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学方案初步探索

2021-04-28吴丛李琪苏淑华

教育界·下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合作交流高中数学

吴丛 李琪 苏淑华

【摘要】未来教育必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条件优越的学校已经在进行改革,出现了翻转课堂、合作交流课堂等新模式,而基层学校教育仍维持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文章借鉴上述新教学模式,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放于课后(课间休息等时间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后学习;合作交流

【基金项目】抚州市社科规划项目:以创新“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模式推进抚州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项目编号:18SK027)。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教育部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并发布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模式,其目标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刘永琪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伦理省思》一文中提出:“翻转课堂加重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负担;没有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在线学习平台缺乏良好的学习体验;微视频学习模式不利于学习者的系统化学习……”马九克在《微课视频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一书中提到:“即便条件较好的省市重点学校的优秀骨干教师中……只有1%的教师录制过一定量的微课视频并进行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实践……”由此可见,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了新教学模式在基层学校中无法得到实施。教育的改革不仅需要新模式,更需要在基层学校中得到实施。笔者认为,目前在基层学校中,教师即使知道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多还是秉持着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理念,没有做出根本性的理念转变。理念转变,很难一蹴而就,需要有过渡阶段。在此,笔者结合翻转课堂和合作交流课堂等实例,对高中数学课堂设想出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后小组合作交流方案,期待能以此作为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转变的过渡。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需要结合自身经验,经过思考、领会、加工、运用等心理活动,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也就是说,对于知识内容,学生需要经过自身的思考、理解、运用等才能形成认知结构。以此为依据,笔者设计了如下“高中数学课后小组合作交流”方案。

一、准备阶段

首先,应当营造合作学习的有效氛围。由于当前高中数学内容庞杂,学校课程安排等原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但是这不妨碍教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避免采用完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要结合教学目标,合理设计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问题的讨论,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创造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即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营造合作学习的有效氛围。

其次,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笔者按照座位位置对学生进行分组(即就近分组),每组人数视班级座次分布情况而定,一般可按照前后两排,4~6人为一组。笔者查阅的文献中,基本都反对就近分组,认为应该依据学生个性、能力等进行科学分组,以便优秀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促进小组的高效学习等。陈荣艺在《基于学校职责视角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一文中提到:“养成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段,主要有两个时间点:一是新生入学阶段,二是转学插班时机。”笔者也认为,学习习惯的培养,其最佳时机是在教师与学生刚刚接触的时期,如果在接触了较长时间后,学生会适应教师先前阶段的教学风格,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习惯。科学分组,其前提必然是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已经有了一定了解,这时也必然是已经接触了一段时间,因此笔者选择就近分组。关于各组成员分布情况不均匀以及学生参与性可能不高的问题,可以从三方面解决:一是教师对于在合作学习中表现欠佳的小组,了解其情况,给予更多的关注、引导和鼓励;二是以优秀小组带动其他小组,鼓励小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以及交流学习;三是教师所设计的学习内容应当具有开放性,至少能够引起部分学生的兴趣,避免其中掺入过多的教师思想。

再次,结合教学目标、学校课程安排等,制订课后小组合作交流的整体计划,并向学生介绍,听取学生意见。小组合作交流以解决学习中的一些难点为主线,将合作交流的结果记录于笔记本中。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每周布置1~2次任务(当布置任务的频次过高时,可能会抑制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当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鼓励学生将平时的学习心得也记录于笔记本中。此过程应避免学生只将题目和答案抄写于笔记本中,而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思考。

二、内容设计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后合作交流中,都应当渗透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标准》中还提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整个学习计划中,应当结合课程内容,制定学习内容,体现出完善的核心素养体系。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关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师应当至少确定两种,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学生能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一是潜在的发展水平,即学生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既需要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需要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互助,还包括教师一定的引导。因此,在内容的设计上,应当把握好这几者之间的平衡。内容的选择,应当结合教材内容,既可以是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反思总结,也可以是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铺垫。每一次任务,其内容的选择都应当围绕一个主题,内容中问题的设计应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数量不宜偏多。

例如,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一的第一章第一节习题1-1B组第2题:“当,满足什么条件时,集合分别是有限集、无限集、空集?”这道题对于未接触过函数与方程关系的高一新生而言,难点在于有系统地进行分类讨论或者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容易造成答案不完整的情况,例如有学生的答案为“,”。在学习完“集合”章节之后,将要学习函数的内容,此题涉及的函数为一次函数与常数函数,一次函数在初中已经学过,常數函数虽然难度不大,却是学生的一个知识盲区。此题正好可以作为一个铺垫,将其布置为学习任务。此任务不仅是解决本题,而且是对函数与方程关系的一个初步了解,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其次应该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直观想象)的渗透,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于这样一个任务,学生在从未接触过的前提下,几乎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教师需要设置一系列的环节,引导学生对任务目标进行探索。

三、结果展示

依据学生认同心理,学生完成任务时,如果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则会激发继续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只布置任务,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与反馈,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学生的合作交流结果,教师应当及时、认真地进行阅读,并给出中肯的评价。在评价之后,可以让学生自愿上台分享小组交流结果,也可选取优秀小组进行分享。在分享过程中,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再次评价,从而修改完善。对于那些未展示的小组,鼓励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四、存在的问题

课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课堂合作交流方式一样,容易因為学生的积极性逐渐降低而导致最后只能走向形式化。因此,教师需要时常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教学过程中多进行反思,思考如何设计教学环节与课后任务,以达到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内容的设计与选择、整体计划的制订,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教育素养与学科专业能力,能够在庞杂的高中数学内容中找寻与设计适合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内容,并且不与教学目标、课程安排相脱节。

五、未来展望

随着信息时代来临,教育也迎来改革。在翻转课堂、导学案课堂和合作交流课堂等新教学模式逐渐兴起却因为种种原因还未能普及到基层学校的背景下,本文借鉴翻转课堂等新教学模式的思想,结合基层学校的“导入→讲授→练习”教学现况,设想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营造合作交流的氛围,课后教师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并将交流所得进行分享的教学方案,由“以讲授知识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进行过渡的初步探索,希望教师在此过程中的教学理念逐渐转变,以适应之后的教育改革。在国家方针的指导下,基础教育设施将逐步向现代化迈进,教师信息素养也将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张智伟.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开展方法探究[J].知识文库,2020(09):73,75.

李清华.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7):32.

祁玲娟.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20,18(11):106,108.

陈荣艺.基于学校职责视角的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6):63-64.

猜你喜欢

合作交流高中数学
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