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媒体人的“圆桌会议”

2021-05-13蒂埃里·德·迪弗,陈小光,诸葛沂

当代美术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圆桌会议内容疫情

芝加哥当代美术馆“长梦”展览现场图片摄影:内森·凯伊(Nathan Keay)© MCA Chicago

蒂埃里·德·迪弗

译者:陈小光 诸葛沂

迟早会有人会观察到这种巨大变化已经悄悄地改变了觉艺术机构体制,并得出关于新体系的审美体制的合理总结;如果自称艺术家的人能在艺术市场上碰碰运气,如果任何人都能成为独立协会的一员,并展示他们想要展示的任何东西,那么他们实际展示的绘画或雕塑是否合格,就成了后验评判认可的先验假设……

2020年,我们用一年的时间适应、消化、冷静处理因疫情造成的各种“非日常”。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艺术活动延期甚至取消,也逐渐找到了解决的方案。而在健康甚至生死面前,艺术的意义被重新思考。在这样的转折路口,媒体人们也在思考发展的可能。

肖 戈

凤凰艺术联合创始人、全媒体总编辑,凤凰卫视领客文化副总裁、艺术总监

在纸媒面临转型的当下,纸媒数字化转型,电子媒体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在转型过程中,传统纸媒与数字化新媒体可以互相补充,从而形成内容生产、媒介技术、媒介形态、平台终端等层面的汇合与融通。

2020年至今,因新冠病毒全球肆虐,世界进入了后疫情时代,“线上”和“云端”成为当下最为火热的关键词,更是深刻地影响着艺术世界。人们对于数字化的阅读、交流和体验方式需求被不断地强化。如果说,在过去几年中,艺术媒体行业经历了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的过程,那么当下便是要求艺术媒体行业由新媒体进一步升级成为更为多元、综合性的媒介平台矩阵。此外,近两年社交平台挤压传统媒体生存空间的势头仍在持续,信息同质化也愈加严重。由于疫情的影响,艺术传媒业的数字化转型逐渐趋于成熟,在新技术、用户代际迁移、创意匮乏、监管强化等多重考验之下,同时具备内容管理、数字营销、用户洞察等多重优势的复合型媒体将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艺术传媒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边界也将进一步模糊,跨界融合的趋势日趋明显。“凤凰艺术“在后疫情时代,也正在进行全媒体平台矩阵式发展与升级。

徐 可

上海书画出版社副总编辑,《艺术当代》《公共艺术》杂志主编

网络时代纸媒的意义:网络时代,资讯依靠互联网传播的方式已经不可逆转,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变成对移动端的依赖。纸媒的优势一贯在于优秀作者的积累、发布信息的权威与准确,以及对事件、现象的深度报道与跟进。艺术界的纸媒在网络时代能做的应该是如何策划吸引读者的选题,如何吸引有影响力的作者为其撰文并参与讨论,深度跟进、判断及评价业界发生的现象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纸媒在网络时代如果只停留在资讯和信息的发布上,必死无疑,如果能在信息的流量中阶段性的推动话题讨论、学术建设及趋势预测也许能在信息的海洋中博得一线生机。

谢 慕

ArtPro 运营总监、《艺术当代》撰稿人

疫情对于媒体的影响,我认为是加强,不是减弱,甚至提升到近些年中的高点,每一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权威的、有责任感的媒体,更加信任和支持。但是,媒体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纸媒向数字媒体的转型这是必不可少的趋势,在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一、纸媒不能被消灭,阅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对于大众读者来说,媒体形态的多样化和多环境下的阅读需求是否能够被很好地满足,仍然是做媒体行业的从业者需要好好思考的,一窝蜂地取消纸媒,或者完全替代为其他形态,并不是服务读者的思路。二、纸媒与数字媒体之间如何互补,这两类型的媒体在发布时效、内容形态、传播效果等方面有非常大的差异,重要的是如何实现互补,这更应该是未来的媒体也发展的方向。

