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疗法干预疑似自闭症儿童社交及情绪的尝试

2021-05-14吴丽娴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志自闭症画画

吴丽娴

摘  要:我使用绘画疗法,对普校小学4年级有自闭症嫌疑的男生进行了5个月的教育。通过日常的观察分析,通过书的参考、综合的多方面的信息渠道,嘗试使用绘画疗法进行干预,经过十几次(半年)的时间,男性在社交技能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关键词:绘画自闭症感情的干预

小志是四(4)班的学生,我教四(3)班,代了几节四(4)班的课后便认识了他。上课时,他一直不会看老师,眼睛总是斜着看某个地方,平时沉默寡言,不积极与他人交往,不看别人的眼睛,不关心周围的事情,不参加集体活动。他在教室里有时堆积木,有时趴在地上,有时钻到桌子下面滚来滚去,总是不能安静。针对小志的这种表现,上课老师跟他谈心,或是课堂提问,他总是低着头,无视老师。最让上课的老师无法忍受的是,他上课时总是发出奇怪的声音,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同学。于是,我决定找他来聊聊,但是,他好像完全听不懂我的话,他也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课余时间,我总是能听到小志自己反复说一些话。他从来不主动和同学玩,一整天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同学来找他玩,他也不和同学一起玩,他喜欢自己一个人,有着自己的小世界。对于作业,他拼命地做了,可是,当遇到难题或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会非常烦躁,在嘴里说“我做不到。不行”。好像听不到老师和学生的话语,有时会把自己的桌子翻过来,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这一哭就是要1个小时左右,不管谁劝说都不起作用,哪怕是家长也是不听的。为什么年幼的孩子会做出这样特别的表现呢?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发现小志疑似有自闭症。

一、学生背景

1.个人信息

姓名:小志、性别:男  出生日期:2008年3月,入学时间:2015年9月2.

2.家庭情况

父亲:私营商人,文化程度:短期大学。母亲:家庭主妇,文化程度:中等专业学校。父亲因为工作很忙,所以很少和孩子交流,对孩子的教育很少,天天早出晚归,很难与孩子见到一面。母亲文化水平低,是传统的家庭主妇,对孩子缺乏正确的管教方法与引导。

3.表达情况

交往:平时沉默寡言,不积极和别人交往,不看别人的眼睛,不关心周围的事情,不参加集体活动,强烈要求得到某种东西。

语言:不断地说一些不符合中文语法规则的话,大声地向大人要求。

情绪:长时间发呆、咬牙、咬指甲,莫名其妙歇斯底里的尖叫、变得固执。

爱好:喜欢看书和画画,随时都有笔、纸和书。

习惯: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就趴在地上哭个不停。

二、问题概要

有以上的表现状况。其原因主要是兴趣狭窄,反复行动,以自我为中心。就像画画一样,单调地设置了积木,热衷于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每天放学到19:00才肯回家,哪怕是妈妈已经到学校门口来接了,小志也不想和妈妈回家,他伏在学校大厅或小花园的花圃上玩耍,或是爬在哪看书。妈妈没有其他的办法,只好在学校门口默默地等着。小志刚到学校的样子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但是父母否认孩子的行为,老师耐心地和父母交流了好几次后,引起了家长的重视。

三、成因分析

根据小志的兴趣,我对他进行绘画的干涉。首先,个人通过画直线、图形等任意的画和涂鸦,激发他的兴趣,使他放松,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中,尽量表现思想和感情,激发他刻板行为的情绪。通过描绘各种各样的场面来观察他的思想健康状态。另一方面,通过自发地画画,可以挖掘出小志无法表达的想法。介入分为5个阶段,每月1个阶段。我每个月的干预绘画有团体绘画的,个人绘画的。个人绘画是对小志单独干预,团体绘画是由6个人组成的团体一起画。个人的绘画干预时间是30分钟以内。小组的绘画干预时间是40分钟以内,一共实施20周。也就是说5个月。团体绘画一共40次,个人绘画一共60次。介入时间:2018年9月~2019年1月。

四、辅导措施

9月:小志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保持着一贯异样的行为情绪。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干预和注意力转移的绘画逐渐呈现出微妙的正面效果。老师在黑板上画线和形状的时候,他也在照着画。虽然歪斜,但他也在照着画。第一次:尽可能让小志完成“花园画”。首先准备好笔、白纸、彩色笔等材料。我在小志画完画之后,比起展开交流,更理解小志的惯用行动模式和现在的状态。第二次:我请小志制作“自己喜欢的地方画”,听取上次画的感想,反复画出画法和规则,完成后把这次画抽出来与小志交流,以此了解小志对画的感觉和对画的内容和方式的信息。

