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图档·咸丰朝》所见俗字初步考察

2021-05-16吴易晨

兰台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正字俗字内务府

吴易晨

一、引言

《黑图档》又称“盛京内务府档案册档”,是以清盛京总管内务府衙门与京师六部、总管内务府、盛京将军衙门、奉天府、盛京五部间往来公文为主的抄存档案。《黑图档》所收档案遍历六朝,凡二百年,其中既反映了清廷的关外故地、皇室产业管理制度变化,又反映了盛京内务府的职能活动和治理行为,也记录了盛京地区的社会发展情况,是研究盛京内务府所辖地区行政、经济、司法、环境等情况的重要历史材料。

至今为止,基于《黑图档》进行的宫陵管理、皇庄管理、官员查考、文档制度、经济发展、灾害赈济等方面研究都已有相当数量的成果,然而目前虽有对《黑图档》所见文字书写规定的研究,却仍未出现针对其中俗字的考察。与已有一定数量俗字研究的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巴县档案等古文书、档案相比,《黑图档》作为清代东北地区的官方文书抄存档案,除可供勘考满文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体式外,其汉文部分中亦存有相当数量的俗字,同样可在俗字研究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有鉴于此,笔者以《黑图档·咸丰朝》为本,对其俗字研究的价值、俗字特点、俗字类别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在引起学界对《黑图档》俗字关注之余,略补该领域研究之缺。

俗字是汉字在其漫长使用过程中多次历经演变、字形迁异的结果[1]158。汉字俗字现象与相关研究一样由来已久,自汉代开始就为文字学者所认识、关注,后汉《说文解字》中有“俗某字”之标示,唐代颜元孙则将正体字之外的汉字明确分为通体、俗体,认为“所谓俗者,例皆浅近。唯籍帐、文案、卷契、药方,非涉雅言,用亦无爽,倘能改革,善不可加”[2]69-70。

近现代文字学家对俗字的认识则更趋成熟。蒋冀骋认为,“俗字是相对正字而言的。正字,指可在《说文》中找到依据,可用六书条例进行分析,并且可以在高文大册中见到的字。俗字指那些不见于《说文》,不能施于高文大册,民间所惯用的字”;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将俗体定为“日常使用的比较简便的字体”;张涌泉的《汉语俗字研究》则称“俗字,是区别于正体而言的一种通俗字体”[3]25[4]48[5]1,此外诸说不烦历举。概言之,俗字即为不符合当时正字规范,但于非正式场合被广泛接受、使用的字体。

二、《黑图档·咸丰朝》所见俗字研究价值

一方面,《黑图档》作为清代盛京内务府抄存档案,与徽州文书、巴县档案等俗字研究材料相比,具有着官方来源和地域上的显著不同,故而以其为基础的俗字研究也自有其独特价值;另一方面,由于同为俗字研究,对《黑图档》所见俗字研究的价值也与其他历史文档中俗字研究有共通之处。

1.辅助大型字书编纂。汉字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异体字常见于各类古代纂修、刻印文献,在这些文献的解读工作中,录有大量俗字的字书是必不可少的。《汉语大字典》《字海》等大型字书都广泛收录大量俗字,但随着新文献材料的不断发现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现有大型字书中的俗字数量已渐显不足,有些俗字虽在古文书、档案中有所使用,却少见于此类字书。通过对《黑图档》中出现的俗字加以研究,可以析明其字形、字义,填补字书编纂中的不足和缺失,为日后的字书编纂提供材料。

2.反映清代盛京地区及其管辖官署俗字使用情况。与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巴县档案等历史文书、档案相比,《黑图档》同样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清代盛京地区乃至东北地域文牍传抄间的俗字情况。同时,由于《黑图档》内容来自盛京内务府公文,对其所使用的俗字进行研究也可揭示清代盛京官衙乃至北京内务府、六部公务活动中的俗字使用情况,与其他清代中央官衙形成的文档材料相互支撑。此外,目前虽受制于盛京内务府档案的缺失和整理、开放得不充分,难以对《黑图档》与其正本间的俗字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对《黑图档》中俗字是否来自盛京内务府档案、来自盛京内务府档案者所占之多少等问题形成清晰认识,但随着盛京内务府档案的逐步开放,应可对正副本间俗字的使用情况作系统的比较研究。目前,基于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进行的俗字研究已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安徽、贵州等地不同历史时期的俗字使用情况,通过对《黑图档》进行俗字研究,可对增进清代盛京地区俗字使用特点的认识发挥重要作用。

