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肺炎恢复期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一例

2021-05-08池锐彬叶铨秋李超锋邹启明周卉芬李炬带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头颅脑脊液测序

池锐彬 叶铨秋 李超锋 邹启明 周卉芬 李炬带

作者单位:528415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

曲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侵袭性曲霉感染,临床上以肺部曲霉感染最为常见,而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在临床中相当少见[1-2]。本院成功救治重症肺炎恢复期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1例,现将其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4岁,因“发热、咳嗽、胸痛3天”,于2019年6月27日入院。入院诊断考虑细菌性肺炎,给予氧疗、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抗感染等治疗,患者发热、胸痛无缓解,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于2019年6月28日下午转入ICU抢救治疗。入ICU查体:体温(T)38.0 ℃,脉搏(P)160次/分,呼吸(R)32 次/分,血压(BP)70/40 mmHg,SpO280%(HFNC 100%);神志清,口唇发绀,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呼吸音减弱,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16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入ICU诊断为:(1)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2)脓毒血症;(3)脓毒症休克;(4)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呼吸、循环、肝、血液)。入ICU后辅助检查:床旁血气分析(HFNC,FiO2100%):pH 7.21,PCO251 mmHg,PO251 mmHg,BE -7.5 mmol/L,Lac 5.3 mmol/L,HCO3-20.4 mmol/L;血常规:WBC 1.7×109/L,NE 0.705,HGB 125 g/L,PLT 8×109/L;感染性标志物:PCT 22.78 ng/ml,IL-6>5000 pg/ml;痰培养: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阴性);胸部CT:双肺大片渗出性改变,见图1。转入ICU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积极液体复苏、维持循环灌注,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抗炎、免疫调理、稳定内环境等治疗。经过积极抗感染、营养支持、肺康复等治疗,2019年7月30日患者撤离呼吸机,2019年8月15日转呼吸内科治疗。2019年8月26日,患者再发高热,并出现意识不清、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再次转入ICU监护治疗。急查头颅CT提示:右额叶、右岛叶/外囊、右颞叶建低密度影,见图2;头颅MRI提示:右侧额颞叶、岛叶、半卵圆中心多发占位,见图3;脑脊液检查提示,白细胞1027×106/L,蛋白定量732.29 mg/L,葡萄糖1.93 mmol/L,氯化物118 mmo/L;脑脊液多次培养及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多学科会诊考虑脑脓肿,予美罗培南抗感染,及抗癫痫、降颅内压等治疗。2019年8月30日脑脊液二代基因测序回报:烟曲霉。停用美罗培南,改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患者体温逐步降至正常,无抽搐发作。2019年9月4日患者病情稳定,转回当地医院继续康复治疗,嘱抗真菌感染3个月至半年。随访至今康复情况良好。

图1 胸部CT

图2 头颅CT

图3 头颅MRI

2 讨论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器官移植等免疫抑制患者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重度感染、重度肝病、结缔组织病等亦可增加曲霉感染风险[3]。中性粒细胞减少、皮质醇激素是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的使用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引起机体菌群失调,导致曲霉菌过度增殖引起感染[3-5]。本例患者年轻且既往体健,重症肺炎恢复期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多次痰液培养及免疫荧光检查均未发现曲霉,因当时未采取痰液宏基因测序协助判断,故难以确定感染来源是为自身定植还是院内感染。笔者分析存在以下曲霉感染的高危因素:①患者肺部感染严重,高毒力肺炎克雷伯杆菌及毒素攻击机体,导致中性粒细胞降低明显,免疫功能受到抑制;②重度肺部感染合并脓胸,病程长,起病初期使用类固醇激素,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③患者既往长期大量饮酒,存在酒精性肝损害,且起病初期胃肠功能差,长时间经中心静脉肠外营养,均会增加真菌感染的风险。

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3,6],如发热、头痛、抽搐、嗜睡、昏迷等,若出现局灶性神经损害,部分可见精神行为异常,需要与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蛋白升高,葡萄糖、氯化物降低,无法与其他微生物感染区别[6-7];传统的脑脊液培养,曲霉阳性率极低;脑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但不具有临床操作性;头颅CT和MRI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方面亦无特异性,表现为颅内占位病变或脑脓肿,但可对病情评估、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3,6]。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常常错失最佳治疗时间或治疗不当,部分患者在尸检时才能明确感染[2,8],严重影响救治成功率和预后。本例患者重症肺炎恢复期出现发热、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脑脊液检查提示细菌性感染可能,头颅CT及MRI提示颅内占位病变,初期考虑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导致脑脓肿可能,美罗培南抗感染效果不佳,多次脑脊液涂片及培养也均未能发现病原体,进行脑脊液二代基因测序后明确病原体为烟曲霉。二代基因测序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能快速、准确地鉴定出微生物种属,尽早明确病原学诊断[9-10],指导临床及时启动目标导向的微生物学治疗;还可以指导培养阳性率极低病原微生物的临床检测,如李斯特菌、奴卡菌等,提高传统培养方法阳性率[11]。关于中枢神经系统曲霉感染的治疗,应根据真菌特性、药物药性及药敏结果选择有效的抗真菌药物。SCHWARTZ等研究[12-13]表明,伏立康唑的脑膜穿透性良好,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最佳药物。本例患者选用伏立康唑治疗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颅内病变逐渐吸收,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白细胞数、蛋白及氯化物等恢复正常,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希望通过本病例,提高临床对真菌感染高位人群的认识,尤其是重症感染伴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应当积极采取多手段检查明确病原诊断,传统办法与新技术相结合,尽早诊断并启动精准治疗。

猜你喜欢

头颅脑脊液测序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两种高通量测序平台应用于不同SARS-CoV-2变异株的对比研究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生物测序走在前
外显子组测序助力产前诊断胎儿骨骼发育不良
脑子也是水做的
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愚人节缅怀革命先烈
嵇康·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