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以来的中阿媒体交流与合作

2021-05-08沙芮田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交流合作新闻媒体文化传播

沙芮田

内容摘要:新世纪以来,中阿新闻媒体的合作交流作为中阿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稳步发展,特别是建立“中阿合作论坛”以后,呈现出内容更加丰富,互学互鉴,双向交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等特点。但在发展中也存在发展滞后于其他领域,相关机制落实不到位,发展不平衡,西方话语权干扰等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做简要分析,并结合实际,试提出促进中阿新闻媒体发展的途径对策。

关键词:新闻媒体;话语权;交流合作;文化传播

分类号:G640

一、中阿媒體交流合作的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阿媒体领域的友好合作进一步发展。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中阿双方签署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宣言》,《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行动计划》,其中在《行动计划》中包含若干关于“新闻合作”的内容,这极大的鼓励支持了中阿新闻媒体交流与合作,为中阿新闻媒体合作提供了更大的机会。2008年,首届中阿新闻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并签署了《中国与阿盟成员国新闻友好合作交流谅解备忘录》。

2009年,中央电视台开播阿拉伯语频道,并于2016年纳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改名为“中国环球电视网阿拉伯语频道”; 2011 年,《中国日报》亚洲版进入阿联酋市场,目前发行量为每周 2 万份。华展映影片 10 余部; 2012 年以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先后入驻毛里塔尼亚,科摩罗和吉布提等阿拉伯国家,并与埃及、突尼斯、摩洛哥等多个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媒体签署了中国影视剧播出协议。2020年12月“中阿青年影视交流圆桌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推动了中阿影视文化交流与传播。

二、新世纪中阿媒体交流合作的新特点

1. 双向交流,互学互鉴。

新闻媒体作为中阿合作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中阿双方都极为重视。中央媒体和新闻机构几乎都与阿拉伯国家的媒体有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在阿拉伯国家都这有分社或者记者站,每年都有阿拉伯媒体代表团或阿拉伯国家的媒体负责人来华访问参观。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政府或者媒体机构,邀请中方媒体前往阿方访问,访问和采访。如2007 年 6 月,苏丹驻华大使馆曾邀请《人民日报》记者赴苏丹首都。

2.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

中阿媒体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报纸,广播和电视,而是与时俱进向新兴媒体逐步发展。国内知名传统新闻媒体在中阿交流中仍然发挥着主流作用,如2012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实现了阿拉伯国家的全覆盖;2016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东三国期间,新华社与埃及《金字塔报》和沙特《利雅得报》开展合作,两家报社对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做及时的报道,有利于阿方人民了解中国,增进彼此的友谊。与此同时,我国主流新闻媒体如新华网,人民网等都这有阿拉伯语频道,中国网、中广网阿语版在 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上开设了官方账号。在国内,“中阿网”,“中阿合作论坛”,“中阿卫视”等网站纷纷兴起,多角度,全方位的传播中阿双方的时政新闻,文化习俗与生活。

3. 内容更加丰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阿双方在媒体合作交流中更加重视以图片视频形式多元素多视角的进行报道,中阿人民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不仅可以了解彼此之间的时政要闻,还能深入了解彼此之间的优秀文化,传统习俗或是奇闻逸事,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今日中国》杂志等中国中央级媒体都开设了阿拉伯语网站、频道等;《最美的乡村》、《北京爱情故事》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影视作品也通过“中阿卫视”传播到阿拉伯国家。

三、中阿媒体交流合作当前面临的挑战

发展滞后于其他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中阿在各个领域合作交流提速发展。经济领域,“中阿贸易总额从 2000 年的 152 亿美元增长到 2015 年的 2521 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比重从 2.2% 增长到 5.8%”。政治领域,中国陆续与22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此同时,与更多的阿拉伯国家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双边战略伙伴关系。而媒体交流合作作为人文交流领域的一部分明显滞后于其他领域,没有得到出充分的重视。

合作机制落实不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建立了数个合作机制。在新闻合作机制方面,中阿双方定期举办中阿新闻合作论坛,隔年在中阿主要城市召开,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但谅解备忘录中很多条款都没有得到落实。

存在不平衡现象。相比与中韩,中日和中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媒体交流,中阿媒体交流仍存在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且中阿之间也存在不平衡现象,尽管中国国内知名新闻媒体机构纷纷开设阿拉伯语分社或者阿语版,相比之下,阿拉伯国家官方媒体中只有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沙特通讯社和埃及国家信息服务中心等开设了中文版; 当前只有 “阿拉伯人看中国”等少数几个网站专门介绍当代中国和中阿关系,反映出中阿媒体交流与合作不平衡的现状。

西方话语干扰,部分西国家通过新闻媒体大肆发表“中国威胁论”言论,对中国的一些政策恶意曲解,对国内的新闻事件妄加评断,而阿拉伯国家关于涉中国的新闻报道,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西方媒体,这严重加深了阿拉伯民众对中国的误解,干扰了中阿双方的正常认知与交流。

四、对加强中阿媒体合作的思考

1. 增强外交意识

新闻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在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新闻传播,增强互信,提高自身国家话语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主流涉阿媒体不但应是“国际传播”方面的国家队,更应是密切配合中国外交战略的“公共外交”国家队。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只有改变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增强自身的担当意识,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才能是帮助中国在国际中牢牢把握话语权,实现中国媒体“走出去”。在西方媒体把控话语权,垄断新闻资源的下,提升中阿媒体合作交流的战略意识,助推中国话语“走出去”,有助于避开西方媒体的二次加工,促进中阿之间直接高效地沟通交流。

2. 落实相关机制条款

《新闻友好合作交流备忘录》是中阿新闻合作领域中的基础性文件,奠定了中阿新闻合作的机制。中阿双方应全面落实《备忘录》中的条款,制定具体的年度落实措施。同时可以与阿拉伯国家主流媒体开展对点交流合作,并设立相关机构对相关条款落实情况进行调研,跟踪。此外,不仅要重视相关条款的落实,还要推进新的相关机制的建设,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开展中阿新闻媒体合作。

3. 加强媒体报道质量,提升国际化水平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多家主流媒体机构在阿拉伯国家纷纷设有分支机构或分站。虽然数量上有所增长,宣传效果还有待提高。中阿双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但民众彼此之间的了解与认知还滞后于发展成果。中阿双方应加强媒体合作交流,提高报道质量,为民众提供更具时效性的客观报道,兼顾趣味性,更好地服务于双方民众以便相互了解,相互认知。

4. 拓宽媒体交流途径

进入新世纪,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特有的传播特点使其成为传统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有益补充,因此双方媒体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加强开发合作。其次,我国民间不乏精通外语、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和专家学者,这一类人才如果能发挥自身优势,则可以为官方媒体所用,弥补其不足之处。

结 语:

新时代,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更加深入,更加广泛。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家国际话语权,促进中阿合作交流蓬勃发展,新闻媒体在其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杰.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的中国对阿媒体交流[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1).

2.王南.中阿媒体交流与合作刍议[J].阿拉伯世界研究, 2011(1).

3.包澄章.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人文交流的现状基础及挑战[J].西亚非洲, 2019(10).

4.丁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人文交流论述[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8(9).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猜你喜欢

交流合作新闻媒体文化传播
雪中放牧新风景
新闻媒体与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构建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建立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氛围营造之我见
数学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网络新闻媒体伦理失范问题分析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