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针灸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取穴规律

2021-05-08李斯雯马睿杰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任脉曲池

李斯雯 马睿杰

作者单位:310053 浙江中医药大学(李斯雯)

310000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马睿杰)

运动神经元疾病(MND)是一组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2],其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皮层锥体细胞和锥体束、脑干运动神经元,临床上常表现为肌无力和萎缩、肌束颤动、锥体束征,累及延髓时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障碍,最终死于呼吸衰竭。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也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MND属于祖国医学“痿病”“喑痱证”范畴,认为由五脏亏虚,风、火、痰、瘀等邪毒积聚,脏腑虚损,日久筋脉失养所致[3]。针灸治疗MND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本文收集国内外针灸治疗MND的临床文献,归纳总结针灸治疗该病的常用经络及穴位,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及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为目标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检索1986年6月至2020年6月单用针刺或联合其他疗法治疗MND的文献。检索词分为目标疾病和治疗方法两部分,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辅以手工检索。中文检索词包括:针、针灸、针刺、穴位、腧穴、灸、艾灸、痿证、喑痱、运动神经元病、原发性侧索硬化、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肌萎缩侧索硬化。英文检索词:acupuncture,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acupoints,acupuncture points,moxibustion,wilting disease,aphasia and paralysis,motor neuron disease,primary lateral sclerosis,progressive muscular atrophy,progressive bulbar paralysis,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治疗方法主题词:针、针灸、针刺、腧穴、穴位、灸、艾灸。病名主题词:痿证、喑痱、运动神经元病、原发性侧索硬化、进行性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肌萎缩侧索硬化,英文主题词和中文对应。治疗方法主题词和病名主题词两者分开检索并用“AND”连接,同类主题词组间用“OR”连接。

1.2 文献纳入标准 (1)与针灸治疗MND相关的临床研究、个案报道、专家经验等;(2)研究对象为诊断明确的MND患者;(3)临床研究必须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4)以针灸疗法治疗或同时配合其他中医疗法治疗。

1.3 文献排除标准 (1)非针灸疗法治疗MND的临床疗效研究;(2)综述、报纸类文献;(3)重复发表的文献;(4)解疑、理论探讨类文献;(5)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文献;(6)处方未明确描述的文献;(7)英语类文献排除来自中国境内只收录摘要的文献。

1.4 文献筛选与数据处理 文献题目及摘要符合初筛标准,进一步阅读全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文献中的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用Excel 2010建立“针灸治疗MND的文献数据库”,录入腧穴的名称、归经及所属特定穴、选穴部位、疗法等,对腧穴使用频次、归经、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将频次排序前20位的腧穴作为高频腧穴,基于Apriori 算法采用SPSS 18.0软件对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分析 共筛选出30篇相关文献,涉及运动神经元病患者425例。其中,临床试验16篇,经验总结5篇,病案报道9篇。

2.2 腧穴使用分析 在30张处方中共涉及腧穴105个,总出现频次为315次,平均每张处方出现约10.5个腧穴。其中,足三里、曲池、合谷出现频次相对较高。见表1。

表1 针灸治疗MND高频穴位统计分析表

2.3 经脉选用分析 纳入本次研究的105个腧穴涉及十二正经、任督二脉及经外奇穴。经脉选用以阳经为主,使用频次位居前三的分别是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其中手阳明大肠经使用频率最高,见表2。

2.4 特定穴选用分析 将105个腧穴进行所属特定穴分类统计,在针灸治疗运动神经元疾病中,有46个穴位有特定穴属性,其中合穴的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下合穴、背俞穴。见表3。

表2 针灸治疗MND经脉应用统计表

表3 针灸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特定穴统计分析表

2.5 针灸治疗MND部位统计分析表 以下肢部和上肢部取穴为主,其次为腰背部。见表4。

表4 针灸治疗MND部位统计分析表

2.6 关联规则分析 应用关联规则对高频腧穴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设置支持度≥10%、置信度≥90%,支持度最高为手三里-合谷、手三里-合谷-曲池。选取支持度为10%、20%、30%及置信度为90%分析高频腧穴的组合规律,不同支持度下高频腧穴关联网络,见图1。

2.7 聚类分析 寻找腧穴之间的亲疏关系并将腧穴分类,见图2。腧穴被分为2大类:第1类,中脘;第2类,其他腧穴。其中,第二大类被分为3小类:(1)阴陵泉、环跳、夹脊、解溪;(2)肾俞、脾俞、大椎、命门;(3)手三里、足三里、合谷、曲池、三阴交、阳陵泉、内关、关元、气海、风池、廉泉。

图1 不同支持度下针灸治疗MND高频腧穴关联规则网络(注:A为支持度0.1,B为支持度0.2,C为支持度0.3)

