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价值及路径

2021-04-28徐畅

教育界·下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徐畅

【摘要】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创新和完善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融入新的教学元素,以谋求新的发展。传统文化的融入对于教学效果的强化有着极其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着重探讨了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融入价值及路径。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不论是对学生情操的培养,还是对学生兴趣的拓展,或是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兴趣低下、教学内容局限等,这些都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能够切实解决上述问题,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所在,最终达成促进传统文化发展的目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价值

(一)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当中,美术这门课程长期以来都被当成“副科”,不管是家长、学校还是学生,甚至部分教师都并未真正重视美术这门课程。在此形势下,小学美术教学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并无过多兴趣,课堂参与度相对较低,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难度[1]。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这与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习需求是相吻合的,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加自主积极地投入到美术学习当中,取得的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加理想。

(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时期下,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现如今家长愈加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较为常见的有舞蹈、美术、书法等,这些都深受家长的喜爱和认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能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直接关系着家长对教学的满意程度[2]。在实际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对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弘扬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渠道。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和技巧,而且能够接触到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外来文化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许多学生深受影响,更加推崇外来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结合个人认知和理解,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伟大和魅力所在,心底萌生出极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最终实现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强化[3]。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调动学习热情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长河中无数文化宝藏熠熠生辉,这便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小学美术教材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其中涉及不少传统文化的元素,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美术教师,应当肩负起教学重任,在传授美术知识和技巧的同时,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使其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4]。

例如在教学“剪纸欣赏”这一课的时候,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剪纸艺术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了解传统民间剪纸的一般特点和审美情趣等。剪纸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可以称为中国的“国宝”,它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制作简单,易于学生接受。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艺术形式较易掌握,同时与学生的成长特点相吻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耐心。在讲述完基础知识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讓学生自主探究剪纸技巧,剪出形式各样的图案。值得说明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十分积极,充分体现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除此之外,在剪纸过程中,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加切实的体会,在感悟剪纸艺术独特美的同时,创造能力能够得到切实锻炼。

(二)引入传统文化,培养鉴赏能力

在历史长河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方面迎来了一定的挑战,这并非因为传统文化魅力不足,而是因为缺乏一定的创新和发掘。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推动美术教学的稳步发展,而且能够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小学美术教学的核心即色彩、线条等元素,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这些元素的了解和把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鉴赏能力、表达能力的有效渠道之一[5]。

例如在教学“我们喜欢的动画形象”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与传统文化具有内在关联的动画形象,如花木兰、葫芦娃等,其中就涉及丰富的传统艺术元素,引导学生观看、鉴赏,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此前提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设计动画形象,探索线条、色彩等在人物形象刻画中的运用,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三)开展多元活动,实现教学延伸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学局限在课堂上,忽视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对于美术教学来说,仅凭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爱上传统文化[6]。

例如在教学“戏曲人物”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戏曲角度出发,结合京剧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实现知识的延伸,拓宽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京剧这一国粹,当学生对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家长一同参观京剧艺术表演中心,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对京剧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除此以外,家长还可以帮助学生在互联网上搜集关于京剧的资料,让学生对京剧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有一个细致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整合起来,拓宽学生对美术知识和传统文化的认知渠道,切实提升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融入质量。

(四)聯系实际生活,发展感知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师有必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汲取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把握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发现生活中的美。

例如在教学“迎春祈福”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融入传统文化:“同学们,过年的时候你们都会帮爸爸妈妈贴春联吗?爸爸妈妈通常在哪里贴‘福字呢?为什么要贴‘福字呀?”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明白“福”字所代表的含义,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7]。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发掘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发现艺术,感受艺术。如较为常见的有公园的雕塑、门口贴的春联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美术元素,并且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发掘实际生活中关于传统文化的美术元素,提高学生对美和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发展学生感知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师,应当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融入价值,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将传统文化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吸收美术精华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和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可以从“深入挖掘教材,调动学习热情”“引入传统文化,培养鉴赏能力”“开展多元活动,实现教学延伸”以及“联系实际生活,发展感知能力”四个方面出发,组织学生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入,从而顺利地达成美术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姜超.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J].小学时代(奥妙),2020(01):83-84.

岳玮.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45):173.

刘欣.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外交流,2019(24):307.

姜翃.融传统文化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小学版),2016(12):138.

李伟.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浸润教育探索[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8):513.

万婷.小学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实现路径[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8(11):131.

冯珍.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应用方法[J].学周刊,2020(02):138-139.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