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舍得》,教育焦虑中的舍与得

2021-05-19韩浩月

环球人物 2021年9期
关键词:蒋欣剧本创作小升初

韩浩月

电视剧《小舍得》是继《小别离》《小欢喜》之后,第三部教育题材的“小”系列作品。自2015年《小别离》热播,6年时间,3部电视剧,讲述了同一个话题,且每部都能引起强烈共鸣。这说明,教育领域是剧本创作一个可以不断深挖的“富矿”。

《小舍得》集合了宋佳、佟大为、蒋欣、李佳航、张国立等演员。他们饰演的角色,围绕着4个孩子,把“小升初”阶段中国家长的焦虑展现得淋漓尽致。该剧剧本创作有扎实的采访基础,故事代入感强,现实主义色彩十分浓厚。

出品方将《小舍得》称为“温暖现实主义”作品,大概是因为剧作的核心表达是“爱”,对子女健康成長的爱,关注孩子未来前程的爱。这样的温暖基调没有问题,有问题的地方在于,孩子似乎并不接受伴随着爱一起降临的沉重。剧中的一句扎心台词,点出了家长与孩子之间因为教育问题产生的隔阂——“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小舍得》紧紧围绕当下热议的“教育焦虑”议题。田雨岚(蒋欣饰)坚信精英教育和城市丛林法则,为儿子安排了各式各样的补习课。原本坚持快乐教育的南俪(宋佳饰),也架不住老师的劝,还是给成绩倒数的女儿报了补习班。张国立饰演的外公,通过老下属的关系得到了一个金牌班名额,最初打算把名额给亲外孙女,最后却偷偷给了继女的儿子,结果引发了一场家庭战争。《小舍得》告诉我们,在诸多家庭纷争与烦恼中,子女教育是一个重要导火索。

现实生活亦是如此,教育焦虑无处不在。“小升初”、学区房、补习班,等等,不一而足,都是家长群里的高频词。和剧中的两位妈妈一样,家长们一方面把小升初、中考、高考这几个环节,当成人生大事来对待,如临大敌。另一方面,还想追求诗与远方,想着让孩子亲近大自然,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似乎也放不下这种理想的生活与教育方式。

这个症结想要解开,家长就要学会在“教育内卷”的大环境与“快乐教育”的理念间找到平衡点。然而事实是,大多数人无法处理这种矛盾——看看周围的家长,有多少人将喜怒哀乐捆绑于孩子的成绩单上?又有多少人能洒脱地说出,分数不是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

“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古老的人生智慧,越是浅显易懂,到执行时却越是困难。从剧名看,《小舍得》的价值观输出,可以被理解成“小舍大得”。比如剧中佟大为饰演的夏君山,就敢于提出“不只看书面上的成绩,能让孩子拥有更丰富未来与人生”。拥有这种父亲的孩子是幸运的,但在点赞的同时,又有多少父亲会向他学习?

文艺作品负责提出问题,但不负责解决问题。如果更多的人能在观剧吐槽之后,静下心想一想;思考之后,于行动层面做出努力,或许就有更多的家长与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自由与快乐。

猜你喜欢

蒋欣剧本创作小升初
动画短片剧本的创作思路和方法
机会是抢来的
蒋欣:在“剩女”的世界里绽放自己
基于访谈探讨天津取消小升初择校考试制度的合理性与否
“小升初”,不头疼
浅谈群众戏剧创作与“三贴近”原则
微电影叙事中的平衡与戏剧性
解读豫剧今后发展问题
西安小升初考試場面壯觀 場內場外都是“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