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军鼓独奏《冥想》(Meditation)新演奏技巧的分析

2021-05-15陈利宏

黄河之声 2021年4期
关键词:鼓面谱例冥想

陈利宏

凯西·康哥罗西(Casey Cangelosi,以下称为“康哥罗西”)是美国当代音乐新兴的现代音乐作曲家、打击乐演奏家,他因超凡绝伦的演奏技术被人称之为“打击乐的帕格尼尼”;同时作为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所展现的创新思维被世人称为“超能力想象”。小军鼓独奏《冥想》(Meditation)创作完成于2011 年11 月12 日本曲是一首军鼓独奏曲,由欧洲著名的打击乐生产销售商Majestic 公司委托康哥罗西为Prophonic 系列军鼓在美国上市的广告宣传片专门创作的。从创作背景可以推论,由于作品需要具备能够达到对小军鼓产品推广宣传的特殊功能性,康哥罗西把作品表达的侧重点完全放到了小军鼓的演奏技术的展现上,因此这部作品是一部独特的“炫技”的作品,运用了丰富、独特的演奏方式和技法,要求演奏者具备全面而精湛的技巧,在挑战演奏者的演奏技能同时也创造了超乎寻常的视听效果,深受观众喜爱,并被评价为“新颖而愉悦的”。下面就从文本和演奏技法两个角度对这一作品进行分析。

一、作品文本分析

(一)特殊记谱与演奏方法

全曲在记谱上跟传统意义上的小军鼓记谱有诸多不同之处。例如,作品只有速度标记,没有拍号,小节线也没有明确的划分,因此在音乐的变化上显现出一定即兴和自由的特征;再如,记谱用的是一线谱和二线谱而非传统的五线谱记谱法;但最能凸显这部作品特点的核心,则在于作曲家对于演奏中需要表现的特殊演奏方式或音效,而采用的大量特殊的记谱方式,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谱例1 中的“①”处的“×”符号表示两槌互击——以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的方式完成敲击;“②”处以及之后有三个音符以虚线由上往下相连,演奏时需右手鼓棒敲击点离开之前敲击点的位置,往右移动,跨过中间的点到鼓的左边完成另一次敲击,形成一个跨越再回来的过程;“③”处的向上斜线,表示双手进行“右左”交替敲击时,左手鼓槌往鼓面前方滑动,直至这一拍节奏型结束。

谱例2 中“①”处,记在下方第二线上的音符,演奏方法是用右手中指弹击鼓面后发出指甲和鼓皮碰击的声音;“②”处音符上方的折线,演奏时鼓棒在鼓面上做一个往前的运动再回来,产生一个音色上的变化;“③”处演奏时鼓槌在鼓面上一直往前运动,直到下一个节奏组时自然回到原先的位置,也同样是为了制造一个音色上的变化。

谱例3 的“①”左手在保持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同时,右手演奏完半拍滚奏后将鼓棒放在小军鼓上,用鼓棒后面三分之一处击鼓边发出一个类似制音边击的效果,谱例3 中的“②”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在鼓皮上弹出一组装饰音,左手敲击鼓面,保持节奏,谱例3 中的“③”左手滚奏右手拿起放在鼓面上的鼓棒,用鼓棒后面三分之一处击鼓边发出一个类似制音边击的效果。

谱例4 中的“①”二线谱上面一线上的三十二分音符用手指在鼓皮上做出滚奏一样的效果,下面的音符用左手鼓棒在军鼓上演奏滚奏;“②”处二线谱上面一线上的八分音符,是一个动作没有声音,中指弯曲压在大拇指下面,在节奏里弹出,下面二线上的八分音符,左手边击,同时敲击鼓面和鼓框。

谱例5 中的“①”全曲只在结尾处出现了一次,二线谱下面一线上的颤音标记,连续四个八分音符带附点加连线,并且标注了演奏说明,右手回旋装饰音弹完紧接着左手来完成连续四个八分音符带附点的滚奏,通过对鼓棒的控制,充分利用鼓皮的反弹来完成。

从上述举例可以看出,康哥罗西在作品中采用了诸多不同寻常的记谱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示演奏者如何演奏他希望在这里产生的特殊的声音效果,所以新奇的记谱手法只是手段,本质是为了表现小军鼓除了传统的演奏方式,还可以通过鼓槌的位移结合手指的运动等等创造出新的音效,从而产生音响上丰富的变化。

