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CTA在评估子痫前期患者眼底微循环改变的应用

2021-05-08何心怡童毓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脉络膜子痫黄斑

何心怡 童毓华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既往血压正常的女性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并可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的一种妊娠期特有、累及全身系统的疾病。眼睛是受PE影响的器官之一,40%~100%的PE孕妇有眼底血管改变,视为终止妊娠的指标。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技术(OCTA)是一种新型、无创、可定量分析的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实时、立体地显示眼底血管结构和功能信息等。本研究应用OCTA观察PE患者和正常孕妇的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结构,以期通过更敏感、精准的眼底改变来调整治疗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自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34例(34眼)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34例(34眼),另选取健康孕妇34例(34眼)作为对照。(1)纳入标准:符合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COG)子痫前期的诊断标准[1];年龄20~40岁;可见清晰的眼底血管;最佳矫正视力(BCVA)>1.0,眼压 <21 mmHg。(2)排除标准:妊娠前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有眼科疾病史(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疾病、视神经疾病史、葡萄膜炎)和/或任何眼科手术史;弱视;球镜≥+-6D和/或柱镜>+-2D;定期服药史和吸烟史;不配合或影像质量差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一般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前完善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尿常规、眼科常规裂隙灯检査、医学验光、眼压测量、眼底间接镜等检查。其中,血压以入院后第1次测量的血压值为准。(2)OCTA检查:由同1名医师操作,对所有研究对象的黄斑区视网膜行3 mm×3 mm的OCT-A模式扫描。采用德国Heidelberg公司Spectralis OCT-A扫描系统,内置软件分割算法自动分割en face图像获得黄斑区4个层面的血流密度图。扫描光源波长:870 nm,眼底共焦激光成像波长820 nm;扫描速度:85000 A-Scan/s;轴向分辨率:3.9 μm;横向分辨率:6 μm;扫描深度:1.9 μm。黄斑区分为浅层视网膜血管(内界膜ILM至内丛状层IPL)、深层视网膜血管(内丛状层IPL至外丛状层OPL)、外层无血管区(外丛状层OPL至玻璃膜BM上39 μm)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4个层面。视网膜的血管密度(VD)为以视网膜中央凹为中心的3 mm×3 mm范围内除视网膜中央凹之外的血管百分比面积,即为某一区域内正信号像素占总像素的百分比。

1.3 评估指标 (1)使用图像分析软件Matlab将灰度OCTA图像转换为血管的二值图像,然后计算在区域中血流信号>阈值的像素的百分比。(2)计算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密度(DFD)、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密度(SFD),手动分割黄斑无血管区面积(FAZ)范围并进行测量,通过增强深度成像(EDI)模式测量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FCT)。为避免测量误差,眼底数据测量3次后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或方差不齐,行Krusal Wallis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

表1 三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三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比较(±s)

PE sPE 对照组 P值 F值 χ2值母体年龄(y) 31.51±2.874 30.43±2.416 31.43±3.398 0.21 1.567孕周(wk) 35.14±2.77 35.74±1.72 35.60±2.86 0.633 0,92眼压(mmHg) 17.29±2.58 17.60±1.52 15.92±1.99 0.080 2.667收缩压(mmHg) 140.46±6.50 146.86±11.86135.18±15.60 <0.001 66.61舒张压(mmHg) 88.49±7.06 102.14±2.89 72.03±8.03 <0.001 85.37平均动脉压(mmHg)105.82±4.66 117.04±4.80 87.38±7.75 <0.001 87.54 BMI(kg/cm2) 28.64±4.60 27.17±2.30 27.80±3.70 0.23 1.479

2.2 三组孕妇黄斑区的SFD、DFD、FAZ、SFCT比较 见表2。

表2 三组孕妇的黄斑区VD、FAZ、CT比较(±s)

表2 三组孕妇的黄斑区VD、FAZ、CT比较(±s)

PE sPE 对照组 P值 F值 χ2值SFD(%) 28.13±3.86 28.13±0.61 28.57±2.98 0.786 0.48 DFD(%) 28.600±1.70 26.798±3.59 29.924±2.30 0.031 18.86 FAZ(mm2) 0.36±0.09 0.49±0.09 0.34±0.15 <0.001 17.81 SFCT(μm) 352.07±30.57 344.22±32.02 381.19±32.27 <0.001 12.88

3 讨论

子痫前期或子痫发作时视网膜会发生显著变化[2]。母体胎盘产生的某些有效内皮源性血管收缩剂可在脑、脾、肾、肺血管中引起严重痉挛。子痫前期由于交感神经系统的上调,视网膜血管不受交感神经支配,眼底观察已成为直接和客观评估妊娠期全身微血管变化的理想选择。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中有30%~100%与脉络膜缺血和视网膜循环障碍有关[3]。

本研究PE组患者脉络膜的厚度明显低于健康孕妇(P<0.05),这可能与脉络膜血流受损有关,脉络膜过度灌注导致血管源性组织水肿,最终反而灌注减少。除此之外,PE常常伴有全身性血管痉挛,全身血管包括脉络膜血管的阻力增加,显著降低脉络膜血管的灌注,导致脉络膜供血量相应减少。值得探讨的是,这种变化是否存在临床意义。脉络膜血管主要供应外层视网膜,在某种程度上视网膜可以承受一定范围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一旦超过某个阈值便可能打破平衡,导致外部血液视网膜屏障的广泛破坏,形成子痫前期或子痫。

研究表明,PE患者视网膜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上调[4]。TNF-α通过产生VEGF诱导内皮和视网膜细胞的损伤和凋亡、血管生成和血管渗漏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5]。血管紧张素II(Ang II)也会刺激内皮细胞产生VEGF,已证实存在于视网膜中[6]。VEGF是参与视网膜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细胞分子,通过激发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R1和VEGFR2,改变细胞外基质,破坏内皮血-视网膜屏障,促进内皮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迁移,最终引起视网膜损伤。

本研究PE组患者的深层血流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重度子痫前期最低。三组的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相似,说明视网膜在短期内未受到脉络膜血流的影响,还能够有效的自我调节,在重度子痫前期引起的全身血压升高时维持稳定血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新近出现的具有高分辨率的血管成像技术,因其没有副作用,已逐渐替代先前眼后段血管疾病的诊断监测技术。OCTA可以立体分层显示视网膜浅层、深层及脉络膜的血管,有利于医生了解视网膜缺血性疾病不同时期视网膜血管的受损情况。本研究PE组患者的浅层中央凹血管密度(SFD)和深层中央凹血管密度(DFD)低于正常孕妇,DFD低于SFD;sPE组患者的黄斑无血管区面积(FAZ)明显大于PE组和对照组。三组之间FAZ的差异可反映病情变化,当脉络膜血管层灌注不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视网膜层的供血,最后导致FAZ改变。此外,PE患者视神经周围的血管面积明显减少,也反映出患者的视神经周围缺乏大量血流[7]。

综上,PE患者的眼底变化通常可逆,在妊娠期或分娩后其症状均可以缓解和恢复,但临床上约1/3的患者患有眼后遗症,应用OCTA早期筛查诊断全身性疾病伴随的眼底改变,值得推广。目前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脉络膜,黄斑部和视盘的血流计算等有待进一步推进,微观测量眼底数据并量化与PE的相关性是笔者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脉络膜子痫黄斑
脉络膜厚度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研究进展
近视发生发展中脉络膜变化的研究进展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阿司匹林配合钙剂和叶酸预防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原发性房角关闭性疾病患者脉络膜厚度的临床研究
脉络膜上腔与手术
子痫前期是什么病?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如何防范子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