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影视剧《欢乐颂》五位主角的现实写照

2021-05-04付梦雪刘郁

艺术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刻板印象欢乐颂角色

付梦雪 刘郁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提升自身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女汉子”“大龄剩女”“白富美”等女性群体进入公众视野,尽管公众对女性的认知不断改变,但社会仍然会以刻板印象评判她们,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影响会持续到社会生活中,继而使女性受到更多的伤害,因此社会工作要从多角度出发,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本文从刻板印象理论出发,运用妇女社会工作的方法,对五位主角的现实写照进行分析,探索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困境,旨在帮助女性撕下角色标签。

关键词:刻板印象;影视剧;《欢乐颂》;角色;妇女社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5-000-02

0 引言

现实主义影视剧《欢乐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女性生活的现状,从女性个体投射到女性群体,反映女性世界。越来越多的女性走进学校获得知识,并进入专业领域深造,创造更好的生活,但是社会对女性的认知并没有改观,依然用刻板印象定义女性,否定女性的多种可能,隐藏女性的社会价值。

1 相关概念

1.1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自1922年提出以来,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笼统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点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该事物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1]。刻板印象的积极性有助于事物的发展,但是刻板印象的消极性会对个体造成伤害,本文主要从刻板印象的消极性展开研究。

1.2 妇女社会工作

妇女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之一,以妇女为主要工作对象。一方面,以社会性别视角为指导,借鉴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在总结和提炼本土妇女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妇女存在的特殊问题和发展问题,提高妇女的社会福利,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推动妇女工作向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推动社会性别视角的普及和纳入决策主流,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2]。

1.3 案例分析

本文分析影视剧《欢乐颂》中的主要女性角色。高智商高冷海归女安迪在电视中是一个众人羡慕的角色,但却拥有不为人知的身世。她的母亲、外婆、弟弟都是精神病患者,而父亲和外公都抛弃了妻女。安迪经常怀疑自己患有精神病,因而变得孤僻,不与外界接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情感方面,她选择逃避,但又因陌生男子奇点的到来,向樊姐询问感情问题。这类白领女性生活优越,社交能力和工作能力强,社交范围广,有自己的婚姻理念,但情感问题似乎很难解决。在外人看来,她们过于强势,难以接近。

“富二代”曲筱绡虽有留学经历,但只会使用简单的英语,贪玩成性,跟一帮富家子弟整天混迹酒吧。为跟同父异母的哥哥争家产,她开始在生意场上打拼,凭借父亲将自己的事业办得风生水起。“富二代”的标签带着各种含义,对这类人社会中也有极多的评论,其中贬义更多。社会一直认为“富二代”更容易成功,他们拥有普通人得不到的资源,喜欢索取,凭借家族的成功挥霍物质。但笔者认为,周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不是所有“富二代”都喜欢挥霍,也有许多“富二代”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才智在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在别人看来,挥霍的生活是“富二代”的日常生活,因为他们拥有更多,能接触一般人难以接触的资源。

温和善良的关雎尔接受的是传统保守的教育,性格单纯,但是看待社会事务总是带着刻板印象,不敢反驳自己的母亲,一心想通过公司考核,留在上海的外企做一个“沪漂”。作为社会典型女性“乖乖女”,她对社会带有刻板印象,受“快餐文化”的影响,这类女性融入社会更加艰难。她们的思想是保守的,中规中矩,受儒家传统教育的影响很深,家里推崇传统的中国式教育,读书,考好大学,找好工作,嫁好人家,过幸福生活。这类女性受原生家庭的影響较大,自身的追求在家庭的影响下变得渺小,只能做好自己,追随着父母的脚步。她们即使有自己的目标,也会因为父母或其他原因而选择放弃。

头脑简单的邱莹莹是小镇青年,学历不高,头脑犯二。剧情一开始就遭遇情感危机,被男朋友劈腿后,她抱怨小关作为最好的朋友却不关心自己,向帮助她却用错方法的小曲置气,向樊姐和安迪哭诉,因安迪告知其看成功学的书并没有多大用感到生气。她工资不高,在公司基层,爱吃,大大咧咧,丢工作被鼓励后,又雄心勃勃,粗枝大叶,关心邻居,爱打抱不平。这类女性没有很高的学历,没有后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得不到重视,比如“便利贴小妹”。社会认为她们做事不谨慎,抱怨社会,却又不思进取,没有目标,但是撕下标签,抛开刻板印象,我们会发现她们也有许多优点,敢于突破,敢于追求。

最为典型的角色樊胜美,外形优越,是外企资深HR,事故且圆滑,但多年来未曾晋升。她家庭情况复杂,不仅要交房租,寄生活费给父母,还要救济哥哥一家,家中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严重。樊胜美年近30还没有存款,对事业不认真,一心想嫁给有钱人摆脱现状,生活在不属于自己的圈层中。这类女性要承受家庭的重担,还要成承受来自社会的考验,有时为了生计而不得不从事一些在大众看来有损名誉的事情,在她们身上还有一个“拜金女”的称号。剧中的“樊姐”被美化,拥有外企资深HR的职业,但在现实中,这部分女性面对家庭的残酷对待,一味容忍与承受,又希望摆脱噩运。原生家对一个人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扶弟魔”是现在互联网对超出自身能力为原生家庭付出的女性的代称,她们想要放弃家庭却又无法放弃。原生家庭给了这部分女性太大的伤害,导致这部分女性产生认知偏差,认为自身应该进行过多的付出,而长期的付出又导致这部分女性受到更大的伤害。然而,现实似乎未给她们选择的机会,她们将改变的权力交到他人手上,自己没有勇气去改变。

