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重点和策略

2021-05-11欧阳日辉

新经济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实体经济数字经济

欧阳日辉

摘 要:新时代新阶段,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有新思路,不仅要處理好五大关系: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国内市场与国际化、监管与创新,而且要把握七个要点。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平台太少了,提高数字产业和数字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雁阵模式,推动核心技术原始创新支撑数字产业集群,协同打造产业集群的物理和数字“双空间”,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共筑数字生态共同体,在全球范围内打造数字产业集群。

关键词: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国际竞争力;数字产业集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我国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有新布局,开创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

一、发展数字经济的三个层次

我国数字经济从信息传播和电子商务开始起步,2015年以后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开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数字经济进行部署,电子商务、“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成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总体来看,我国数字经济在规模和质量上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05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为 2.6万亿元,2019年增长到 35.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0.6%;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由 14.2%提升至36.2%,2019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67.7%。“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动力,同时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 GDP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大大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十三五”发展的基础上,《建议》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在“加快数字化发展”这一部分专门部署数字经济发展。《建议》从数字经济本身、溢出效应和国际化三个层次部署数字经济的发展。

一是发展数字经济本身,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层面。未来,要把发展数字经济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数字经济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互为支撑。数字产业化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数字化主要是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加快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和“加速器”。未来,我国既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也要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强大的渗透性和融合性特征,将数字经济的引擎作用作为新动能导入实体经济之中,培育实体经济的新优势,目标是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布局发展数字经济,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推动数字经济领域治理规则制定,形成数字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以上数字经济的三个发展层次,在逻辑上逐渐递进、环环相扣和自成一体。数字经济本身发展好了才能产生溢出效应,当然,发展数字经济本身与溢出效应的发挥并没有先后次序,所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市场的选择。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要走出国门,加强国际合作,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包容性数字经济发展模式。

二、发展数字经济必须处理好五大关系

“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一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必须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相互支撑,数字经济不是虚拟经济,离开实体经济的数字经济将成为“空中楼阁”,而实体经济必须加快数字化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二是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关系。数字技术本身会推动数字产业形成,数字技术要加快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数字经济要从数字产业化“单脚跳”,跃迁到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双腿跑”。

三是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关系。我国消费互联网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产业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培育新型消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依然需要依靠消费互联网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内循环,必须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培育几十家、上百家万亿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化的关系。发展数字经济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当前形势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把发展数字经济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是可行的。但是,数字经济天然就是全球化的,我国数字经济要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加快互联网平台国际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五是监管与创新的关系。数字经济具有跨界特征,对传统监管体制和手段提出了诸多挑战。监管层应该充分考虑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数字经济全球竞争格局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等因素,建立更加良性的产业竞争机制、适配的竞争治理规则和政府、平台、用户互动的治理模式,平衡监管与创新的关系。

三、发展数字经济的七个要点

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数据体系建设,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传统产业数字化,教育与人力资本,数字经济政策。“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数字经济要把握七个“要点”。

(一)发展数字经济的支撑点是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体系

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成为必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或将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设施。数据体系和数据要素市场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政府要高度重视涵盖接入、存储、计算、管理和数据使能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数据领域立法,政府作为数据开放共享的主体,应率先探索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模式,引导企业接入大数据平台,规范数据的采集、加工、流通和应用;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央政府通盘考虑数据权属、数据标准、数据定价估值、数据统计核算、数据交易流通、数据市场布局、数据治理体系等顶层设计;建立国家级的公共数据平台——国家大数据中心,提供“采 -存 -算 -管 -用”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支撑能力和数据安全体系,打造开放的数据生态环境。

(二)发展数字经济的根本点必须基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疫情期间,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有力保障了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正常運转。“十四五”时期,发展数字经济,既要拓展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也要注重解决数字经济给就业、数据安全、个人隐私、道德伦理等带来的挑战,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和帮助,弥合“数字鸿沟”,加强对互联网平台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发展数字经济的着力点必须放在实体经济上

我国三次产业数字经济呈现不均衡发展特征,工业数字化转型落后于服务业,农业数字化转型缓慢,增速显著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十四五”期间,必须切实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工业和农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要让中小微企业更多从数字经济发展中分享机遇,加快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要素的开发利用与共享,帮助中小微企业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产品、服务、流程、组织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

(四)发展数字经济的立足点必须依靠国内市场实现创新发展

中美两国被誉为全球互联网的“双子座”,但是,在半导体、操作系统、云计算等底层和核心技术,甚至商业模式和应用端,我国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而且差距有拉大之势。未来一个时期,国际环境中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十四五”期间,我国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这就要求发展数字经济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助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五)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点必须瞄准创建良好的数字营商环境

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秉持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得益于政府营造的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得益于市场主体的大胆创新,得益于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数字经济市场。数字经济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未知远大于已知。“十四五”期间,为推进我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应该继续坚持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态度,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给予“观察期”和“包容度”,适时推动制定并完善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等政策和法规,强化政策制度的协调性,提高施策的精准性。数字经济具有天然的国际性,我国政府正与世界各国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的制定,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中国应该积极与国际社会加强数据安全合作,对内扩大国内数字经济领域开放,对外重点推动“数字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

