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钢琴师》爵士与古典音乐结合的精彩呈现

2021-05-10徐梦晨

艺术评鉴 2021年6期
关键词:电影

徐梦晨

摘要:《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由埃尼奥·莫里康内担任配乐、以钢琴音乐来串联故事内容的优秀电影作品。故事发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个时期以爵士乐为主要音乐风格,因此影视片主人公1900也被塑造成一个传奇爵士钢琴家。影视作品中的钢琴音乐在吸收古典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带有强烈的爵士特征,实现了爵士与古典音乐结合的精彩呈现。基于此,文章在简要阐述电影《海上钢琴师》音乐创作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影片的音乐结构,继而从触键、节奏、装饰音、踏板等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影片爵士与古典音乐结合特征。

关键词:电影《海上钢琴师》  爵士与古典音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6-0153-03

爵士钢琴是伴随着爵士乐的发展而在古典钢琴演奏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音乐体裁,节奏上源自拉格泰姆的平直节奏和布鲁斯的摇摆节奏,旋律包括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和弦比较自由,曲式包括三部曲式、布鲁斯曲式和回旋曲式,主题来源丰富,擅长变换和声与旋律形成即兴效果。电影《海上钢琴师》运用音画结合的手法,从“声源音乐”和“背景音樂”两个方面,对爵士钢琴进行了创新性表现,尤其是爵士与古典音乐结合的精彩呈现成为电影音乐的一大特色。

一、《海上钢琴师》音乐创作背景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根据小说《20世纪》改编的一部电影作品。故事时间定位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婴儿被遗弃在一首横渡大西洋的轮船上,黑人劳工丹尼收养了这名婴儿,并取名1900。其对于爵士钢琴有着惊人天赋,因此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艺术家,经历了精彩独奏、激烈斗琴、忧郁爱情,虽然声名远扬,但却一生从未下船,最终与轮船一起化为碎片。

《海上钢琴师》所设定的故事时间、情节内容、时代背景决定了爵士钢琴成为影片最佳音乐体裁。意大利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担纲电影配乐任务,他根据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角色经历、性格、心理与情感特征,将爵士音乐元素融入古典音乐,创作出诸多优秀的爵士钢琴作品,淋漓尽致地描绘了1900的传奇一生,他也凭此获得了第57届电影金球奖最佳音乐奖。

二、《海上钢琴师》爵士与古典音乐结合特点

电影《海上钢琴师》也有古典乐风格的钢琴曲“莫扎特再世”,但大部分都是以古典乐为基础而创作出的爵士钢琴作品,展现了爵士乐理智与激情、严谨与随意完美结合的特征,在突出爵士钢琴炫技性与娱乐性的时候,也同时彰显了爵士钢琴细腻与真挚的情感表达特点。

(一)古典钢琴曲中的爵士元素

古典钢琴曲历史悠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曲家。《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1900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初次接触钢琴便弹奏出一首古典风格的曲子“莫扎特再世”,这是莫里康内创作的一首三段式曲式作品。

A乐段一开始便采用二度模进,简单而纯净,类似于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主题与变奏》第一乐章主题音乐,开门见山地呈现出古典风格的钢琴曲。孩童1900演奏的时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神童莫扎特,暗示1900拥有超凡的钢琴天赋。随后是一个成熟而梦幻的乐句,简单的旋律呈现出深厚的情感,进一步展现了1900强大的钢琴演奏能力。B乐段仍以模进为主,逐步加厚左手低音,似乎在沉思。C乐段为再现部,融入几个快速经过句,展现了1900的钢琴即兴演奏天赋,这开启了1900在轮船上演奏钢琴曲的传奇生涯。

(二)爵士钢琴曲中的古典元素

1.爵士钢琴的触键特征

《海上钢琴师》主人公1900主要天赋是拥有惊人的钢琴即兴演奏能力,爵士钢琴成为其演奏的主要体裁,而其理智与激情、严谨与随意、炫技与娱乐的特征,也恰恰契合1900的形象、性格与心理表现诉求。爵士钢琴是从古典钢琴中延伸而来的,演奏技术相通,触键要求相似。演奏者必须拥有高水平的触键能力才能适应不同技巧、节奏的演奏需求。