图2 针灸治疗MND高频穴位聚类分析树状图

3 讨论

MND属中医“痿病”范畴,以肢体萎弱,不能随意运动,甚至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由各种因素导致的脏腑亏损、热邪灼津,或湿热阻滞,气血津液亏虚,肌肉筋脉失养所致。治疗基本原则为补气血,养津液,清邪热,调整阴阳。

3.1 腧穴归经及辨证分析 在经脉选用方面,所选腧穴以阳经为主,频次排名前六位的经脉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总占比83.75%。其中,除任督二脉外均为阳经,阳主动,阳气足则髓充骨健筋柔,阳气不达四肢则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痿弱不用,故调动机体阳气可改善肌无力和萎缩。经脉频次排名前两位为手、足阳明经,出现频率最高的三穴属于手足阳明经,且高频腧穴关联分析显示手三里-合谷-曲池支持度最高,由此可见阳明经治痿证之重要性。脾胃主四肢肌肉,充养百骸,《素问·痿论篇》曰:“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提出“治痿独取阳明”,阳明经多气多血,重视调理阳明经,可补益气血、活血通络,调整经脉所过之处的病变,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从奇经探讨,失其督脉温煦阳气及任脉滋养而痿废[4],取任脉之关元、气海培补元气,督脉之大椎补阳泻热,提升振奋一身阳气,贯通阴阳。MND病位在脑,与多脏相关,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均入络于脑,与脑髓关系密切,故通调膀胱、胆、督脉可健脑益髓。

3.2 腧穴及特定穴规律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MND的腧穴中,使用最频繁的是足三里、曲池、合谷。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下合穴,扶正培元,调理气血,为强壮保健要穴。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长于清泻阳明郁热,《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弛长为痿”“肺热叶焦”是MND主要病机,曲池从属阳明调理脾胃,同时泻热治痿。合谷为胃之原穴,可行血气、利关节,主治热病、痿病。针灸治疗MND时最常选用合穴、下合穴、背俞穴。合穴为五输穴之一,“所入为合”,脉气自肢体末端至此处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利于四肢关节功能恢复。下合穴是六腑气血汇聚于下肢三阳经的部位,和六腑的关系密切,其中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均可治下肢痿痹麻木。背俞穴位于人体背部,乃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为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之要穴,治疗对应的脏腑疾病。王宝亮教授认为五脏之虚乃MND发病之本,应从五脏虚损立论[5]。本研究背俞穴出现频率最高为脾俞、肾俞、肝俞,痿证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6],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肝主筋调达全身,脾运化水谷主肌肉四肢,肝肾精不足则骨筋失养,脾气不足津液气血亏虚,不能荣养筋肉,故见痿病诸无力表现,治疗采用脾俞、肾俞、肝俞,健运脾胃、补益肝肾之法。

3.3 分部论治和局部取穴 MND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针灸治疗选取腧穴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四肢,总出现频次176次,占比54.32%,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局部穴位可疏通气血,强健四肢,有直接调治之效[7]。其次该病选穴注重取颈项、舌部穴位以及项针的运用,与MND出现的吞咽困难症状相关。治疗选穴出现频次最高的三条经脉均经过颈项部,大肠手阳明之脉、胃足阳明之脉、任脉者均经过颈部,循喉咽,对该病导致的延髓麻痹症状有较好针对性[8]。颈项部穴位风池、供血、治呛、吞咽、翳明、廉泉等属于项针疗法[9],通过调节颈部动脉血流量,改善脑组织供血、供氧,促进病灶区域侧支循环的建立,重建吞咽反射[10]。其中风池频次排名第五位,可清解头目,位于感觉纤维支配区域、舌咽神经以及迷走神经处,刺激时可直达中间神经元,促进脑干的传导及反射修复,同时息风止痉,缓解肌束颤动[11]。廉泉属任脉,为该经出现频次最高穴位,是治舌咽疾要穴,完骨、翳风为治舌强不语、吞咽困难的经验穴[12]。金津、玉液、聚泉等舌针刺激舌体可兴奋延髓周围神经纤维,使横纹肌收缩,从而促进吞咽功能的改善和恢复[13]。项针与舌部奇穴共用,调理病变部位气血,通经活络,通利关窍,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树状图经聚类分析后规律也体现注重分部取穴,3组有效聚类群分别对应一类下肢穴位,一类背俞及膀胱经穴,及上肢及辨证取穴。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MND以阳明经、任脉为主,多选用足三里、曲池、合谷、手三里、风池等穴,遵循脏腑与经络辨证、分部论治和局部取穴相结合的规律,以达到补益肝脾肾,调和气血,濡养筋肉的作用。

猜你喜欢

运动神经元任脉曲池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运动神经元的模型研究方法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A Miracle of Love
浅谈收涩药在带下病中的应用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为什么负重后手臂会发抖?
浅谈行进运动与脊髓运动神经元
小穴位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