(二)复杂节奏的运用

每一个现代打击乐作品,都离不开对于复杂节奏的组合运用,这些复杂节奏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炫耀作曲技法和演奏技巧,在运用合理、组合恰当的前提下,会给予作品更多的表演性和观赏性,达到视听共荣的效果。在《冥想》(Meditation)中康哥罗西也用到一些复杂节奏,如谱例6:六个三十二分音符组合的2 组节奏,加四个十六分音符和三个十六分音符的组合,下一组是二个十六分音符加四个十六分音符加二个十六分音符加三个十六分音符加六个三十二分音符的组合,下一组是右手三十二分音符左手八分符点音符十六分音符连线下一个八分音符接一个八分音符全部滚奏的组合,下一组是六个三十二分音符加四个三十二分音符2 组加八分音符滚奏组合,下一组四个三十二分音符2 组加三个八分音符加二个八分音符加三个八分音符加四分音符滚奏加四个十六分音符的组合等等类似组合,从上面的复杂节奏组合运用能看出,作者在选择和运用上都是很谨慎和巧妙的,并没有进行节奏素材的堆砌,而是用重复的素材并通过不断改变组合方式来获得新的音响效果和演奏体验,巧妙的结合滚奏、重音、装饰音、强弱对比等等演奏手法,使这些复杂节奏在重复运用时不仅不枯燥、单调,反而显得非常有律动,时刻保持着听觉上的新鲜感。

谱例6

(三)各乐段的转换布局安排

全曲分为A 段、B 段(中间反复一次A 段)、C 段(中间反复一次B 段)、尾声四个段落(谱例7),A 段始终围绕第一个乐句的思路发展,中间加入了几个新的动机,并没有脱离主要动机,整段简洁、明了。B 段采用了全新的动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演奏处理上也和A段形成鲜明对比,左手拿槌,右手鼓棒放在鼓面上尾部压在鼓圈上,手指、鼓棒交替使用来完成各种节奏转换和组合,新的动机和新演奏方式来展示作者的丰富想象力,C 段开始先用B 段的素材作为过渡,慢慢转换到C段的主题,布局转换的设计非常巧妙,悄无声息自然过渡到了C 段,整个C 段的以A 段的素材为核心进行了变化的处理并加进一些新素材,在中间反复一次B 段,让人听起来跟A 段又完全不一样,又不时再现A 段的主题,形成呼应,紧扣主题,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编排,尾声抽取了ABC 段的经典素材,结束的设计更是让人觉得完美极致。

谱例7

二、有关乐器的准备工作

(一)乐器的选择及位置摆放

传统小军鼓曲目的演奏可能在乐器的选择和摆放上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和讲究,《冥想》(Meditation)最好是用Majestic 公司Prophonic 系列军鼓,无可置疑的和曲目达到完美结合,目前我们还没有这个品牌和型号的军鼓,尽可能去选择音色和外形接近作者要求的,选择一个木腔、金属边框的小军鼓,金属边框最好是压铸的,不要卷边的那种,这样边击的声音更透亮和干劲,鼓皮和鼓圈之间的距离要稍微高一点,便于鼓棒放置在鼓上时不会被震掉。

位置摆放根据曲子的实际演奏要求,需要鼓面往前稍微倾斜一点,跟传统的小军鼓摆位有很大差别,一般传统摆放鼓面朝着自己站立的方向斜一点,或者鼓面摆平,还有一种是左手传统握法向右边斜,《冥想》(Meditation)摆位鼓面往前稍微倾斜一点,因为B 段的演奏右手鼓棒需要长时间放在鼓面上,往前倾斜一点可以确保放在上面的鼓棒不会因为震动往回或者其他方向移动,使演奏顺利进行。

(二)槌的选择及使用

鼓棒的选择注意几点: 鼓棒头不能太小,右手这样鼓棒放在鼓上时鼓棒的头不能接触到鼓皮而是鼓棒的前面身体部分接触在鼓面上,在左手进行敲击时带来震动会使鼓棒滑动,形成不稳定因素。,鼓棒不能太短,如果选择长度没有超过鼓面直径的鼓棒,当演奏B 短时,鼓棒放下时,鼓棒的尾部无法跨越到鼓圈的外面时,鼓棒会卡在鼓皮和鼓圈之间或者是因为左手的敲击鼓棒太短由于震动鼓棒回来会滚动,会造成杂音。ƒ 鼓棒不能过重或者过粗,这种类型的鼓棒不适合演奏这首乐曲。

