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同心同语同向,放飞青春梦想

2021-05-06郑迪方

中国共青团 2021年6期
关键词:广东省委兴华深港

郑迪方

伶仃洋上,三江汇聚,海天一色。“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大海之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港珠澳大桥横跨香港、澳门、珠海三地,深化了同胞血缘之情,更联通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加速发展的大湾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承担新使命,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一颗靓丽的明珠。

如何吸引更多港澳台青年来到大湾区、扎根大湾区、建设大湾区?正如团广东省委书记池志雄所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工作,引领更多青年投身大湾区建设,广东共青团责无旁贷、使命光荣。近年来,团广东省委在“促交流、强服务、搭平台”等方面狠下功夫,以“青年同心圆”计划为统揽,密切与港澳台青年社团的友好往来,深化对港澳台青年的联络服务,引导港澳台青年来粤学习、就业和生活,促进粤港澳台青年交往交流交融。

背靠祖国,面向世界,越来越多的港澳台青年在团广东省委的助力下,选择在粤港澳大湾区扬帆起航,迎来人生的无限可能。

湾区圆梦:做青年追梦路上的“知心人”

一桥飞架三地。1小时通勤生活圈开始让粤港澳同城化。随着人流、车流、物流等要素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湾区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起初,毕业后的叶兴华在香港踏出了他创业的第一步。但随之而来的高昂租金、高人力成本和市场需求小等难题成为叶兴华创业的最大阻碍。正值迷茫之际,内地朋友抛来了“橄榄枝”,邀请他来内地一起创业。

“我的创业热情被重新点燃,‘只看了一眼的我欣然决定留下来。”香港青年叶兴华说,“这是我人生中一次重大转折。”怀揣着创业梦想,同众多港澳台来粤青年一样,叶兴华在大湾区开启了新篇章。这些年,广东建立了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推出一系列创新创业及人才落户优惠政策,包括享受租金补贴、人才补贴、人才公寓等。团广东省委还通过12355港澳青年服务热线、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等,为来粤创业港澳青年提供了政策指引和服务保障,免去港澳青年的“后顾之忧”。叶兴华告诉记者,人才公寓可以实现“拎包入住”,位置距离公司才10分钟路程,他每天都在这里上下班,节省了很多的时间。此外,交通便利也是吸引叶兴华来到大湾区的原因之一,从佛山或中山乘坐高铁去香港只需要一个小时,与香港中环至新界的时间相差无几。

“对于创业者来说,大湾区是成本洼地、创新高地。大湾区为港澳青年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扶持政策。这些支持在香港是很难得到的。既然自己可以在大湾区创业,为什么不搭建一个服务港澳青年来内地创业的平台,把它分享给香港的朋友和同学?”叶兴华怀着帮助港澳青年创业的初心,2017年成立了佛山市工合空间、2019年成立了中山市工合空间。

在团佛山市委、团中山市委的帮助与支持下,工合空间开展助力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系列活动,从人才、法律、税务、市场推广、投融资等方面提供服务。打破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商贸壁垒”“行政壁垒”和“文化壁垒”,帮助港澳企业迅速落户内地。同时,吸引了众多港澳青年到大湾区考察交流,接待粤港澳双创考察团超过250批次,其中港澳访客超过2000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56家,一半来自港澳。如今,工合空间服务站扩展到北京、武汉、深圳、香港等地,为粤港澳创业者提供便捷的基礎配套服务。2020年,工合空间获批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

“我希望能做港澳创业青年的联系人,让更多年轻人回内地走一走、看一看!”功夫不负有心人,叶兴华的愿望正在逐渐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正从这里开启新篇章。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实施,许多港澳青年对于到大湾区发展跃跃欲试,团广东省委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双创青年牵线搭桥,引导粤港澳台四地青年投身“双创”热潮。与此同时,为了港澳台青年真正融入内地生活,让港澳台青年在大湾区真正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团广东省委搭建的扩大港澳台青年“朋友圈”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应运而生。

走进位于广州最南端,拥有着岭南风情、水乡文化的南沙区“创汇谷”青年家园,青春气息扑面而来。从办公区香港青创空间、澳门青创空间到休闲区青创共享餐厅、青年人才公寓、青创路演中心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这里的“港澳味道”让初来乍到的港澳青年感到很亲切。作为首批“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家园”之一,“创汇谷”特别提出“湾区启梦港”这一新概念。

2018年9月“创汇谷”的香港青创空间迎来了首批香港青创企业。正当广深港高铁正式开通不久,来自“香港青贤智汇”的谢晓虹、赖家智等7名香港有志青年组团坐上了广深港高铁来到南沙,来到“创汇谷”实现他们的创业梦。

团广州市南沙区委书记宋晓冬说:“创汇谷”在2018年7月设立了广州南沙政务服务中心港澳青创分中心,为港澳青年打通了政务服务的“绿色通道”,实现了商事登记随来随办、即来即办,企业注册“只来一次,只待一天”。谢晓虹、赖家智等7名香港青年成为首批体验者,在当天他们的7家公司就完成了注册流程手续,几天后他们便陆续入驻到创业空间,以南沙为起点,进军大湾区。

