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文安文史资料》三十年

2021-05-17文安县政协文史研究会成员大围河中心小学教师马崇伟

乡音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安义和团文史资料

■文安县政协文史研究会成员、大围河中心小学教师 马崇伟

我是文安县一名小学教师,与《文安文史资料》结缘已经有30年了。

我第一次知道《文安文史资料》这本刊物,还是在上小学五年级时的1990 年,那年我12 岁。当时我的二伯马玉璞是文安县政协委员,他去参加政协会议后捎回的。我在二伯家看到这本书,随便翻了翻便有种爱不释手之感。书中的《义和团攻打文安县城》 《济广源》《柴恩波的一生》等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义和团廊坊大捷,没想到文安县境内也有过义和团运动。

2005 年,当时我在文安县西邹中心小学任教。有一天晚上,文安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征稿启事深深吸引了我。征稿的内容正是征集文史资料稿件。那个时候的我正值青春年华,热爱写作,并且已经在《廊坊日报》等报刊发表过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虽然并不太了解文史资料是什么体裁,该怎样谋篇布局,但年轻气盛的我还是决意尝试。不熟悉不了解的无法动笔,那么就从身边的亲戚朋友当中物色写作对象吧!最后,我选定了二伯马玉璞的父亲—我的二祖父马殿伦,但在我出生前一年,二祖父已经去世了。怎样才能使他的那些感人事迹跃然纸上呢?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靠走访知情人,查阅相关资料来积累写作素材。就这样,我的老祖父、二娘、堂哥都成了我的采访对象,从他们那里,我了解到二祖父生前的不少动人故事。初稿用了6 个多小时一气呵成,后又修改数次,自己觉得能拿得出手了才去投稿……几个月后,当县政协的工作人员通知我到县里领稿费时,我才得知我的文史资料处女作《我的二祖父马殿伦》发表在《文安文史资料(第十辑)》。那年,我27 岁。去政协领取样书和稿费时,我遇到了时任文安县政协副主席秦天寿老师,也就是《义和团攻打文安县城》的作者之一,他对我的稿子评价很高,鼓励我继续写下去。

有了第一篇稿件发表的经验,我明确了自己的写作方向—选择自己熟悉的回族历史渊源、生活习惯去撰写文史稿件。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利用周末、节假日骑车去文安县域内的几个回族聚居村搜集写作素材,并翻阅《廊坊地区民族志》等有关书籍,撰写了我的第二篇文史稿件《文安县回族概况》。稿件从族源、分布、经济、信仰、风俗、地位等几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文安县回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并发表在《文安文史资料(第十一辑)》。那一年,我30 岁。2009 年,文安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编印的《文安文史资料辑萃》一书,将我整理撰写的两篇文史稿件都收录其中。这本书让文安县很多喜欢文史稿件的人知道了我的名字,同时,也让我结识了不少撰写文史资料的老前辈,并在撰写文史资料方面给予我很大的帮助。

近些年,我先后撰写了《回民抗日挺进军与其创建者杨春圃》《一张珍贵的老照片》《一个回民村餐饮业的变迁》等稿件,得到县政协文史科历任领导的重视与好评。我的些许成绩,除了自身努力因素之外,更离不开政协文史科领导不遗余力的支持。2017 年12 月,经文安县政协九届第三次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决定,正式聘请我为文史资料研究会成员。那年,我39 岁。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文史爱好者,成长为一个有历史责任和历史担当的文史资料研究会最年轻的成员。

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总理担任全国政协主席期间倡导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文史资料撰写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因为这项工作有“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功能,而我,愿意做一名合格的文史资料工作者。

猜你喜欢

文安义和团文史资料
浅谈新时期文史资料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论档案与文史资料的关系
雨姑娘快下凡
2018高文安设计新航向AIDG聚创国际新启航
将不动
穿插文史资料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
浅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从《历史三调》谈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三种历史研究法
香港室内设计之父高文安设计作品探析
“互联网+”时代政协文史资料保管与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