三、《冥想》(Meditation)难点演奏简述

(一)复杂节奏的演奏分析

在之前的段落,讨论过复杂节奏的运用,了解作者如何使用这些复杂节奏,让它们在曲子中显得合理并且带来更好的效果,下面将从练习和演奏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谱例1 中开始的六个三十二分音符组合的2 组节奏(谱例中“①”),加四个十六分音符和三个十六分音符的组合(谱例中“②”),前面2 组三十二分音符组合把它看成2 组三个十六分音符的组合,这样就可以与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在节奏的转换上形成同步的转换,使节奏更容易把握,心数着十六分音符三转四的节拍,这样就可以准确做到2 组节奏之间的顺利转换。谱例3 中的转换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谱例3 中②节奏并不复杂,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全新的演奏手法,右手的鼓棒在 结束的地方已经放在鼓面上,下面的回旋倚音是用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在鼓面上依次弹出,左手紧接着敲出第一个十六分音符马上移动到鼓框上演奏剩下的三个十六分音符,要做到动作敏捷、节奏清晰、准确。

谱例4 中 二线谱上面一线上的三十二分音符用手指在鼓皮上做出滚奏一样的效果,这个练习要根据个人的习惯来定,有多种选择可以尝试,大拇指和无名指组合、大拇指和中指组合、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组合、食指和无名指组合、节奏上可以严格的弹出每拍八下,也可以抓住下面的在军鼓上滚奏的节奏,右手自由击,也可以把右手弹奏节奏转化成2 拍十六分音符,左手的节奏严格按照右手的十六分音符来对位。

谱例5 中的节奏看上去有些凌乱、无序,认真分析加以研究会发现其中的规律,看似复杂的节奏都是十六分音符的变奏,前面四个十六分音符第一个音符加附点休息第三个十六分音符,作者设计的新颖给这样一个复杂节奏又带来了全新的演奏方式,第一个附点音符左手滚奏,后面2 个音符鼓棒相互撞击发出音效。通过对全曲节奏梳理、分析,找出曲子中的复杂节奏出现的频率、运用的地方、共同的特点,进行集中比较和归类,有针对性的来解决曲子中的复杂节奏的拍子、指法、力度、正确掌握演奏方法,使演奏变的更加自然、流畅、完美,达到预期的效果。(见图表1、2)

(二)B 段中乐句转换时音色、节奏控制与把握

B 段是全曲变化最多、最复杂的一个段落,右手鼓棒放置在鼓面上,用手指弹出回旋倚音,右手拿起放在鼓面上的鼓棒尾部敲击鼓框发出边击的声效马上转换到手指弹出回旋倚音的连接,右手手指鼓皮上轮奏三十二分音符左手符点音符连线到下一拍八分音符再接八分音符全部用鼓棒做滚奏,右手手指和左手鼓棒做三十二分音符复合跳节奏等等,这一些各式各样的变化和组合在B 段交替出现,如果保证演奏过程中每一个变化音色的正确把握,首先我们要找出B 段中所有音色变化的地方,放慢速度来练习,如何将鼓棒稳稳的放在鼓面上保证鼓棒不滑动,抬起鼓棒尾部撞击鼓框什么位置才能得到最好边击效果,右手手指在弹出回旋倚音用多大的力度、什么样的密度才能更清晰的弹出我们需要的效果,左手保持一拍滚奏右手中指弹出的八分音符怎么做到干劲有力,右手手指鼓皮上轮奏三十二分音符选择哪几根手指更灵活音色更好,右手手指和左手鼓棒做三十二分音符复合跳节奏怎样的手指动作和左手鼓棒搭配等等,这些音色的控制和把握都需要慢慢练习来找到适合自己的演奏方法。在慢练正确找到我们所需要的音色的同时,注意这些音色在节奏中的准确运用,要在保证节奏正确的情况下,追求音色这样的练习才是最完美的。

图表1:

图表2:

结 语

总体而言,《冥想》这部作品是为广告宣传委约创作,是用于某些特殊场合和用途、属于功能性较强的作品,因此康哥罗西没有过多赋予作品在表现内容和思想性上太多的意义,把更多的创意用在了打击乐技术的表现、丰富音色的挖掘、复杂节奏的设计等方面,与传统的小军鼓作品相比,《冥想》使我们看到了小军鼓独奏在音乐创作上仍旧具有无限的可挖掘空间。同时,从表演的角度而言,《冥想》无疑是一部“炫技”的作品,因此要求演奏者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演奏技巧,在演奏效果上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非常容易调动观众情绪,因此笔者认为它完全可以成为当代小军鼓表演曲库中的保留曲目。■

猜你喜欢

鼓面谱例冥想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蓝的冥想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声民族化技法研究
寂静(外一首)
《冥想》
冥想
拨浪鼓,摇啊摇
胡椒会“跳舞”声音有秘密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