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1-05-13刘建民

医疗装备 2021年8期
关键词:增敏剂放射治疗鼻咽癌

刘建民

赣州市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 341000)

近年来,鼻咽癌在我国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升高的发展趋势,这可能与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压力增加等因素有关。鼻咽癌属于临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1-2],并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目前,临床对鼻咽癌患者的治疗以放射治疗为主要方法,但实际应用中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生存率不高,因此,采用有效方法降低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肿瘤放射增敏剂与常规治疗方法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5例。试验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0~74岁,平均(46.54±4.44)岁;病灶分期情况,Ⅱ期7例,Ⅲ期16例,Ⅳ期1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21~73岁,平均(46.52±5.32)岁;病灶分期情况,Ⅱ期9例,Ⅲ期15例,Ⅳ期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根据《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病理诊断标准确诊;入组样本均为首次进行放射治疗;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远处肿瘤转移;依从性差;精神异常。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选取6MV-X线机(苏州奥弗斯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MVX3000 PLUS)进行相关治疗,每次分割照射量均为200 cGy,将双侧面颈联合位置作为主照射部位,以3 600 cGy作为总照射量;治疗过程中需要对脑干、视神经及其颞叶等位置照射量进行严格控制;鼻咽部放射参数设置为DT 7 200 cGy,4~5次/周;颈部淋巴结放射参数设置为DT 7 200 cGy,36 次/7~8周;颈部预防性放射参数设置为 5 600 cGy,36 次/7~8周。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肿瘤放射增敏剂治疗:治疗前患者需要进行静脉滴注肿瘤放射增敏剂甘氨双唑钠注射液(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31),以800 mg/m3剂量进行计算,联合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于30 min内完成滴注,3次/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病灶全部消除,且消除持续4周及以上,病灶体积较治疗前减少>50%;有效,病灶、体征及症状改善,病灶体积较治疗前减少25%~50%;无效,病灶无变化或出现新病灶;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Ⅰ、Ⅱ、Ⅲ、Ⅳ度骨髓抑制及放射性皮炎、黏膜反应,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急性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判断骨髓抑制情况;放射性皮炎实际上是照射区域皮肤发生色素沉着、红斑、水肿等情况;黏膜反应主要包括吞咽困难、口腔黏膜溃疡、口干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鼻咽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鼻咽部肿瘤,在鼻咽腔侧壁及顶部多发,属于恶性肿瘤疾病,发病之后出现头痛、鼻塞、耳复视、闷堵感、涕中带血等临床表现。现阶段,临床尚未明确鼻咽癌的发病机制,研究显示,鼻咽癌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等存在一定关系[3]。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放射疗法对鼻咽癌患者进行治疗,但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局部复发等情况,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生命质量[4]。因此,为了增加鼻咽癌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医学专家和学者进一步研究新技术,如调整放疗剂量、联合应用放疗和化疗等[5-6]。

甘氨双唑钠是一种乏氧细胞辐射增敏剂,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机体肿瘤乏氧细胞的敏感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甘氨双唑钠进行放射治疗,蛋白质、核酸等细胞内重要分子内存在的电子会出发生长轴转移,促进形成分子极化,同时甘氨双唑钠具有较强亲电子性,能够对经放射治疗后肿瘤细胞内发生损伤的电子进行快速捕捉,进一步产生靶分子阳离子自由基,可稳定患者机体损伤程度,促使恶性肿瘤细胞发生快速凋谢或死亡,因此,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开展肿瘤放射增敏剂干预效果显著[7]。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德伟[8]研究显示,试验组鼻咽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骨髓抑制、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表明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中应用肿瘤放射增敏剂利于减少不良反应,提升治疗效果。

综合所述,将肿瘤放射增敏剂应用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中比常规治疗方法更具优势,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增敏剂放射治疗鼻咽癌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钙离子增敏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的临床效果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