(六)发展数字经济的提升点必须聚焦守正创新

发展数字经济,必须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应着力做到“四正”:正心,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向善,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广大消费者,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正位,聚焦主责主业,在数字经济生态体系中找到并坚守合适正确的位置;正言,努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不要通过虚假宣传和过度承诺、发布低俗广告、刷单炒信、恶意拉新、传播违法违规信息等手段引流;正行,坚定不移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化平台治理,不销售假货,不在算法上做文章,不过度追求流量,不过度竞争,严禁出现泄露和滥用用户信息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发展数字经济,应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注重原始创新,推动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实现规范发展、安全发展和创新发展。

(七)发展数字经济的制高点必须植根于人才培养和数字素养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持续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强化数字人才教育,提高国民数字素养。但数字人才和数字素养的培育尚没有引起国家层面足够的重视,在已出台的政策中,涉及数字人才和数字素养的提法不多。未来,既懂行业又具有数字素养的数字技术人才,将成为我国经济全面向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数字素养,不仅是互联网的接入和使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对数字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还包括数字生活、数字文化体系的重建。提高劳动者和消费者的数字素养,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弥合数字鸿沟、实现共同富裕、抢占发展制高点的重要途径。

通过厘清发展数字经济的三个层次,处理好发展数字经济的五大关系,紧抓发展数字经济的七个要点,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均衡发展、安全发展,让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并与全球各国携手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企业比传统企业更倾向于集聚,抱团共建数字产业集群是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选择。数字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物理空间范围内,提升某种产业链或某些产业链的集中度,通过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双空间”,培育一批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数字产业集群,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数字产业和数字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可为数字经济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与繁荣作出贡献。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雁阵模式

在区域空间上,我国已经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经济集聚区,长沙、西安、武汉、合肥、郑州等城市形成了有特色的数字产业集群。未来,我国数字经济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加强战略和政策研究,通过区域间产业集聚与扩散,构建雁阵式数字经济发展模式。这个雁阵模式是多层次的,比如,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领头雁形成智能制造的雁阵,以长三角为领头雁形成数字贸易的雁阵,以京津冀为领头雁形成数字技术研发创新的雁阵,以成渝地区为领头雁形成智慧农业的雁阵,等等。数字经济雁阵模式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二)加大力度支持核心技术原始创新,支撑数字产业集群

中国一些主机和成套设备、整机产品“缺芯”“少核”“弱基”的局面正在改变,“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有效地支撑数字产业集群。对标美国、欧盟和日本等数字产业聚集区,充分重视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的重要性,处于领头雁的地区应有所侧重地建成一些核心技术创新的高地。以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为主攻方向,集中力量突破通信网络、集成电路、核心电子元器件、人工智能、基础软件等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战略性支柱数字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数字产业集群。

(三)提升网络化协同能力,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数字产业园和产业集群

阿里淘工厂、猪八戒网、海尔“海立方”等,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集群(园区),具有跨区域性、跨产业性、资源共享、开放灵活、生态发展等特征,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下一步,要推动虚拟产业园从虚拟为主向虚实融合发展,从要素服务向协同创新升级,从单一主体主导向内外循环驱动转变,完善虚拟产业集群政策法规、加快虚拟产业集群基础建设、推动集群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网络化协同创新能力、促进虚拟集群与实体集群互动融合。

(四)发展工业互联网,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要经历产业集中、产业积聚到产业集群三个阶段。具有开放、互联、协同特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构建产业集群新生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成都构建“1+N”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生态体系,建设了成都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应抓住全球制造业产业链重构的重要战略窗口期,加紧制定出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政策,推动制造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进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发展,形成各具特色、有序竞争、差异化发展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完成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雁阵形”企业群,提升集群功能,推进集群快速发展。

(五)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共筑数字生态共同体

探索建设不同层次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政府支持在产业集群、园区等建立公共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支持地方行业协会组织建立专业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支持核心企业牵头建立开放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为载体,大型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行业内中小微企业融合在一起,跨越地域、行业、系统、组织、层级,构建完善数字经济领域开源平台体系,创造新的产业融合机制和集群模式,形成政府、平台、金融、服务商、专家、人才、中介、研发机构、用户等广泛合作的数字生态共同体,构建安全可控的数字产业集群生态。

(六)积极推动大型优质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打造数字产业集群

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主要形态,互联网大平台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中至关重要。数字产业集群中的核心企业不仅要拥有数字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更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共享的情怀,与合作伙伴一起探索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新业态,共同推动数字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要加强横向和纵向产业协同,既在国内实现跨区域产业协同、要素市场化流动,也要积极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实现科研、生产、营销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所以,要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产业集群,必须培育一批数字领军企业,发挥大平台和大企业的辐射作用。

企业集聚、要素汇聚、人才凝聚的数字产业集群要以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突破口,以新场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补短板锻长板,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从而推动我国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 [C].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0.

[2]高婴劢 .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集群 [J].中国计算机报,2020(31).

[3]胡雯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J].网信军民融合 .2018(06).

[4]宋興国 .塑造数字驱动雁阵模式——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数字产业集群的五点建议 [J].信息化建设,2020(03).

[5]余晓晖 .粤港澳大湾区要共建全球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N].佛山日报,2020-08-03.

[6]赵睿斌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之虚拟产业集群的发展与思考——实施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支持数字供应链建设快速发展 [EB/OL].(2020-08-25).

https://www.ndrc.gov.cn/xxgk/jd/ wsdwhfz/202008/t20200825_1236730.html.

[7]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R].2020-07.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桂林旅游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本文是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京津冀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研究(15JDJGD09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国际竞争力实体经济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探讨
浅析石油工程服务企业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分析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