3.为厘清汉字发展演变过程提供材料。俗字出于民间,初时多不登大雅之堂,被文人社会视为不正规字体。但在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俗字表现出了显著的时代性,旧时被视为俗体的,后世可能就被视为正体,甚至随着时代发展,还有可能出现正体、俗体互换的现象。就汉字发展演变而言,俗字逐渐被接纳为正字的过程既是汉字演变的途径,也是汉字字形变化过程的反映。《黑图档》前后涵盖的年代虽长度有限,但正处于中国古代晚期和近代早期的过渡阶段,其中的俗字可对手写汉字在这一特殊历史区间的演变提供见证。《黑图档》的俗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当时正体汉字进行简化的结果,其中不乏与近代简字相近者,作为古今之间手写汉字演变的记录,可为探讨汉字发展提供珍贵研究材料。

4.辅助《黑图档》的编纂、研读。2016 年后,辽宁省档案馆所藏《黑图档》虽已全部出版,但由于出版形式为影印本,并无转录后的排印本,《黑图档》在充分保留其原貌的同时,也对初入门者的阅读、利用造成了困难。目前,已出版付印的《黑图档》虽内容完整、编排系统,但如想更好发挥其价值,确有必要在影印本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编纂。而无论是读者研读利用,还是开发者做进一步编纂,都需要对《黑图档》中的大量俗字进行准确的辨认、识读。只有准确把握字句含义,才能对《黑图档》形成有效、严谨的理解,进而将其转换为更易于阅读、利用的排印本。对《黑图档》中所见俗字进行研究,将为利用和编纂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

【襍】(杂)

《掌图记佐领岫云等为庄头承领广宁界内官地被水可否减免差粮等事呈请咨总管内务府》:“伊系四等庄头,一成差粮十九石二斗,共剩二成差粮,计三十八石四斗,不敷抵销饲养牛羊口分以及襍项差徭。”[8]339

按:此处“襍”字为“杂”俗体,与前后文连缀为“杂项差徭”,泛指除前文提及喂养牲畜外庄头应承担的其他差徭,如不能辨明其正字,就难以判明该句是否与喂养牛羊外的他项差徭有关,进而对影响差粮减免的差徭种类产生误解,或有将“襍项差徭”误为某项具体差徭的可能。《汉语大字典·衣部》载:“襍,同‘雜’。《说文·衣部》:‘襍,五彩相合。从衣,集声。’邵瑛羣经正字:‘今经典作雜。’《集韵·合韵》:‘雜,或从衣集。’”[9]427由是可知其正体,进而解明所引句意。

三、《黑图档·咸丰朝》中俗字的主要类型

《黑图档·咸丰朝》中俗字为数不少,于词句间俯拾可得,为更好认识、研究这些俗字,有必要通过分类梳理其中异同和关联。

俗字的分类方法在学界素有争论,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视角提出的分类体系纷繁复杂,各有依据,即使取单一分类标准,析入鞭辟,也可分列七八大类、三四层小目。出于篇幅考虑,也受限于本文研究水平,谨以简明为要,将《黑图档·咸丰朝》中所见俗字划入三类,各举样例考释,说明三大类别中俗字的归类依据。

1.简省。书写者寻求对部件、笔画进行简写和省略以利书写是俗字出现的重要原因,也是大量俗字的形成方式,《黑图档·咸丰朝》中亦有许多俗字是对正字进行简省而得。

【収】(收)

《掌图记佐领岫云等为截留伍田租银散放食辛者库折给口粮事呈请咨盛京户部》:“查,册开地银数目核算相符,除将册存部,另案办理外,相应仍咨复盛京总管内务府,俟前项银两散放完竣余剩若干造册,连银一并咨送本部,以便劄库查収,如无余剩,亦即咨复本部可也。”[10]60

