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故事:“光灰路”去“灰”记

2021-05-17林森黄敏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刘华修路科长

林森 黄敏

“刘科长,我家这场的土鸡蛋拉过去一会儿就卖完了,还有人预订下一场的哩。”一天上午,60多岁的仙谭寺村村民老吴停下进村的电动车,高兴地说起赶集卖农副产品的情况。

老吴口中的“刘科长”,是广安市纪委监委驻岳池县秦溪镇仙谭寺村工作队员刘华。哼着小曲的老吴背影在干净平坦的产业路上渐渐远去,谁能想到,两年前这条路还是风里扬尘、雨里留坑,深为村民们诟病的“光灰路”。

在刘华的牵头带领下,“光灰路”变成美观、平坦的康庄大道,这个曾经偏远破败闭塞的深度贫困村,如今已经旧貌换新颜,屋舍俨然,干净整肃。

走不走得出村,得看老天爷脸色

“你看现在落雨天,到处都是泥凼凼,天一晴风一吹哦,大半条路走过去,吸气吸到的都是灰,年纪大的还要咳半天,我们一直喊的‘光灰路。”2018年8月底的一天,雨下得又大又急,贫困群众老杨正在门口小板凳上跟刘华拉着家常。

路旁老吴佝偻着腰背,正挑着两大筐玉米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家的方向走。

“老吴你慢点儿走,来避哈雨莫跌跟头!”刘华赶紧招呼。话还是晚了一步,老吴一双解放鞋在泥地上直打滑,走到拐弯处猛地往前趔趄了一下,筐里的玉米骨碌碌滚落出来好几个。

刘華急忙上前帮忙扶住扁担,捡起玉米,将颤颤巍巍的老吴扶到屋檐下避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老吴不停絮叨着:“地里还有玉米呢,等雨小点要赶着挑回去,不然要长芽哦……”刘华听在耳里急在心里。

村里的土路通行不便,村民们种养的农副产品都只能靠肩挑背扛,就这样还得看老天爷脸色。

“要致富,先修路。乡村想发展,离不开道路畅通这一‘硬指标,必须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刘华在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会上多次提出建议,最终大家决定由刘华牵头,从修路着手改变现状。

修好致富路,给群众带来光辉

要修路,绕不开一个问题:无论如何都会占用村民的承包土地和树木。

“不得行!土地占了我家种的粮食就少了,家门口的柏树也要留着以后建房子用,坚决不能砍!”动员会上,有个别村民表示不同意,6组的贫困户朱必学态度尤其强硬。

“这是方便自家也造福大家的事,以后儿孙挣钱、上学都更方便了,老朱你要往前看,修路之后我们就种更多的树。”刘华上门耐心普及扶贫政策,分析村里贫困原因,还多次给老朱讲其他村的致富经验。

朱必学终于点头支持:“刘科长,既然你这样说,我就相信你,希望你带我们仙谭寺村变个样!”紧随其后,另外几户群众也放下顾虑举手赞成。

2019年1月,6.69公里长的产业发展扶贫公路正式动工。修路期间,刘华沉在村里,与其他党员干部同吃同住同干,起早摸黑督进度查质量。

从初春到孟夏,村里四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声。一天天看着产业路初具雏形,村民们高兴不已,常常自发给刘华一行送水送饭。

然而此时,刘华却接到一通意想不到的电话——母亲告诉他医院发来了病危通知书。原来,刘华89岁高龄的父亲因器官机能衰竭入院已久,而一直驻村没日没夜忙工作的他许久没有回家了。

电话里母亲哽咽地说着父亲的病情,却依然叮嘱他“先把老百姓的事办好”,刘华听着眼眶发酸。但正值施工关键期,村民们翘首以盼的产业路容不得疏忽。考虑再三,刘华安排妥当后,才匆匆赶往医院探望,两天后父亲脱危,又连夜赶回村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4月底,这条产业路竣工。路面宽阔平整,整个村子四通八达,户户连通。夜里往来车灯一照,整条路都闪着光,村民们也将这条产业路称之为“光辉路”。从项目申请到建成使用,只用了3个月。

“刘科长一直把我们的事放在心里头,现在村里路通了、水净了、电稳了,以后日子更有盼头咯!”提起村里的变化,朱必学笑得合不拢嘴。

目前,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256人全部实现脱贫,年人均纯收入从2700元增加到4400元以上,增幅达63%。

猜你喜欢

刘华修路科长
治学严谨,桃李天下
《修路》教学设计
2018高考综合模拟题(七)
“要想富先修路”先富了谁
南京一修路工人给他娘的信
替酒
秀逗原始人③修路
处级待遇
穿错了衣服
巧租店面挣大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