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家校学习圈变革共育学习方式

2021-05-06罗宇航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7期
关键词:共建变革

罗宇航

[摘要] 当前,我国教育仍多以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为主,忽略了德育工作和家校共建的重要性。本文旨在突破单一的德育工作模式,通过成立家校学习圈,促使家校共建形成合力,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平等自由的交流、体验和感悟中,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 共建;家校学习圈;变革;共育学习方式

当前,我国教育仍多以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为主,忽略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中的德育长期处于与社会生活脱轨、形式主义盛行和家校共建缺失的困境中,造成了德育课程内容空洞、形式简单和缺乏双向交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课程是中学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缺一不可。

为了促使家校共建形成合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道德素质,我们可以组成由学生、家长和教师为主的学习圈,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习讨论,平等、自由自主地分享各自学习心得和人生经验,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共同成长与发展。

一、什么是家校学习圈

家校学习圈,是指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围坐成一个圆圈,彼此平等地对视交谈,位置次序没有先后高低之分,每个角色都有发言权,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打破以往较为单一的学习模式。家校学习圈打破了以前限制于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的双方交流形式,变成多方同时展开的交流讨论模式。家校学习圈让学生、家长和教师间形成主动的对话、交流和活动,一起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发展团队竞争精神,朝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前进。

二、共建家校学习圈的意义

1.有利于突破灌输理论的教学模式,交流共享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一般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在讲台上教学,学生在台下听,教师单方面地输出,学生被动地学习,缺少交流和讨论。家校学习圈突破单一的德育教学模式,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到德育工作中,不再是家长、教师管教和学生服从的模式,平等民主,三者都是自由独立的个体,对着同一个主题活动,展示自我、剖析现象,交流观点和意见,互相促进。

2.有利于突破简单统一的教学模式,自由组合

家校学习圈摆脱了大课堂的统一模式,由5—10个学生、家长和教师组成,根据学生个人的喜好、习惯而自行组合,包含体育方面、学习方面或艺术方面等。每个学习圈依照学生的个人情况设置学习规则,制定学习计划,让参与者主动融入其中,减少或消除厌学、抵触的教育情绪,转变为主动、乐观的学习情绪。

3.有利于突破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团队合作

教育工作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德育工作要打破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到社会中去,去学习、体验和总结。家校学习圈的设置正是考虑到德育工作的社会性特征,它让家长、教师作为成人的角色在学生面前起到榜样和引导的作用,陪着学生参与主题活动实践,在实践中陪伴学生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家校学习圈的构建

1.家校学习圈的特征

德育工作具有社会性,它需要教师与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的共同构建和合作。家校学习圈的目标是通过家校共建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把一个尊老爱幼、文明礼貌、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美好生活环境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潜移默化,锻炼意志,养成良好的品德。唯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教育学生的任务。

2.家校学习圈组成模式

家校学习圈通常由5—10人组成,由学生、家长和教师三者构成,学习圈的组成时间为2—3个月,每半个月聚一次,每次2—3小时,学习圈自主从人文性、科学类、体育类、艺术类和综合实践类等德育课程内容中选择主题活动,学生和家长轮流担任组长角色,负责本圈每次活动的工作,建立记录和档案,总结经验,最终在班级中汇报成果,由其他学习圈进行评价。

家校学习圈是小群体活动,小规模的学习活动保证了每个参与者的积极参与,它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陈述事实性的知识,而是培养和创造持续探索、质疑和批判的学习精神、行为。

3.家校学习圈合作理念

(1)合作互助,主动学习。家校学习圈让学生在组织开展、交流对话、学习互动等学习过程中,互助互帮,主动学习,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和自主规划,最终实现自主成长。

(2)承担责任,分工负责。小组成员间分工合作,让每一个参与者承担责任,明确分工任务可以激励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尽心尽责,负责到底。

(3)沟通交流,互相信任。学生、家长和教师在家校学习圈里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亲密的信任关系,在发言、讨论、总结等过程中解决各种学习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學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质疑和答疑,学会欣赏和接纳,同时掌握社交技巧,学会交往。

(4)团队竞争,培养思维。家校学习圈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成长,在获得成绩之际感受到集体荣誉感,同时学生在个体思维、他人思维和团队思维等三种思维交融的激荡中,突破学习思维瓶颈。

4.家校学习圈的评价方式

家校学习圈的评价方式是多种的,可以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和班会课等课堂上进行,家校学习圈的评价是多样化、科学化的,可以开展自评、学习圈间互评、班级集体评价等,从而形成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多方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合适成长。学生需要鼓励与支持,因此家长与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的学习交流被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四、结语

家校共建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结果,三者相互渗透、相互配合,学校和家庭应积极探讨良好的家校共建机制、合作机制,形成教育合力,提升教育效果。家校学习圈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锻炼学生,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实现立德树人,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瑞玉.双主教育让学生站在台中央[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0):41-42.

[2]鞠文龙.“1+1”学习圈——让学生的自主管理真正发生[J].教育新干线,2018.

[3]李静,刘迪.学习圈助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访瑞典学习圈专家托瑞·珀尔森[J].世界教育信息,2015(9):(58-60).

[4]詹鹏,邵献平.论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融合——构建高校德育教学共同体[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35-140.

[5]罗洁颖.瑞典学习圈发展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24):121-123.

[6]鲍争志.共担·共育·共赢:家校共建的有效途径[J].教育观察,2018(6):63-64.

猜你喜欢

共建变革
卷首语
德育中的变与不变
试述边疆民族地区乡镇中小学校图书室与农村文化建设共建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基于汽车专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践研究
企业文化与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共建之探索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
经理人变革指南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