作为最不受观众喜爱的角色樊妈妈,其受封建思想影响较深,逼自己的女儿拿钱回家帮助哥哥,让女儿住公司宿舍,不关心女儿的终身大事,在外孤身一人打拼是否安全,只将女儿作为赚钱机器,一直剥削女儿。这类女性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将要颠覆男尊女卑原则的人看作一种威胁,最终成了家庭思想的传播者,从被迫接受者转变成了主动承担者,从受害者变成了施害者。

这几类女性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自古以来社会对女性的认识都停留在好好读书、找个好工作、结婚生子、照顾家庭上。现在女性已不是单纯的全职家庭妇女,她们在事业上也可以风生水起。她们出生不同,却因相似的目标走到一起,成为社会中的女性群体,但正因为身处在群体中,社会将对群体的认识投射到每一个个体身上。

2 合理运用妇女社会工作打破女性刻板印象

2.1 女性可以塑造自身的幸福

刻板印象作为心理学的专有名词,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就存在刻板印象。例如,认为同性恋的人患有生理疾病,得了艾滋病是因为患者做了不好的事情,长得凶狠的人就是坏人等等。一直以来,女性要突破社会的定位就会被看作是一种威胁,整个社会会进行防御,抵制女性的突破。

当前,女性群体逐渐变得庞大,她们在经济大潮中以不同的方式诠释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适应经济压力下的生活,不断改变社会。不管是哪一类女性,她们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有“不婚”的理念与权利,能在知识经济中抓住机会创造财富,也能在家庭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她们在重新定义女性,打破社会对女性的刻板认识,靠着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习,在巨大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正因为她们对生活充满希望,所以能不断前进,改变自身。

2.2 合理运用妇女社会工作

女性主义视角强调所有人的內在价值和尊严,重视积极参与社会的重要性,认为消除自我实现的障碍是必要的,个人可以经由服务而实现发展,在各个领域预防和消除歧视是必要的,因此需要帮助女性冲破束缚带来内在的改变[3]。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妇女社会工作,要求工作者在面对受到刻板印象歧视的妇女问题时,关注女性个体,关注女性的独特性,将她们从群体中剥离,从女性的角度看待她们的问题。

首先,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女性问题时,要建立与他人不一样的性别视角,摒弃女性就应该是全职太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妇女不能参与政治等传统老旧思想,肯定女性的优势与价值,与女性建立平等、真诚的专业关系。其次,社会工作者要从女性的视角深入剖析妇女问题,一些问题看似是简单的家庭问题,其中可能暗含家庭对妇女的排斥等深层原因,并且协助妇女反省目前所处的境况与角色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在评估妇女问题时,要融入社会因素,多角度看待妇女问题。第三,开展妇女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要保护妇女隐私,尊重妇女,鼓励妇女参与小组、社区活动,通过开展教育、支持等方式鼓励妇女勇敢面对社会,协助妇女改变固有思想,摆脱社会固有的枷锁。在帮助女性打破刻板印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提供长期的服务,刻板印象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短期服务并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打破女性的刻板印象不仅需要使用个案工作手法,也需要将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相结合,帮助受困女性寻找自身的价值。介入女性自身的同时,也需要介入与服务对象相关的系统当中,从多个维度帮助女性摆脱自身的困境。

妇女社会工作在面对女性问题时,主要是帮助女性摆脱困境,解决一些浅层次问题。但是刻板印象长期存在于思想层面,想要最终将深受困扰的女性从刻板印象中剥离出来,社会工作者需要发动社会力量,进行倡导,让全社会看到受到刻板印象影响的女性生活的艰苦,也要从全社会收集力量,帮助这部分女性发现自身的价值,撕去标签,得到更好的发展。

3 结语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社会工作的过程中,要从多种理论视角出发,发现女性问题,提升女性的能力,在帮助受困女性的同时,帮助更多的女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原生家庭容易让女性受到消极刻板印象的影响,在长期刻板印象的影响下,女性容易对自身产生怀疑,产生认知偏差,因此刻板印象给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工作者要敢于面对问题及解决问题,鼓励服务对象作出改变。

生活中,每一个个体在不同的场合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有自身存在的意义,但是不可将一个个体固定于一个角色之上,需要发现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与多样性。社会工作者在面对女性问题时,也需要发现不同服务对象的多样性,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助力服务对象的成长与发展。女性在适应自己扮演的角色时,也应挑战更多的角色,展现自身优势。虽然社会阶层逐渐固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女性有更加多元的群体可以依赖,随着网络的发展,更多的女性开始提升自我,追求更优质的生活。在群体中,女性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也可以得到归属感,不论是群体还是个体都在不断发展。社会面对女性群体时,要抛开对群体的固化认识,了解个体的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群体。

参考文献:

[1] 王洋.以认知训练模式纠偏刻板印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7-23(007).

[2] 张洪英.专业妇女社会工作知识体系浅论[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02):13-19.

[3]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23-224.

作者简介:付梦雪(1995—),女,四川自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群体。

刘郁(197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猜你喜欢

刻板印象欢乐颂角色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污名视域下“屠呦呦获奖事件”解读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