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豪迈跌宕的文理

2021-05-14刘希桥

参花·青春文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理纪晓岚黄鹂

正值韶华时,我曾有过短期的“土屋陋室,教几个小小蒙童”的教学经历,其中一个小学生写的一篇作文,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篇作文的大意是:五年级下学期的一天,他和一同学玩耍,不幸把脚崴了,伤势很重不能行走。和他玩耍的那位同学便背他上学、背他回家,还不怕秋寒水凉,下河捞鱼摸虾给他补养筋骨。看了这篇作文,我很受感动,就找那个学生到办公室问他:你写的事都是真的?他说:我的同学能背我上学,就能下河捞鱼摸虾给我补养。这位学生以推理延伸的文理逻辑手法写出的感人至深的作文,让我想到读书时读到的一则故事。

北宋时期苏轼考进士时,遇到的考题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要阐述的道理是圣人爱人——用刑尽量得轻,奖赏尽量得厚。为了证明这一观点,苏轼引经据典说了一个典故:上古尧的时候,执法官皋陶要定一个人的死罪,在朝堂上,皋陶说:判处死刑!尧说:恕他不死。皋陶说了三次尧也说了三次。从此以后,天下都畏惧皋陶执法如山,欣慰于尧用刑宽容并心存悲悯情怀。这篇文章得到了主考官欧阳修、副主考官梅尧臣的一致好评。但饱读经典的梅尧臣却不知道苏轼说的这个故事出于哪部经典史书,于是就“吭哧吭哧”地跑去问学问更高的欧阳修,结果欧阳修也不知,一头雾水,只是一个劲儿地说:一定是我们读过这典故偶尔记不起来忘了。欧阳修认为,这么好的文章一定是出自他们的得意门生曾巩之手,为了避嫌或怕别人说闲话,不敢将其评为第一。可榜单一揭,方知写此等好文的人不是他们的得意门生,而是苏轼,这样苏轼只得屈居第二。于是梅尧臣找到苏轼问这典故出自哪本史书,苏轼说:想当然耳。言下之意是尧甚爱民之,编撰他宽恕民罪也是理所当然的。因此结果是:公赏其豪迈。就是说梅尧臣很赏识苏轼的豪迈之气。

是的,一个人如果心地善良,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并有悲悯情怀,那么推理延伸说他能做更多、更好、更感动人心的好事也是不足为奇的,有着“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意蕴。反之一个人如果心地恶毒、品德恶劣、狂妄嚣张,以背地欺辱人为傲,以贪占便宜作为恶劣空洞内心的慰藉,那么推断延伸他作恶多端亦是不足为怪的。这便是苏轼带给我们的作文要顺理推断的道理启迪了。

尽管清代乾隆年间,主编《四库全书》的著名学者纪晓岚曾经说过: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作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但笔者不敢苟同纪晓岚学者的观点。世间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是在发展和变化的,每個时代的著书立说,都有每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及精神象征、情感结构的烙印,并依附于时代的基础土壤所存活流传。纪晓岚秉持这样的观点,对他学生的作文评判十分严格苛刻便也不足为怪了。

有一次,他的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拿给纪晓岚看,他看完后,评语给批了两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个学生看到两句诗的评语感到莫名其妙,于是又懵头懵脑地跑去问他。纪晓岚说: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不知讲了些什么,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愈飞愈远离题万里。

正所谓“势如霹雳鬼神怯,生花妙笔纸上显”“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好的诗文皆源于豪迈跌宕的文理推延是也。

作者简介:刘希桥,系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日报》《中国建设报》《江苏盐业报》《连云港日报》《连云港文学》《松花江诗报》《当地文学家》《青年文学家》《苏北文学》等报纸、杂志发表作品,有作品曾获省市征文奖项。

(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文理纪晓岚黄鹂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春天的小精灵
两只黄鹂
文理生的battle
问黄鹂
纪晓岚的行酒令
平淡考查朴素启发
神机妙算纪晓岚①
神机妙算纪晓岚②
那朵风干的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