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企业将如何行动

2021-05-19文|王

今日中国 2021年5期
关键词:碳达峰能源

文|王 哲

王哲 《中国报道》记者

蓬勃发展的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是中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的强大底气。

“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我们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气候环境领域挑战,守护好这颗蓝色星球。”2020年11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领导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上致辞时,向世界阐述了中国的生态发展观。

此前,中国已经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于广大中国企业来说,积极应对“30·60”目标的重大挑战与机遇已经成为他们的行动计划。

万亿级市场有待开拓

浙江宁波,空中俯瞰“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30·60’目标将倒逼全社会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掀起一场绿色革命。”作为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知名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指出,“在能源供给与能源节约进一步协同整合的背景下,综合能源服务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万亿级市场有待开拓。”宋鑫认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机会逐步显现,传统清洁能源领域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新兴节能服务领域正在加速向数字化、电气化和清洁化方向转型,综合能源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当前,光伏发电已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最经济的发电方式,具备了大规模应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条件,成为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作为高纯晶硅、高效太阳能电池片两大全球新能源产业龙头的领军人,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中国已形成了每年100GW左右的光伏系统产能,产品每年发出的电力,相当于五千万吨石油的当量,如果通过10到20年时间,实现中国能源增量的70%以上、存量的50%以上的可再生清洁化替代,在加快碳中和进程的同时,将国家能源供给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劳永逸解决石油进口可能被‘卡脖子’的问题,彻底实现中国能源的安全保障和独立供应,节省大量外汇支出,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战略安全保驾护航。”

作为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核能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能源选择,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选项。“碳达峰、碳中和对核能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但不能简单地划等号。”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总经理顾军表示,“我们不仅要研究提高核电本身的安全性,还要与整个能源结构整体配套相适应,进一步发挥核能在改善能源结构方面的作用,不仅支撑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要为生态环境建设作出核工业应有的贡献。”

江苏吉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员工在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线紧张工作

全球最大光伏组件制造商之一的晶科能源CEO陈康平认为建筑领域节能减碳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之一。目前建筑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1/3以上,且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通过将光伏发电与建筑建材结合,为打造绿色建筑的最佳解决方案。陈康平表示,应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加快编制标准体系,覆盖设计、建设、验收全流程;搭建产业对接平台,促进光伏和建筑深度融合;适时启动光伏建筑一体化推广计划。

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全球示范样板

“能源格局优化是一个必然趋势。我们着力打造的综合能源服务能力,将作为一种互补互济、多系统协调优化的能源供应和消费模式,推动能源转型升级和‘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近十几年持续参与推动光伏行业降本、降耗,推动低碳、零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指出。

据了解,正泰全球累计投资建设光伏电站超过6GW,从产品输出、产能布局、EPC开发到深度融入全球新能源产业链,提升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并在储能、配网售电、微电网、多能互补等综合能源领域做一篇更大的文章。

以正泰库布齐310MW沙光互补电站为例,该项目建成后,实现治沙面积2.5万亩,为中国首个治沙光伏项目。目前正泰全球累计投建的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约64亿kWh,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47万吨、节约标准煤232万吨、减排粉尘167万吨、节省水1307万吨,相当于植树360万棵。

“综合能源服务涉及燃气、电力、热力等多个行业的业务,依靠能源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创新推动,有望取代传统单一主体的节能模式,成为节能减排工作新的发展方向。”宋鑫表示,“这也是中国节能拓展节能降碳、行业及区域达峰、气候适应性城市、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等重点领域的市场机遇。”

中国节能目前正联合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开展负碳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结合中国节能在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和清洁能源方面的技术积累,通过建设“零碳园区”“零碳建筑”,将加快完善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体系,推动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形成完整的零碳理念和企业的零碳发展模式,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样板示范。中国节能将充分发挥北京绿色交易所的股东作用,积极参与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在2020年完成了工程的全部验收。三峡电站全年累计生产清洁电能1118亿千瓦时,打破了此前南美洲伊泰普水电站创造的世界纪录。中国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表示,这是中国水电引领世界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三峡集团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清洁能源装机比例高达96%以上,贡献的清洁能源发电量相当于节约近10亿吨标准煤。

雷鸣山表示,下一步,三峡集团将继续发挥在清洁能源方面的优势,筑牢大水电的基本盘,加快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力度和速度,力争于2023年率先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

双碳目标助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低碳化和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从双循环角度来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具有非常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双循环下,中国新能源企业要不断创新联合方式、增强抱团走出去,谋划对外合作大项目,把握重点国别大机遇。”南存辉表示。

“要高度肯定和重视中国制造对于全球能源转型、气候治理和全人类的重大意义。”刘汉元强调说,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造和应用第一大国,中国制造的光伏、风电产品和相应的资本走向世界,一方面支撑并大大加快了发达国家的能源转型速度,另一方面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广大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路径,帮助他们跨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进入到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相关‘30·60’目标的中国制造对于国家形象的提升,对全球能源转型、气候治理和全人类的重大意义,应该被全社会更清楚地认知并高度重视与肯定。”

在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作为代表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国之重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机组“华龙一号”在走向世界的道路上越发顺遂。顾军介绍,目前,中核集团已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经贸联系,与他们商谈核电及铀资源、核燃料、核技术应用等核工业全产业链合作。

“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既是国家的倡议,也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势所趋。中核集团通过这二三十年的努力,实现了7台机组走出去。我们采用的技术标准全球领先。这是用国际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的,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也是认可的。”顾军表示,“十三五”以来,中国核电的运行水平一直处于全球一流水平。去年,中核集团有15台机组WANO综合指数达到满分100分,并列世界第一。“未来不管是星际航行建造太空空间站,还是开发海洋资源建造海底空间站,都离不开核能,我们正在这些领域进行积极探索研究。”

在刘汉元看来,蓬勃发展的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是中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的强大底气。刘汉元认为,优化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加快发展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牢牢把握能源供给主动权,是加速中国碳中和进程的有效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碳达峰能源
蒋伟群:侨界“碳达峰、碳中和”追梦人
三峡集团计划2040年实现碳中和
碳市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助推作用机制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用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倒逼机制开拓内蒙古绿色发展新未来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绿色清洁能源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丰富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