影片中的爵士钢琴曲应用到了非连奏触键方式。诸如“渴望”是一首早期新奥尔良爵士风格的作品,拥有突出的爵士八分节奏,快板诙谐幽默,声音明亮且颗粒性强,因此1900采用非连奏触键方式。其指尖稳定,按键速度快,力量集中在指尖,触键具有爆发力,大大强化了结实、集中、颗粒感的声音效果。

古典音乐中的连奏注重音色与风格的一致性,而《海上钢琴师》中爵士钢琴的连奏秉持爵士乐随意性与即兴性原则,会适当融入一些非连奏技巧,呈现出似连非连的效果。首先,影视作品中呈现一首插曲“为爱而奏”,表现1900对于移民女儿的向往之情。这里使用了歌唱性乐句连奏,触键速度慢,动作幅度与触键面积大,随着手臂与手腕的运动而略微左右移动,呈现出抒情、优美的韵律效果。其次,作品中还有一首“丹尼蓝调”,采用快速跑动乐句连奏,触键速度快,面积小,动作幅度小,传达出流畅、优美的音色。

古典钢琴乐十分注重对手腕的控制,爵士钢琴延续了古典钢琴的手腕运用方式,广泛应用于同音换指、连续快速八度、和弦连接的演奏活动之中。“渴望”中出现了一小段节奏紧凑的快速连续八度,其出现在爵士钢琴中主要是为了模仿爵士铜管硬朗、尖锐的音色效果。弹奏时触键面积小,指尖聚拢力量,时间短,结束一个八度后,琴键要落到底,随后适当上下摆动手腕,从而控制手指贴键弹奏。“再见朋友”中出现了速度比较快的同音弹奏,主要是通过手腕带动一只手的四指、三指、二指、一指或者是四指、三指、二指依次重复弹奏,每一拍要突出第一个音,运用手指惯性来弹奏后面三个音。

2.爵士钢琴的节奏特征

与古典乐相比,爵士钢琴主要是以摇摆节奏型为基础变化,形成多样化的节奏样式,构成爵士钢琴个性化艺术特征,适合即兴表演中的炫技性、娱乐性与抒情性目的。

爵士钢琴节奏主要是以“Shuffle”(也称为“爵士八分节奏”)为基础,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往往是将八分节奏处理成“爵士八分节奏”。电影作品《海上钢琴师》中的爵士钢琴使用了丰富的爵士八分节奏。“丹尼蓝调”中爵士八分节奏与古典钢琴中八分音符拥有相同的记谱方式,但在具体演奏的时候,需要将一拍平均分成三个八分音符,呈现出三连音节奏效果,随后省略掉中间音符进行演奏,以强化钢琴演奏的节奏性与意蕴性效果,呈现出强烈的传情达意价值。

切分音是钢琴乐中比较常见的一项技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时期的钢琴曲目创作之中,但受各时期钢琴风格的影响,表现出差异化的切分音弹奏效果。与传统古典钢琴曲相比,爵士钢琴中切分音的弹奏表现出更强的张力,成为爵士钢琴一个代表性特征。“疯狂的1900”中的每一个小节都出现了切分节奏,坚定、有力地处理左手低音区,清楚、厚重地表现低音旋律,犹如乐队中的贝斯手一样针对性地表现低音声部。一定要重点突出旋律之中的切分节奏,提高手指在触键过程中的抓键能力,但同时要放松大臂,避免弹奏动作与声音的僵化。要严格平均处理右手节奏,增强与左手正拍之间所呈现出的切分效果。在力度处理方面,左手呈现出的切分音与低音和弦要强于乐段之中的其它音。古典钢琴曲强调切分音一定要平均,而爵士钢琴曲则不要求切分音的平均效果,借此来增强声音张力。

爵士钢琴延续了古典钢琴三连音技法,将此种音型普遍应用于钢琴创作与演奏活动之中。影片中出现了一段“魔幻华尔兹”,见下面谱例,里面使用到连续三连音。其速度迅敏,连绵不断,在固定的拍子中快速、平均弹奏出三连音,对于演奏技法水平要求比较高。整个乐段之中,这种连续、迅敏的三连音可以按照四个小节作为一组,相对于第二个音的时值,可以稍微延长每一组第一小节第一拍三连音之中的第一个音的时值,呈现出摇摆式的节奏韵律。这会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情境氛围,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1900高超的钢琴即兴弹奏能力,同时也清晰、直观地表现了其在特定故事情境下的情思,使人不知不觉忘掉了所有烦恼。

