像吃嫩树叶。”“好像吃草。”“吃青菜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时,教师问:“我们怎么知道蜗牛到底吃什么呢?”“我们可以找各种食物试试,看它们喜欢吃什么?”有个孩子说道。于是,孩子们找来了青菜、小草、花瓣,还有各种树叶,放到蜗牛旁边,一直到下午离园时蜗牛还是没吃什么。第二天一早来园,孩子们发现蜗牛旁边出现了一些绿色的小点点,孩子们断定那是蜗牛拉的大便。根据蜗牛大便的颜色以及检查托盘里的食物,孩子们猜测蜗牛喜欢吃菜叶等绿色食物。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孩子们决定开展“蜗牛喜欢吃什么”的实验:把自己想到的蜗牛喜欢吃的食物放在蜗牛的生活区,然后每天观察并记录,时间一周。孩子们自主分组,每组各自认养了几只蜗牛,还商讨确定了每天喂给蜗牛的食物,以及小组成员每天各自观察的时间段。孩子们每天根据安排给蜗牛喂食、进行观察、完成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发现了蜗牛的眼睛长在触角上、蜗牛靠腹足爬行等秘密。

一周后,孩子们举行了汇报、分享会,每个孩子都分享了自己的发现,最后得出:蜗牛喜欢吃青菜、白菜等蔬菜和瓜果皮,不喜欢吃杂草以及葱、蒜、韭菜等带刺激性或异味的植物,蜗牛的粪便的颜色与吃的食物颜色有关,蜗牛的眼睛是长在触角上的,蜗牛没有脚,是靠腹足爬行的。

气温渐渐升高了,孩子们围在一起议论着:“蜗牛怎么一动也不动了,会不会死了?”“蜗牛喜欢生活在阴凉的地方,活动室里光线太强也很热,不适合它们生活。”“草地才是蜗牛的家,蜗牛肯定想家了。”“要不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吧!”陪伴了我们两周的蜗牛也该回家了,孩子们跟蜗牛进行了告别,他们将蜗牛全都放归到草地上、大树下、花园里等适合蜗牛生活的地方。

虽然蜗牛被送回大自然,但孩子们还会常常谈起蜗牛,他们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蜗牛的思念之情:有的“写”下蜗牛的故事,有的画出了蜗牛的样子,有的用彩泥等塑造了立体的蜗牛……我们便把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在主题墙上。

这是根据孩子们兴趣而生成的一个活动案例,活动历经两周。我们起初有过迷茫和困惑,但一路追随孩子的兴趣和脚步,渐入佳境。孩子们敢于探索、善于观察、乐于分享的表现感动了我们,而在支持孩子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儿童的力量。

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在生活中,各種不期而遇还会上演,如何取舍和利用,还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去思考,去挖掘。课改的道路永无止境,我们将怀揣“播下一粒种,收获万颗果”的心态,和孩子一起探索、成长!

猜你喜欢

青菜蜗牛食物
我终于不讨厌吃青菜了
饿狼
青菜爷爷
蜗牛说
爱吃青菜的大公鸡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