按:“収”是正字“收”简写意符而形成的俗字,《说文解字·攴部》:“收,捕也。从丩声。”[11]63在该处俗字中,意符“攵”(篆体原为“攴”)被换为更为简单的“又”,应为方便书写而成的俗字。《汉语大字典·衣部》引《广韵》:“收,俗作収。”[12]427

【縂】(总)

《盛京将军衙门为壮丁张利贞价买红册地令其持契铃印事咨盛京内务府》:“须至咨者,縂管内务府。”[13]278

按:“縂”是简省声符形成的俗字。《说文解字·糸部》:“總,聚束也。从糸悤声。”[14]273与“収”字相反,在留意符的同时,该俗字将声符简省为了更简单、更接近现代简体的“总”。《宋元以来俗字谱》载:“‘總’,《岭南逸事》作‘縂’。”[15]80可知此处为“总”俗字。

【搃】(总)

《盛京工部为派员会修大清门前照壁西红墙等处事咨盛京内务府》:“相应移会盛京搃管内务府,速即先行出派会员移知本部添写衔名,立待具奏可也。”[16]277

按:“搃”“縂”同为“总”字俗体,但该处所引“搃”字不仅声符与正字不同,意符也有所改换,在更为简省的同时构字也更不合于六书法。《宋元以来俗字谱》载:“‘總’,《目连记》作‘搃’。”[17]80由此可证。

【両】(两)

《正黄旗佐领承安等为关领兵李连举之弟李连卿娶妻恩赏银事呈请咨盛京将军衙门》:“今身胞弟李连卿年十七岁,于本年七月二十四日娶妻,实系身承办其事,恳祈案下恩准,转行请示,可否援照身现充兵役关领赏项银両,实为德便等情。”[18]50-51

按:“両”是“两”部分构字部件简化形成的俗字。《说文解字·部》:“二十四铢为一两。从一;,平分,亦声。”[19]15《4宋元以来俗字谱》载“:‘两’,《白袍记》《东牕记》《目连记》《金瓶梅》作‘両’。”[20]119由此可证。

2.改换构字部件。除部分极简单者,多数汉字都为不同构字部件组合而成,书写时对正字中单一部件进行替换即形成俗字,这种替换少出于简化书写,而多为汉字演变过程中同一汉字写法分别演化的结果。《黑图档·咸丰朝》中部分俗字即为改换构字部件而成。

《盛京将军衙门为旌表八十八岁五世同堂闲散霍常山事咨盛京内务府》:“本月二十七日奉△△:依议。”[21]77

【囬】(回)

《武备院为收到鹿皮等事咨盛京内务府》:“再,查此项鹿皮系关预备上用等项活计,俟本年务须择选上好,不得以无处採买,輙将镟尾尺寸窄小等皮滥行充数,致始全行驳囬。”[24]304

按:此处所引“囬”字是“回”部分笔画延长形成的俗字。《干禄字书·平声》载:“……囬回,并上俗下正,诸字有从回者并准此。”[25]9由此可证。

【觧】(解)

《掌图记佐领岫云等为查办打牲朱显达朱恒礼等恳恩酌减杂差事呈请咨盛京兵部》:“查,鹿肉条等项向由身等自行觧京交纳,今既折变银两或可遵照旧章仍归身等自行赴京交纳,免其一切扣项,则身等按年轮替赴京撙节备办,庶不致于扣销钱粮之外,更复额外赔累矣。”[26]53

按:“觧”是“解”改换意符形成的俗字。《说文解字·角部》:“解,判也。从刀判牛角。”[27]88该档中的“解”字被意符复杂程度相近的“觧”替代。《宋元以来俗字谱》载:“‘解’,《通俗小说》作‘觧’。”[28]128由此可证。

3.增繁

除简省或改换部件外,亦有部分俗字来自于对正字的增繁。增繁与简省同为汉字演变中的常见现象,有些源于区分形近字的需要,有些则完全是被广泛接受的书写习惯。

【桿】(杆)

《武备院为收到椽子箭杆枪杆事咨盛京内务府》:“派出仑长代宽等将咸丰十年分年例应交核桃木椽子二百根、桦木棆桿五十根、桦木箭桿五千根、柳杆四百根如数解到。”[29]304

