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植物的“欺骗”行为

2021-05-13林声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1年4期
关键词:花蜜兰花花粉

林声

几位生态学家在北美落基山脉的野花间穿行,追踪着一个忽隐忽现的小黄点,那是他们标记过的“54号”大黄蜂,此时它隐没在一片白色的山艾叶丛中,接着再次进入他们的视野。生态学家王凯伦赶紧斜穿过一片绿色植被,紧跟其后。只见它沿着直线方向径直向前飞去,目标似乎是紫堇花丛,也许是山矢车菊。它的行为有些奇怪:第一次,它从风铃草花儿底部钻个小洞偷偷爬进去,再出来,然后再进去;第二次,它正大光明地从风铃草花儿的长管状花朵中进入,出来,一次又一次……

蜂和花儿是一对有互惠关系的物种。物种之间这种有益于双方的相互作用,在动植物王国中普遍存在。如花儿产生花蜜,引来蜜蜂;蜜蜂爬进花朵,沾上大量花粉,并迅速喝下补充能量的花蜜(有时还会将花蜜和沾上的花粉混合起来,带回家喂养后代)。吃饱喝足的蜜蜂从花丛中冒出来,身上覆盖了一层金色的花粉颗粒,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不知不觉中将花粉洒了一路……正是蜜蜂的这种无意识举动,让植物受精,产生种子繁衍后代。植物为蜜蜂提供花蜜,而蜜蜂的这种行为对于植物来说,也是功德无量。

但并不是所有蜂儿都是这样“勤劳致富”的,也有想要“不劳而获”的蜂儿会采取一些“欺骗”手段,用“作弊”的方式逃避互惠合作中应尽的责任。王凯伦发现,这只“54号”大黄蜂正在干这种事儿。它偷偷在花朵底部咬出一个小洞来直接获取花蜜(被称为“盗洞”),而不用辛苦地爬进去为花朵授粉。有些大黄蜂会进入已被前一只大黄蜂啃咬过的花朵底部的小洞,进行二次“盗洞”。在这种情况下,植物付出的大量劳动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植物需要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取二氧化碳,然后将其转化为糖,最后再巧妙地将其转化为花蜜。但植物的劳动成果——花蜜却被不劳而获的“蜂中小偷”窃取了。

我们通常认为,蜂类是动物界合作行为的典范。然而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蜂儿和其他生物一样,也经常会有作弊行为。此外,一些互惠伙伴会比黄蜂中的“小偷”更加无耻。例如,蓝蝴蝶与蚂蚁本是共生关系:蓝蝴蝶幼虫通过特殊的器官分泌一种含糖液体来喂养蚂蚁,作为交换,蚂蚁保护蓝蝴蝶幼虫不受捕食者的侵害。但偶尔某只蓝蝴蝶幼虫会模仿蚂蚁幼虫或卵的气味,让蚂蚁误以为是自己的孩子。上当受骗的蚂蚁将蝴蝶幼虫带回巢穴,像给自己的幼崽喂食一样嘴对嘴地给它喂食。而蝴蝶幼虫却毫不感恩,反而趁机将蚂蚁幼虫吞进肚里。研究热带森林蚂蚁和植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家曾拍摄了很多现场视频,他们发现,当蝴蝶幼虫化身蝴蝶时,蚂蚁对巢穴里突然出现的“入侵者”会感到惊讶,而蝴蝶会乘机匆忙逃离蚁巢。

一些生物已进化到能在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获得本该是互惠互利时才有的回报。以兰花为例。兰花是世界上三大开花植物之一,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兰花不产花蜜。没有花蜜,似乎就不能吸引昆虫,没有昆虫的光顾,那谁来为它们授粉呢?它们又会怎么做呢?原来,这些兰花会通过制造雌性昆虫的气味或伪装成它们的形状,来诱骗雄性昆虫进入花朵。雄性昆虫在兰花丛中寻寻觅觅,试图寻找它们的交配对象。四处乱飞的过程中,它们的身上就会沾满兰花花粉。在一次次寻觅、“幽会”中,它们又将花粉传播给了其他兰花。就这样,兰花“诱骗”昆虫为它授粉的“小伎俩”得逞了。这是兰花在进化中学会的一种生存方式,尽管采取了有些“令人不齿”的欺骗手段。

共生互惠现象对于地球生物圈至关重要。动物传粉者(如蜂类和鸟类)给地球上大约80%的开花植物授粉,让它们能够受精繁衍。这些植物反过来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大量食物和纖维。其他的互惠关系,如土壤细菌和植物之间的互惠关系,也起到了调节地球上的碳和氮互相转化的作用。

(选自2020年第8期《大自然探索》,本刊有删改)

猜你喜欢

花蜜兰花花粉
花粉的烦恼
博采芬芳酿花蜜——“风流三部曲”唱词创作谈
大双领花蜜鸟
兰花
为什么花儿会有花蜜
兰花鉴赏
蜜蜂有礼让行为
花粉过滤器
花粉过敏
我爱你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