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科技背景下加强高校应急能力策略研究

2021-05-10高娜杨萌萌吉丽星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31期
关键词:应急能力薄弱环节高等学校

高娜 杨萌萌 吉丽星

摘要:疫情是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高校人口密集,对外交往活跃,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着力提高学校应急管理能力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国内外高校应急管理的发展现状,根据应急管理理论,分析了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高校应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应急能力 新科技 高等学校 薄弱环节

Research on Strategies of Strengthening Emergency Response A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O Na   YANG Mengmeng  JI Lixing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act: The epidemic situation is a big test for China's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and ability. Universities are a key area for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ecause of their dense population and active foreign exchang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mproving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capacity of school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theory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eak links in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VID-19,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based on block chain, big data and othe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Key Words: Emergency capacity; The new technology;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Weak link

近年來,随着环境变迁、社会转型和全球化的深入,全球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也随之增加,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特别是2019年底突发的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干扰。针对当今时代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现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应急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会议中进一步要求“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对提高全社会应急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与国家政治、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加强高校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必须高度警惕的重大课题和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高校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我国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起步相对较晚。2003年“非典”事件以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在我国得到了空前关注,相关研究逐渐深入。如薛澜《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书中系统研究了社会转型期我国危机的产生和特点,提出了“危机管理常规化”的政策建议[1]。巴志超等认为利用国家安全大数据的集成处理可以为国家安全事件管理提供良好的信息保障[2]。彭华松等针对实验室安全提出了健全安全教育责任体系和准入制度建设,更专业化地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建议[3]。任红桦立足学校运动安全管理提出应急处置和安全管理的相关建议 [4]。段立以全媒体角度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提出应用全媒体方式进行线上线下多维度的安全教育传播和应急对策的探索[5]。刘全明等认为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才能更好地维护校园秩序,引导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地[6]。方结红等认为高校校园健康与安全管理需要形成校长负责制的组织架构,依托全员参与的责任体系努力落实风险评估机制[7]。林浩着重探讨了运用信息化技术精准控制高校的安全稳定运行,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开展安全监控[8]。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虽已有较多关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但就研究内容而言,这些研究主要从应对策略、体制机制和评价指标上着力,而结合新技术强化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增强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已成为当前疫情常态化下的迫切需求。

2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薄弱环节

2.1高校应急管理机制仍需加强

我国高校应急管理机制在2003年“非典”之后逐步受到重视。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一案三制”为主要内容的应急管理基本框架,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现有的应急管理机制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短板,制约了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大部分高校对突发事件的应对仅局限于校内资源甚至是校内单一部门资源,高校突发事件防范预警机制不健全,致使学校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突发的公共事件。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教学机制,减少教学损失,对危机下保持高校基本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2.2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滞后

高校人口密集、信息交流活跃,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对于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有重要作用。如高校可对校园网络环境下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预先把握突发事件关联信息,提前进行风险疏导,增强高校对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雖然大数据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大数据技术融入高校应急管理却较为滞后。高校具有大数据技术和人才聚集的优势,但高校在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学校应急管理方面,尚未发挥其应有作用。

2.3应急演练重视程度不够

应急演练是以特定突发事件为背景,根据应急预案进行的练习。应急演练有助于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暴露应急处置的薄弱环节,是提高应急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应急演练可强化应急处置的组织性和协调性,增强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技术能力和熟练水平。但受教学运行秩序等现实问题的限制,大部分高校对应急演练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演练科目单一、人员覆盖面较低等问题,导致高校应急预案难以发挥最佳效果,制约了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

2.4应急文化氛围不浓厚

国内外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全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既需要有应急管理专业人才,也需要大量具有一定应急管理知识的高素质国民。在西方发达国家,应急知识在普通人群中的普及程度较高,如18岁以上美国公民要求掌握急救知识;日本也把基本应急知识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程。相比之下,我国普通人群中基本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职责,其也是培养学生应急管理素养的关键阵地。2020年2月,应急管理专业被教育部获批为新增本科专业,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开始进入快车道。

3新科技背景下加强高校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

3.1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机制

在新冠疫情等复杂突发事件背景下,传统依靠高校自身资源的应对模式,已难以满足特殊形势下应急管理的要求。高校需要积极联合社区、企业组织和社会团体等校外应急主体,在组织机构、资源配置和舆情引导上形成常态化、多元主体协同的危机应急工作机制。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校内外应急力量协同机制,有效避免应急处置中的各自为政、资源配置碎片化和舆情失真等问题,建立常态化的隐患预警机制,根据各类校园安全事件的特点,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新科技手段强化动态监测能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努力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3.2利用新科技手段提升高校应急管理能力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模式。针对此次新冠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在应对本次新冠疫情过程中,大数据在疫情溯源和监测、联防联控、物资调度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产学研优势,推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信息监测和资源配置水平,强化自身疫情防控手段,通过技术赋能促进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快速提升。

3.3实现应急演练常态化

国内外应急管理实践表明,应急演练是检验预案、磨合队伍、协调机制、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高校中常见的突发事件类型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事故、校园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拥挤踩踏事故、坠楼事故等情况。因此,针对不同事故类型,制定数据库,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设置相应的应急预案,如实验室安全事故预案、火灾应急预案等。根据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定期演练,将演练数据备份数据库,进而有利于探究更高效的应对机制,增强预案的合理性、操作性和实用性,普及应急管理知识,提高师生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意识、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进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4加强高校应急文化建设

影响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因素包含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包括事前预警、应急决策、组织协调、资源调配、舆情监测等,这些因素既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共同决定了应急管理水平的高低。决策者应急管理能力和公众良好的应急素养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这些都可通过应急文化建设来提高。如高校可将应急管理列为通识课程,使不同专业背景的师生都能够受到应急文化的熏陶,掌握基本的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的知识。高校还可通过系统的宣传教育、组织培训和定期演练活动,普及应急知识,增强师生的避险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高校应急文化建设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的行为意识,充分发挥应急文化的熏陶作用,有效提升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

4 结语

新冠疫情对高校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科学分析应急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从应急管理机制、新技术应用、应急文化建设和应急演练等方面着手,系统加强自身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利用新科技的力量更好、更有效率地确保高校教学秩序健康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J].中国软科学,2003(4):6-12.

[2]巴志超,刘学太,马亚雪,等.国家安全大数据综合信息集成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J].情报学报,2021,40(11):1139-1149.

[3]彭华松,许歆瑶,刘闯,等.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10):295-299,304.

[4]任红桦.基于应急理念的学校运动安全管理策略——评《应急处置与安全自救:校内外学生运动安全管理与教育》[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10):196.

[5]段立.全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及培育对策探讨——评《大学生安全预防与应对教育》[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1, 125(5):2352.

[6]刘全明,王瑞.当代高校加强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之必要性思考——评《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概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1,17(8):189.

[7]方结红,肖余春,李峥.英国高校校园健康与安全管理研究及启示——以英国利兹大学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 324(4):74-79.

[8]林浩.基于校园安全的高校信息化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9(6):94-96.

基金项目: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院级课题——数字经济背景下基于STEAM理念的金融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编号: 21YBB01)。

作者简介:高娜(1985—)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理论、教学理论研究。(第一作者)

杨萌萌(198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教学理论研究。

吉丽星(1985—)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学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应急能力薄弱环节高等学校
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改进刍议
论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分析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与应对策略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投入式液位计的密封性改进实验研究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