古典钢琴音乐中拥有大量高密度乐句,往往是由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等短时值音符所形成的,而在爵士钢琴作品之中,为了准确表现爵士钢琴炫技、即兴、娱乐风格特征以及散拍乐的艺术特点,往往会在同一小节之中融入多种不同节奏的音型。“为爱而奏”开始的引子部分,前面使用的是八分音符分解和弦,而第三小节则是相互交替各种节奏,第五小节呈现出迅敏的七连音、八连音、九连音。这充分反映出爵士钢琴即兴乐句之中也表现出严格的节奏与律动。爵士钢琴的高密度不规则音型组合需要艺术家十分熟悉谱例,能够连贯、准确、迅敏地进行弹奏,并且注重上行渐强、下行渐弱的规律来处理力度,这才能更好地推动爵士钢琴音乐情绪的演进。

3.爵士钢琴的装饰音特征

爵士钢琴也沿用了古典钢琴装饰音技法,而且基于即兴演奏、炫技表演、娱乐听众的爵士乐特征,对于装饰音的使用比古典钢琴更丰富、更频繁,甚至经常出现在主要旋律音之中,提高曲折、华丽的音色效果。

古典钢琴比较注重对于倚音的使用,爵士钢琴也在独奏、即兴弹奏中广泛使用倚音。《海上钢琴师》中的爵士钢琴涉及到单倚音和复倚音两种,且均是短倚音。古典钢琴乐往往是轻盈、快速地弹奏倚音,并迅敏滑到主音,以突出主音。《海上钢琴师》中的爵士钢琴则是依据音乐情绪特征灵活处理倚音强弱与时值。古典钢琴在拥有大量倚音的时候,很容易超出规定时值,或者是出现与旋律音符同等表现的情况,爵士钢琴的节奏并不像古典钢琴那樣规整,节奏更加突出、鲜明、灵活,因此需要比古典音乐时值更长或者是更短一些地弹奏爵士钢琴中的短倚音,触键速度可以比较快或者是比较慢,相对而言,爵士钢琴的节奏处理更加灵活,但对于演奏者个人的情绪感受与表达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爵士钢琴中普遍使用了震音,急速交替演奏相隔八度的音,借此可以表达激烈的情绪,也能够很好地展现艺术家高超的演奏技艺,是爵士钢琴炫技表演、娱乐听众常用的一种音型。艺术家往往是将力量集中在震动音上面,通过手指力量和摆动手腕的方式提高声音清晰度,并加强与左手和弦的配合,控制好节拍,由此才能呈现出理想的震音效果。

《海上钢琴师》中的爵士钢琴还大量使用波音,通过在主音向上或是向下二度关系的音之间迅速波动,展现爵士钢琴独特的音乐感和旋律意蕴,这成为爵士钢琴又一特殊的装饰音处理技法。该乐段使用到了上波音,fa作为主音被处理成fa-sol-fa,呈现出诙谐式的快板,快速弹奏出清晰、明亮的波音效果。装饰音在爵士钢琴中主要是承担着润色功能,展现爵士钢琴独特的律动感。要想清晰、明快、流畅、轻盈且富有力量感地弹奏出装饰音,就需要艺术家拥有良好的听力和手指触感,利用听力来控制触键力度与技巧,以达到最佳的音色效果。

总体来说,《海上钢琴师》作为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根据故事时间、情节内容、时代背景特征,确定了爵士钢琴音乐体裁,该影视作品的爵士钢琴作品在延续古典钢琴基本技法和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对触键、节奏、装饰音、踏板等四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处理。这实现了爵士与古典音乐结合的精彩呈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爵士钢琴炫技、即兴、娱乐风格特征,发挥着良好的完善叙事内容、营造情境氛围、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的影视功能。

参考文献:

[1]王黎平.影视音乐的美学价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2]陈信.影视音乐艺术形态及在影视艺术中的功能[J].电影文学,2013(14):127-128.

[3]曲悦宁.《海上钢琴师》的音乐叙事艺术[J].电影文学,2020(02):153-154.

[4]付蓉华.《海上钢琴师》中的钢琴音乐艺术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9(04):81-83.

[5]焦奕博.从《海上钢琴师》看爵士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17(07):143-145.

猜你喜欢

电影
徐克电影的视觉风格解读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电影《飘》中的女权主义意识研究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从小说到电影:看《推拿》的改编
论胡玫《孔子》编剧艺术得失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