如今,“创汇谷”已形成多项南沙“首创”专项政策,精准聚焦港澳青年学业、就业、创业“三业”与“食住行”等现实需求,创新构建引荐激励机制,配套企业政务、城市配套等服务,为港澳青年提供就业创业全流程的奖励与补贴,进一步降低港澳青年在内地发展的风险和成本。

“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重点面向港澳台大学生开展招募。同样就读于暨南大学2018级汉语言专业的香港来粤大学生王冰冰也是行动的获益者。

去年寒假通过“展翅计划”找到实习岗位的王冰冰说 :“对于缺乏经验和资源的港澳生来说,想要在内地寻找一份合适且满意的实习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展翅计划为港澳学生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从多方面协助港澳生寻找岗位并且全程服务,这对我们港澳生来说不仅是踏出了实习的第一步,更是踏出了进入内地职场的第一步。”

聚焦破解港澳台青年来粤实习就业难题,助力更多港澳台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团广东省委以去年12月启动的寒假实习活动为抓手,按需定向募集了346家单位,893个优质岗位,吸引了省内外20所高校754名港澳台生报名参加,取得了积极成效。此外,在疫情期间,团广东省委还联合广东省青联委员所在单位,积极举办“战疫情 稳就业”粤港澳大湾区公益性大学生就业春风行动暨空中双选会,为解决应届毕业生就业困难提供平台。

为了加强大湾区青年群体交流、挖掘培养港澳青年骨干,團广东省委依托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行动联盟、广东街舞联盟与港澳相关领域青年社团的联络,积极促进粤港澳新兴青年群体交流。依托已建的广东省团校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学院,加快打造面向港澳青年的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在广东省学联设立“港澳台学生联络部”,密切联系指导粤港联、粤澳联,重点培养来粤就读港澳青年大学生骨干。推动港澳生较为集中的高校试点成立IT方面港澳青年社团,培养爱国爱港爱澳的IT青年人才,为大湾区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同心同根:厚植爱国主义精神

伴随雄壮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团深圳市委邀请香港青少年军总会参加“同心同根国旗升·携手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300多名深圳、香港两地青少年齐聚深圳,两地青少年组成的护旗队将五星红旗护送至升旗台,同升国旗、同唱国歌,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送上祝福。期间,两地青少年共同开展中式步操汇演交流,这也是香港青少年制服团体在内地首次以中式步操亮相。深港青少年挥动手中的国旗,共同合唱了《歌唱祖国》,鲜艳的国旗飘扬在神州大地,也飘扬在深港两地青少年的心中。热爱祖国之情跨越了地区,让两地青少年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

以文化为纽带,以交流促了解。团深圳市委多年来以文化艺术为纽带举办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连续举办3届“同心耀中华”深港澳青年文化交流艺术季,每届分别在深港澳三地开展9场文艺汇演,现场观演人数达两万余人次。连续举办10届“龙腾中华”——深港澳台青年文化交流专列活动,共计5300余名深港澳台青少年以游学、游历的形式,同吃、同住、同学、同向,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激发四地青少年爱国热情。

“做港澳工作就是做同胞工作,港澳同胞与我们同根同源、血浓于水。”团深圳市委副书记赖锋说,从港澳青年角度出发,聚焦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进行交流,才能引导他们更好地感受祖国变化、更好地融入湾区发展。团深圳市委在深圳青年家园中植入共青团服务港澳青年工作体系,营造“家”文化,打造安心“园”。在国情教育方面,除了开展主题活动,还在深圳青年广场启用了全国首家以深港百年历史为主题的深港青年交流馆,通过沉浸式体验引导青年在“深港情”历史传承中展望湾区未来。

作为分管港澳工作的团干部,赖锋用心用情用力投入其中,与许多港澳青年结下深厚的友谊,也留下了许多难忘的时刻。其中之一当属港澳青年在前海创新创业的难忘画面。

前海是深港青年交流合作的一个精彩缩影。在前海,团深圳市委与前海管理局、香港青年协会三方共同发起成立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被团中央授予“青年创新创业跨境合作示范区”,目前已累计孵化港澳台团队200余家。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视察前海时,5位梦工场的创业青年受到了总书记接见,总书记勉励大家“青年出来创业打拼,拼的就是自己的梦想”,并高度评价“梦工场是圆梦的地方”。

在大湾区每个人都怀揣美好的梦想,欣欣向荣的港澳青年乘势而上,在广东共青团的助力下,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更好地融入湾区发展、放飞青春梦想。

猜你喜欢

广东省委兴华深港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广东省委机关幼儿院
熊口余生
咏霜
沪港通、深港通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5日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5日统计
沪港通、深港通统计
锤子剪刀布
李嘉:珠海市委书记接受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