按:“桿”是“杆”的俗字,为在正字声符“干”上添加“日”而成。《正字通·木部》载:“桿,俗杆字。”[30]505由此可证。

四、《黑图档·咸丰朝》所见俗字特点

通过对《黑图档·咸丰朝》中部分俗字进行研究,可发现其中俗字使用现象的若干显著特点。

1.具有传承性。俗字是汉字发展演变的产物,出现在不同时期的俗字自然也存在前后之间的联系。《黑图档·咸丰朝》中俗字具有显著的传承特点,多可于前代古籍、碑帖中寻见,反映了《黑图档》中盛京地区衙署所用俗字的承袭性。基于所使用的前代俗字,《黑图档》不仅成为近代前夕汉字演变过程中承前启后的见证,也为研究俗字发展变化提供了材料。

2.正俗并用。《黑图档》中一方面有意识地广泛使用俗字,另一方面也存有大量对应正字,可见《黑图档》在形成中并未回避正体字,刻意使用俗体,在正俗字的选用上较为随意。

《兵部为将争缺妄诉之骁骑校刘廷弼等严加议处事咨盛京内务府》:“职方司案呈,内阁抄出咸丰十年四月初三日奉上谕:倭仁奏请将争缺妄诉之骁骑校议一折……候补骁骑校刘廷弼、徳春均着交部严加议,以肃官方。”[31]311-312

按:此字不见于《说文解字》《正字通》《康熙字典》等古代字书,《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现代字书亦未载明,但究其文意,结合下文“均着交部严加议”一句及所引上谕内容可推知此处应为“严”字。该档中“严”的正体与俗体同时出现,足以说明至少对《黑图档》抄录者而言,并无禁绝一字多体的要求。

3.同一字不同俗体并用。《黑图档·咸丰朝》中不仅存在同一档案中同时使用正、俗体的情况,而且还存在同一汉字不同俗体现于同一档案中的现象。这似乎说明对不同俗字写法的选用有时并无固定规则,即使是书写的简便性也不是决定书写者是否使用俗字、选择何种俗字的唯一标准,对俗字的选用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是完全随机的。

【縂、搃】(总)

《武备院为收到鹿皮等事咨盛京内务府》:“南鞍库案呈,据盛京縂管内务府来文内开,广储司案呈,据堂主事记名司库承祥等呈称”,“业经呈明,奉堂台批准,咨行盛京搃管内务府查照办理,其咨覆文交执事人依力布带回可也。”[32]304

按:该文中“縂”、“搃”二字俱为“总”俗字。《说文解字`糸部》载:“總,聚束也。从糸悤声。”[33]273《宋元以来俗字谱》载:“‘總’,《岭南逸事》作‘縂’。”[34]80又,《宋元以来俗字谱》:“‘總’,《目连记》作‘搃’。”[35]80由上述所引可证二字俱为“总”字俗体。该档所用“縂”“搃”俱出于“总管内务府”一名,系同词同意,且选用俗字在简省程度上有相当差异,足以说明《黑图档·咸丰朝》在俗字使用上的随意性。尽管具有形成时间横跨古近代之交、形成地区满语传统浓厚、出自清皇室内府、多有与北京公文往来等优势,具有相当广阔的研究空间,但目前以《黑图档》为对象的俗字研究仍属鲜见,其俗字研究的广阔前景有待探索。本文以《黑图档·咸丰朝》为研究材料,对其中俗字所作考察亦犹显浅略,并未深入。仅就《黑图档·咸丰朝》而言,在俗字研究价值方面,本文仅有概括性论述,对其在各项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并未深入实例进行揭示;限于能力,在俗字特点的论述中,也未能和其他古文书、档案所见俗字对比分析;此外,本文关于俗字的类别划分也仅具轮廓,其具体细分及各类别俗字的考释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正字俗字内务府
彭美英:将今生献给正字戏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了却君王身边事:大清内务府
正字·遣词·造句·达意——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研究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文人笔记与俗字研究
《乾隆皇帝的荷包》
清水江文书疑难俗字例释(一)
晚清内务府怎样“啃”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