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本土企业的软实力从哪里来?

2021-05-06丁海骜

数字商业时代 2021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法律企业

丁海骜

在科技领域,有一个围绕“无人驾驶”的著名讨论:如果汽车在无人驾驶状态发生了车祸,那么到底谁需要对此负责?是设计无人驾驶程序的软件工程师,还是车主本人?

“法律的原则追求的是公平、合理,权利和义务要对等。”魏明霞,伟创力公司副总裁、副总法律顾问,负责伟创力亚洲区法律事务。作为一名服务企业多年的律师,魏明霞没有评论自动驾驶本身的责任划分,她强调,在当今企业都在强调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的大趋势下,对于“无人驾驶”法律责任划分的讨论,实际上是在厘清“创新的法律边界”。因此她认为,对于企业而言,所有的创新,都一定要有边界,要知道安全的活动范围是什么;同时,另一个方面,创新又可以推动法律不断发展、完善和突破。

法律:参与竞争的门槛

事实上,讨论“创新法律边界”对于中国本土企业的现实意义在于:从中美贸易战到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进而再到最近的“科技战”……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风云诡谲,让中国本土企业切实体会到,在全球的商业大环境下,以往所强调的成本优势、创新优势、技术优势、经营优势等,往往只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入场券”。与这些参与竞争的“硬实力”相比,一旦真正进入竞争核心,就会有更多来自的商业规则、管理伦理等“软实力”方面更“严苛”的要求。在这样的“丛林法则”下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中国本土企业首先需要了解其中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以及如何利用和定义这样的边界,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魏明霞看来,企业首先没有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永远”或“绝对”处在法律保护的框架下,来保证自己的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因此,企业必须要建立一种“好的制度”,一方面鼓励创新,另一方面为这种创新提供“一些基本的保护”:“如果你有一个创新的想法,企业内部的系统会去从财务方面可能要做可行性研究,也会搜索一下有没有现有的专利,避免有在先的技术,确认其不会侵犯到别人的权利。”

具体到中国本土企业出海或与跨国公司合作过程中的合规性操作,拥有中国及美国纽约州律师执业资格,为各类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多年的魏明霞更有发言权。她强调,中国本土更需要有一个全局观:“从宏观到微观,从国际到国内,中国本土企业都需要有一定的把握。”她认为地缘政治对于企业合作的影响是没有办法回避的。因此,中国本土企业要出海,首先要对整个国际局势,尤其对地缘政治要比较了解,要知道中国面临很多竞争,包括美国和美国的一些盟友也有很多的挑战;其次在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必须要了解每个国家的外商投资法律,以及有哪些行业会限制外商投资:“比如美国CFIUS对外国对美投资审查越来越严;印度、欧盟都有保护自己本土经济、限制外资的法律,。因此首先要对地缘政治的因素比较了解,在设计合规的时候要知道哪些方面要规避。”

魏明霞认为这其中不仅是商业规范和逻辑的问题,更是锻炼企业拥有一个良好发展心态的问题。因为中国本土企业走出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经历了黄金20年的发展,中国本土企业想要谋求跟大的发展空间,增加合规的成本和工作本身就是“成本的一部分,只要想走出去,就会必然面临着在所在国的不确定性”。因此,一方面,企业通过形成清晰的“大局观”和严谨的“合规性标准”,最大程度地预判商业环境,并做好提前部署;另一方面,对于无法预先判断的突发状况,企业则必须掌握“友好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尽量把负面影响减到最小”,同时,学会“维系关系,放眼于长远,有双赢的思路,谋求未来的再次合作”。

文化:赢得竞争的关键

在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性格,在商业领域也是一样:每个不同的企业实际上也有自己的业务擅长和企业价值观。

“对于公司来说,合法、守法经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大部分公司在这个基础上都会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合乎法律,还要合乎道德。对于现在的企业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样是非常重要的话题:评价一个企业,不会只看其是不是守法经营,而是综合评估其在ESG方面的表现——比如环保、社会责任、公司治理。”在魏明霞看来,从遵守法律到“不作恶”,再到“做对社会有益的事”,社会的发展,大家对于企业的要求已经变得更高,因此企业是否拥有被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就变得格外重要。其不仅仅只是一个企业性格和气质的表现,更多地,是会左右其能否在全球竞争中,持续获得行业认可、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魏明霞举例说,在伟创力,一方面,对外,企业会积极参与各种公益项目,关注企业社会价值的体现。例如,在2018年,伟创力作为创始公司之一,就与包括家乐福、IBM、摩根大通、渣打、欧莱雅、湖南的安邦、重庆远大、中国网等在内的另外8家跨国公司和5家中国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商业与残障网络中国分支(GBDN-China)”,共同关注中国的8500万残疾人,致力于提升残疾人权益的保障。另一方面,对内,公司会基于“do the right things always (始终做正确的事)”的基本要求,通过倡导互相尊重(respect each other)和公开分享(share openly)的公司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法律的边界和道德的规范。

在她看来,企业形成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应该是以法律为基础,向外延伸到企业社会责任、道德规范,进而形成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

事实上,对于特殊群体的关注,往往是衡量一个企业现实价值观的重要依据。一个最常被提及的现象,就是在很多企业,女性员工,尤其是女性高阶管理者的比例偏低。

魏明霞强调,在伟创力,女性员工占公司员工总数的42%,而且董事会成员中,有30%是女性。“提升某一个特定人群在企业中的比例,首先要做的是文化的改变,不能仅靠法律观念的改变;其次,企业也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有更多切实的工作需要做。”魏明霞介绍说,伟创力与很多公司一样强调“多元”和“融合”,因此连续四年被纳入了富时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并成立了有公司CEO领导的全球共融委员会“GIC”(Global Inclusion Council),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多元和融合的文化,并成立了多个不同的”ERG“(Employee Resources Group,员工资源小组)。

作为全球12名GIC成员之一,魏明霞认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最终还是会通过文化共识落实为制度规范:“虽然我们现在的女性比例已经很高了,但我们会争取女性领导的比例再提高10%,最终的目标是希望达到50%;在残疾人方面,我们也想聘用更多残疾人员工,在招聘、能力提升、加薪晋职各方面都会考虑到这些比较不被关注的群体。”

写在最后

中国企业最常讨论的竞争优势,往往集中在产品和业务层面,那是随着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国企业在合规性、价值观等方面的软实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一个让人欣喜的是,中国企业正在通过对合规性的重视,以及对企业价值观的培养,投入到软实力的建设当中来。

“我刚加入伟创力时,整个大中华区,合同、合规、争议、调查、海关……所有与法律相关的工作都只有我一个人做。但是现在,我的整个团队有14人,分工很细:有人负责供应商的合同,有人负责客户合同……可以说,我见证了中国公司法务和我自己团队的发展。”单纯从法律角度看,魏明霞认为,中国企业更大的進步,是对于法律本身认识的提高:相比以往“不打官司就不找律师,找律师没有好事”相比,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有自己内部的法务,律师的作用被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都是中国企业在观念和文化上,快速成长的表现。

另一方面,魏明霞也强调近些年中国自身法律体系的持续完善,也为建立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中国企业关注核心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比如2021年6月1号即将生效的《专利法》的第四次修正,引进了惩罚性赔偿的概念;再比如已经生效的《网络安全法》和2020年发布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草案,都表明,中国市场正在从野蛮生长阶段进阶到精细化发展阶段,势必会要求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包括合规的水平。”魏明霞说:“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大家都在学习。”

猜你喜欢

价值观法律企业
我的价值观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价值观(二)
2018上海企业100强
价值观(一)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