10月:团体画画的时候,他画了很多乱七八糟的线和圈。团体上色的时候,小志只涂一种颜色,在他的理念中,彩色笔和铅笔没有任何区别。第三回:让小志再完成一次“自由画”。继续重视关系的构筑,此次播放氛围放松的轻音乐,以放松的状态作画。自由画完成后交流。第四回:让小志完成“接力画”。我想加深信赖关系,更深入地了解小志的心理状态和想法。在画画之前和他交流,清晰他的心情和了解他的想法,引导他画自己想画的东西。画完成后,再和小志交流。

11月:他对这种绘画训练没有任何抵触心理,只要给他笔和纸,他就静静坐着画画,在这期间,有人挪用他的东西,他会很烦躁。此时,小志表现出自己潜在意识内压抑的感情和冲突。而且在画画的过程中得到了缓和和满足。他自己不知道。他只是接受了“指示”。第五回:制作自由画。关于小志和好朋友的事,画了自己的好朋友在做什么。画完了之后,关注他会和好朋友进行怎样的交流!第六回:作画《我和我的好朋友》。进一步探讨小志和朋友的互动模式,了解朋友的影响。

12月:学生再次挪用他东西的时候,老师没有给他笔记本和笔。他和以前一样来回走,但是没有大声叫了。第七回:作画《我喜欢的地方》。小志在熟悉的场景中,不断探索不同的可能性,交流最近的生活和与孩子的关系等。小志自己画“我喜欢的地方”的画。在画后交流,先由小志阐述对画的内容,然后再对小志的内容进行补充,呼应支持他的感情,并提出新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第8回:作画《我和我的好朋友》。我让志向继续探索与人交流的不同可能性,引导他产生兴趣和动力。

1月:小志在这一个月里,别人挪用他的东西的时候,他不再表现的烦躁,只是在看着自己的东西。第九回:制作自由画。了解小志现在和孩子的交往情况和自己的认识,调整他和人的交往方式。在画前交流,自由画画,在画后交流,主要了解小志的性格和现在的状态,调整小志和人的交往方式。第十回:制作“愿望画”。与前期相比,小志现在的自我认识和外部的互动方式等方面都有所改变,从画中的鸟可以看出小志的内心活动,他也想逃离自己的小世界,和同学一起玩,参加集体活动,现在的他已经不孤独了,至少内心不是那样。画后我与小志交流,对他这段时间以来的变化给予肯定和鼓励,总结和加强小志的积极转变。

经过十次绘画活动,小志在情绪、主动性、注意力、活动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他开始觉得和人交往很开心。总之,在这十次绘画的参与中,小志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不断探索和调整自己和外界的交流方式,并且他的开放性和主动性也有所提高,并且真实地体现在他的实际生活中。

五、实施效果

通过个人案件的研究,小志通过绘画,提高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实施介入的过程中,引導小志浅深。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并对他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重建他的自信。在他画画的时候放音乐,创造不同的情景,开发小志的思考和想象力。通过小组作画,促进了小志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让他感到自己并不是孤立的,自己也是这个集体的一员,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培养了他的人际关系能力。在绘画疗法干预中,小志丰富了自我的世界,明显改善了各方面的情绪。他想和同学共享点什么的时候,会主动打招呼,引起大家的注意。现在趴在地上的次数变少了。不开心的时候也不再撕笔记了,而且他在和人说话的时候,可以有短期的目光交流了,和我也能积极地打招呼。小志在老师的帮助下也可以和同学们友好地参与到游戏中……

六、反省和建议

对于小志的这种情况,我根据小志心理的发展变化,制定了各种干预方案,从简单到复杂,使干预方案多样化,使之符合小志的实际情况,根据小志自身发展的需要,考虑他的差异性,及时进行相应调整,设计一个能让他欣然接受的方案内容。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和父母的沟通交流,让父母尽早介入小志,帮助小志早点找到自信。

【注:本文系广州教育学会小课题“绘画疗法干预疑似自闭症儿童情绪的个案研究”成果(课题编号:T2020161)】

参考文献:

[1]高孟霞,绘画疗法干预孤独症儿童的个案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年13期

[2]张莉,自闭症儿童绘画及艺术治疗个案研究[J],时代教育;2016年18期

[3](美)玛考尔蒂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M]李晓庆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街紫兰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小志自闭症画画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被忽略的1000万自闭人士
出门前要化妆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地邻
我爱画画
老树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