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舍柴锅饭

2021-05-17潘友全

中国食品 2021年8期
关键词:柴草锅巴农家乐

现在乡村游越来越火爆了,除了欣赏山水田园风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品尝农家饭菜。现在不但城市没有柴锅饭,就连广大农村也少见了。但柴锅饭味道香醇,使人难以忘怀。所以游客登门农家乐餐馆时,多半先问一声:是不是吃柴锅饭呀?为了防止假冒,还特别提醒,要吃饭铲锅巴,如果拿不出锅巴,肯定不是柴锅饭。

当炊烟袅袅升起时,游客们不亦乐乎起来,纷纷举起相机录下这道农村特有的风景。尤其年轻的游客,虽然读过“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等诗句,但毕竟没有感性认识,所以格外激动:哇!原来炊烟真的很优美耶!

但更让游客激动的是那炊烟之后的满桌饭菜。农家乐餐馆老板说,蔬菜是从地里现铲回来的,鲜鱼是从塘里刚捞上来的,鸡是从圈里才逮出来的;他又指了指院门外一堆散发着清香的柴火堆说,饭菜都是柴火铁锅做成的,如果味道有假不要钱。游客们在品尝后,果然觉得不同凡响,一个个都大快朵颐,赞不绝口。柴锅饭菜味道就是不一样,清香可口,吃出了村味,吃出了健康。而其中一道菜尤其值得称道,菜名有些地方叫“嘶啦”,其实就是锅巴。城里宴席上多半也有这道菜,但柴锅饭桌上这道菜可不一样:把厚实的锅巴趁热铲出来装盘上桌,同时将滚热的汤汁快速倒入盘内,“嘶啦”一声,热气升腾,异香扑鼻,滋味无穷。

一顿柴锅饭,三日仍回味。游客心满意足,下次还要来!这就是炊烟的魅力!

自遂人氏以来,神州大地上炊烟与人如影随形,人走到哪里炊烟就飘到哪里。人多的地方叫人烟稠密,没有人居住的地方,叫荒无人烟。

开门七件事,柴,位居榜首。多数农民一辈子其实就是做两件事:种粮食和打柴。有人专以打柴为生,叫樵夫;没有樵夫,城里人将无法生活。

我的少年时代生活在安徽乡下,以读书为主,也帮父母做些农活,而干得最多的是上山砍柴。那时家中大门拐上总是靠着几副扁担绳,墙上挂着几把镰刀。早饭后,拿起镰刀扁担绳,和村人一道,一路说说笑笑或没腔没调地哼唱着来到几里外的山上。午后,挑着散发着清香的柴草回到家,狼吞虎咽地吃着柴锅饭菜。

所砍的柴草大多为茅草,也有竹丝、小灌木等杂柴,有时也捡些干枯的硬柴。茅草是最好的柴火,火力旺,火候好控制,而且散发出芬芳味,最适合煮饭炒菜,在集市上最受欢迎。有段时间,我没把柴挑回家,而是送往柴草市场,卖了个好价钱,再去买些学习用品,甭提多高兴了。至今仍觉得打柴是一种很好的劳动锻炼。

打柴的旺季多在春耕前和秋收后。对一般农户来说,每年下雪前一定要把自家柴草准备充足,门前的场地上得有一两个高高的柴堆,这样冬天的寒冷就不怕了。家里有粮仓,门前有柴堆,这样的人家可算是小康之家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渐次登场,农村的燃料和灶具也不断更新,柴锅饭日渐式微。现在山上柴草无人问津,日积月累、陈陈相固,堵塞道路;村庄上空见不到炊烟,闻不到村味。而没有炊烟的村庄看起来总觉得不伦不类,令人惆怅,返乡的游子不禁要喟叹:日暮乡关何处是,炊烟不见使人愁。

乡亲们说,还是觉得柴锅饭可口,而且经济实惠。新能源的使用固然方便快捷,但煮柴锅饭使用的是铁锅,可以给人体补充必不可少的铁元素,这又是那些铝制锅具难以企及的。

新鲜的柴草燃烧时会散发一种清香,与饭菜的香气融合后会产生特有的风味,柴锅饭的魅力正在于此。记得小时候母亲煮饭时,常把红薯、年糕、米粉粑等食品担在火钳上放进灶膛里烧烤,烤得色香味俱全,吃了还想吃。

難忘柴锅饭,不仅仅是为了怀旧,更是为了亲近自然,留住乡愁。常去农村看看炊烟,吃点柴锅饭,不亦乐乎?

作者简介:

潘友全,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退休教师,从教39年,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曾在铜陵日报、五松山杂志、安徽教育报、安徽师范大学《学语文》杂志等报刊发布多篇诗文作品。

猜你喜欢

柴草锅巴农家乐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
救命的锅巴
农家乐
救命的锅巴
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杯水车薪
Rice Crispy
幸福
卧薪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