后疫情时代,随着5G信号在中国的全面铺开,大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开始进入新的阶段中,艺术媒体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现阶段短视频已经成为媒体传播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央媒,还是大众媒体都在努力占领这一个新阵地,而艺术媒体在这一块的内容生产,仍然是刚刚开始的阶段,尤其是微信公众号开始了视频号的平台运营,现阶段会有较大的流量红利,对于艺术媒体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值得去好好使用。另外,短视频的内容生产现状面临着内容短缺,内容品质不高、时效性低等等问题,这些现状既是困境,也同样是机遇,艺术媒体从业者需要在这个阶段迅速学习新的内容生产的技能,将自己的知识和新技能很好地融合,生产出高质量、受大众喜欢的新内容。

最后,罗振宇在 《时间的朋友》 中谈到,中国大多数产品都可以重做一遍,换个角度讲,中国大多数产品都具有创新空间。

艺术媒体的内容产品不是一个不受影响的“世外桃源”,现在必须进行媒体升级,考虑互联网和电商的结合,这些因素汇总起来就是行业重构,彻底的重构。重构之后的行业,将不再是原来行业的简单延伸,是工业文明时代的行业在信息文明时代的重生。传统媒体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管原来取得多大的成功,在重构后都没有自己的位置。所以,现在很少听到“做大做强”的说法了,行业重构时,过去的“规模优势”可能变成“规模包袱”。行业重构,意味着所有媒体都在不确定中寻找自己的新位置。加油吧,朋友们!

盛 葳

艺术史博士 《美术》杂志编审、副主编

总体来看,网络时代的纸媒是黄昏产业,但具体来说,对于不同的内容、类型的媒体来说,前景依然非常不同。资讯类纸媒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有直接的竞争关系,由于网媒在迅捷度和覆盖广度方面的优势,这类的纸媒的落幕指日可待,譬如各种新闻报纸、购物指南。对于大众读物而言,纸媒试图寻找一种资讯深加工的方式强化自身优势,譬如新闻深度调查、专题化的评论和解读,这些是网媒暂时缺少的东西,因此可以形成差异化的共存。对于学术性的纸质媒体而言,受互联网的冲击较少,因为它们的读者群体并非大众,而是专门人群,而且目的特定,论文写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限制引用网络信息,此外,学术期刊也逐渐发展出一种直接录入期刊数据库进行出版而非印刷的新形式,这种网络形式与我们通常说的互联网尽管“媒介”相同,但类型差异很大,并不会形成竞争关系。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几乎对每一个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转变,或忧或喜。对于艺术行业而言,忧大于喜。尽管艺术媒体就疫情与艺术等主题进行了多维度的挖掘,但暂时不会全面结束的全球疫情大大限制了整个艺术行业的发展,线下的展览会和博览会大量减少,使得艺术媒体的新闻和报道点急剧减少。但另一方面,线上的会议、讲座和交流又呈现出井喷的状态,那些以前往往需要到现场才能完成的事情或获取的资讯,现在很轻松就能通过网络来实现,可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带给了网络媒体以机遇。在这里,媒体并不仅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网站或公众号,也指新出现的大量各种“平台”以及个人。在后疫情时代,这种趋势必然也将得到较大程度的延续。

孟 尧

《画刊》主编

网络信息时代,纸媒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让纸媒这两个字成为束缚自己的“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我认为任何媒体做内容和传播的心态都要足够开放。今天没有原教旨主义的纸质媒体,纯粹脱离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的纸媒几乎不可能有活路,也没有任何存在价值的。真正值得讨论的,也许是纸媒以往精耕细作、深度报道的内容策划、组织、编辑方式,如何与全媒体的文化传播环境相匹配。依然以纸质媒体作为工作基本面的艺术媒体从业者,要去研究哪些东西可以做整体性的传播拓展,而不是将自己局限在纸媒的传播逻辑里。技术的发展自然会带来传播方式的更新与迭代,但并不意味着“旧媒体”失去了任何可能性。另外,现在不少做得好的自媒体机构,都有传统媒体的行业经历与背景,这一点也值得思考。

刘 倩

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App主编

谈艺术媒体在当下,首先必须要意识到的是,艺术内容本身很难形成大流量的传播,所以艺术媒体也就没办法像最新的媒体平台那样通过巨大流量形成转化。

在当下,无论是传统杂志、报纸、网站等艺术媒体,都已经被归为传统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当下的新媒体,好内容、专业内容依然是媒体的核心。

艺术媒体当然也需要转型,我觉得艺术媒体在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好内容传达给观众?需要新手段,也需要转变传统媒体传播思维。

