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氏流量计用行星减速器设计及动力学分析*

2021-05-10栾振辉张黎明

关键词:内齿圈自测减速器

栾振辉, 张黎明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0 引 言

粉体输送计量系统包括粉体喂料机、科里奥利粉体流量计和PLC控制系统三部分,PLC控制系统根据流量计的实时流量值调整喂料机的转速,从而实现粉体输送计量系统的稳定运行[1]。科里奥利粉体流量计是一种高性能的粉体质量流量计,在水泥、制药及石油化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2-3]。由于现有的扭矩传感器动态性能较低,导致粉体输送计量系统流量波动较大,不能满足工业生产需要。为了提高粉体输送计量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科氏粉体流量计,以自测扭矩行星减速器取代原流量计中的减速器和扭矩传感器。文章分析了自测扭矩行星减速器的结构和技术参数,建立了三维模型,分析了齿轮传动的接触特性[4]。

1 自测扭矩行星减速器

1.1 科氏粉体流量计工作原理

图1是科氏粉体流量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要由电机1、减速器2、转矩转速传感器3、联轴器4及测量盘5等组成。图2是其工作原理图。粉体物料从进料口进入,流经测量盘5后,最终通过出料口流出流量计。根据Coriolis原理,粉体的流量为[5]:

(1)

式中:qm为粉体的质量流量,kg/s;T为科氏反力矩(测量盘扭矩),Nm;ω为测量盘角速度,rad/s;R为测量盘半径,m。

实践中,由于现有的转矩转速传感器的动态扭矩性能较低,当喂料不均匀时,计量系统会产生较大波动。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粉尘会进入到传动轴下端的轴承中,增大了传动轴的旋转阻力,进而影响流量计的计量准确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自测扭矩行星减速器替代原有的减速器和转矩转速传感器,可提高流量计的动态性能。

图1 科氏粉体流量计结构示意图

1.2 自测扭矩行星减速器工作原理

新型科氏粉体流量计及自测扭矩行星减速器的结构原理如图3所示,其主要由电机1、自测扭矩行星减速器6及测量盘5等组成,测量盘角速度由转速传感器(图中未示)测量并显示。自测扭矩行星减速器主要由中心轮61、内齿圈63、行星轮66、输出轴65、压电陶瓷力传感器67、电荷放大器68及信号处理器69等组成。内齿圈63处于浮动状态,内齿圈的外部有一凸块,壳体64有一缺口,凸块插入缺口中,凸块的右侧通过压电陶瓷力传感器67与机壳64连接,凸块左侧有一弹簧与机壳连接,压电陶瓷力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电荷放大器68和信号处理器69,用于对输出信号进行处理,根据行星传动理论,给出内齿圈与输入轴、输出轴的关系即可。

图2 科氏粉体流量计原理图

图3 新型科氏粉体流量计及自测扭矩行星减速器结构原理

1.电机 6.自测扭矩行星减速器 5.测量盘

61.太阳轮 62.行星架 63.内齿圈 64.壳体

65.输出轴 66.行星轮 67.压电陶瓷力传感器

68.电荷放大器 69.信号处理器

2 动力学分析

2.1 减速器结构参数设计

本设计选用NGW型行星减速器,并采用类比法进行设计,即按照现有粉体流量计中测量盘的尺寸、扭矩及转速,确定行星减速器输出轴的扭矩和转速。经过计算(计算过程略),各齿轮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行星减速器中太阳轮、行星轮、内齿圈的材料为40Cr,屈服极限是485MPa行星架材料为HT200,屈服极限是235MPa。

表1 减速器各齿轮基本参数

2.2 模型的建立

按照表1的结构参数建立行星减速器的模型。考虑到对行星齿轮进行ANSYS仿真分析时的复杂性,对模型进行了简化,建立完之后进行装配得到减速器的三维装配模型,模型如图4所示。

图4 行星减速器模型

3 仿真分析

通过ANSYS的瞬态动力学仿真分析[6],得到行星轮、中心轮、内齿圈和行星架的应力分布云图和部分应力变化曲线图。

3.1 应力云图结果分析

零件的应力云图如图5-图8所示。

图5 中心轮应力云图

通过应力云图可知,太阳轮最大应力分布在齿根周围,最大应力为572.14MPa;行星轮最大应力分布在齿根周围,最大应力为322.55MPa;内齿圈最大应力分布在齿根周围,最大应力值348.46MPa;行星架的最大应力出现在与行星轮轴接触的一侧,应力值23.296MPa。

3.2 应力变化曲线图结果分析

各零件的应力变化曲线如图9-图12所示。

图6 行星轮应力云图

图7 内齿圈应力云图

图8 行星架应力云图

图9 太阳轮应力变化曲线

图10 行星轮应力变化曲线

通过应力变化曲线图可知,零件的应力峰值不同,其中太阳轮、行星轮及内齿圈的应力变化具有相似性,都是上下来回波动。相比行星轮、太阳轮和内齿圈,行星架的应力变化上下波动幅度不是很大,先由小变大,然后趋于平稳小幅度波动,而太阳轮和行星轮的应力变化相对于内齿圈和行星架上下波动很大。

图11 内齿圈应力变化曲线

图12 行星架应力变化曲线图

4 结 语

按照类比法确定了测量盘的扭矩和转速,以此确定了自测扭矩行星减速器的速比,对行星减速器主要零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应用隐式求解法接触理论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应力云图和应力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主要结构参数满足设计要求。

猜你喜欢

内齿圈自测减速器
驼峰第三制动位减速器夹停钩车问题的改进
提高车辆减速器缓解可靠性方案探讨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一种新结构的快换通用型插内齿圈夹具
具有柔性内齿圈的行星齿轮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知识点自测
基于ANSYS Workbench 的ATB260 减速器箱体模态分析
八速0BK/0BL自动变速器动力驱动路线分析
一年级上册10月学习能力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