岳 岩

《艺术商业》杂志副主编

我们确实还有纸媒,挺神奇的事情,但设计、出版周期、发行方式都和以往不同了。网络信息时代给予纸媒一种独特的奢侈体验,成为少数人的需求。

后疫情、艺术、媒体,本来就不是标准概念,而是一种变量,这种变量充满了无限可能。线上虚拟模式的打造、线下思想感官体验的打造都是新时期的机遇。

吴 蔚

《艺术当代》《公共艺术》副主编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数字化的创作和传播手段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无限潜力创作作品,并通过社交网络个人账户或自媒体广泛传播,而不限于传统或权威媒体。后疫情时代,艺术媒体的去中心化程度、数字化程度将会更高。

疫情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看待与理解事物的方式,这些变化也一定会在艺术领域有所反映,比如迫使每个人超越实体空间、艺术品物质对象的概念来思考。伴随着各种不稳定因素,我们将进入一种“新常态”。无论是纸媒还是数字媒体,只有拥抱和理解这种“新常态”,了解受众,并具有文化自觉、公共意识的艺术媒体,才能更敏感地捕捉、判断艺术的新变化,鼓励思想争鸣、跨文化交流与批判性研究,引导更具开放性的艺术实践,促进艺术的生产与传播。

贺 玮

《中国美术报》记者/中国国家画院助理研究员

关于网络信息时代纸媒的意义是传统媒体近几年讨论最多的问题。今天,无论在信息传播的效率上还是形式的丰富程度上,纸媒已经远远不及新媒体,但纸媒也有着自身不可替代的意义。首先是纸媒的不可篡改性和可长期保存决定了其权威性和重要的史料价值,是新媒体无法替代的。另外,传统纸媒对深度内容的系列专题报道较新媒体的碎片化报道更有学术价值,纸媒的受众依然存在。

媒介的形式是内容的载体,所谓的融媒体发展是指不同的媒体形式承载符合其特点的内容,而非传统纸媒的淘汰。相信未来的纸媒可以逐渐走出迷茫,找到清晰的定位,在多元的媒体环境中发挥自身的优势。

石薇薇

《罗博报告》高级编辑

如果新媒体更多是时效性和浅阅读的代表,那么纸媒,尤其是杂志,则更多地体现了深度、厚度、质感、品味和审美。

一本刊物的选题、组稿、有限空间的内容分配,往往代表了主编和编辑团队的观察思考和价值取向。好的纸媒可以说是一种文化艺术形态,是对历史、潮流、文化演变的有效记录,这取决于其印刷成型的不可逆性。

而作为一种感受性的物件,纸媒具有其独特的审美魅力,我们在阅读时对文字、对版式、对色彩的视觉,手指划过纸张的触觉,对油墨印刷的嗅觉,都会带来与新媒体阅读截然不同的审美情趣。

在信息趋于碎片化、快餐化的当下,纸媒更应坚持承继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对真实性的敬畏,对选题的谨慎,对细节和文笔的严格把控。我相信,即便是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中,那些用心的、优质的,终会留下。

谢 媛

在艺App内容总监

在纸媒面临转型的当下,电子媒体也需要转型。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手机微信阅读的广泛运用,需要转型的不只是纸媒,电子媒体也同样面临着转型的需求,这种转型首先是技术上,如何运用最新的数字、网络技术实现新闻的全方位联动报道,为受众提供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样形式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写作方式上,网络的阅读模式发生变化,势必也影响着电子媒体在整个内容报道写作、编辑方式上的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让新闻传播效果达到最佳。

后疫情时代对各行各业带来了改变与影响,对于艺术媒体也不例外,疫情期间,线下活动被迫中止,势必让所有的艺术活动转到线上,这促进整个艺术行业的线上运营;而后疫情时代,艺术行业实现逐步恢复开放,线上线下形成两条发展路径,同样对于艺术媒体来说,也要紧密跟进整个大行业所带来的变化,以开放的全局眼光调整自身的内容重心。

猜你喜欢

圆桌会议内容疫情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届音乐教育大会的回顾与反思
国际汉学的传统与现代——第22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圆桌会议侧记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刘远立 圆桌会议主持人
中德美三国媒体畅言“圆桌会议”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