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28刘玉萍

教育界·下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应用

刘玉萍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原来的教学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佳,学生的水平提升受到诸多限制。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应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学习水平。文章主要描述了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意义与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中学生物教学;应用

一、引言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将早期以知识内容传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变为引导学生处理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教学模式。学生基于学过的知识,提出个人解决方案,逐步完成解答问题的任务。由于整个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因此对其积极性的提升有着诸多益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水平。

二、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案存在诸多缺陷,导致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许多教师慢慢认识到了任务驱动法的价值,并尝试进行应用[1]。

在初中阶段,各个学校的生物教材内容都较为相似,教学条件也没有明显区别。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受到自身教育经验和观念的影响,将教学重心更多地放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方面,几乎从来没有考虑过学生是否感兴趣,自然也不会尝试进行兴趣引导。尤其是在早期的应试教育中,多数教师觉得生物科目属于副科,因此没有足够重视,仅仅参照前几年生物考试的试卷内容划出重点。如此一来,原本充满趣味性的生物教学就会变得极为枯燥,学生接触的内容非常单一,自然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学生对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在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强行记忆,每当考试结束后就会全部忘记,不懂得知识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也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应用。

三、任务驱动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法,对学生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对此提高重视度,合理展开应用。

(一)提升学生水平

学生掌握了一种优良的学习方法,自然能够提起兴趣,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任務驱动法主要是将任务作为基础,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强化思维。

另外,在应用了任务驱动法之后,学生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学生的思维还不够成熟,正处在懵懂时期,正处于认知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多数中学生会将时间放在学习方面,在经过了小学学习之后,对世界已经有了一定认知,形成了特有的价值理念。因此,依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有所增强[2]。

(二)提升教学质量

其一,生物本身属于自然科学的一种,对学生动手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同时,生物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着诸多联系,尤其是中学生物,几乎所有内容都可以直接观看、聆听和接触。这一特点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正常应用创设了良好条件,提供了基础。

其二,在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教师还要做好兴趣培养的工作。在初中阶段,生物并非主科,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整个教学活动更倾向于知识普及,促使学生对整个生物世界有更多的认知和了解。这种课程设计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促使其潜在的积极性得到增强,进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任务驱动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主要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一些和学生自我认知存在联系,且有着较强实际意义的任务,同时将教学内容渗透于各个任务中。学生参照任务的要求,自主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知识探究和学习,提升自身综合水平。因此,生物教师需要提高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视程度,结合生物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合理渗透任务,提高应用效果,进而使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3]。

(一)依靠问题情境完成任务驱动

初中生物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诸多联系,几乎所有内容都源于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对实践探索加以重视,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发现生物规律。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问题作为铺垫,探索就很难展开,也就得不出相应的结论。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基于问题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进来,自主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发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例如,在对“生态环境和渗透系统”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导入的形式,完成任务驱动的目标。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和大自然存在联系的资料,让学生直接观看,加深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当学生有了一定印象之后,教师进行提问:“在大家的认知中,生态系统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类、植物以及动物在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之中,彼此是怎样和谐共处的?”“大自然是以怎样的形式完成更新换代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听完教师的问题之后,立刻有了兴趣,相互展开交流,积极投入到问题探索之中。之后,教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角色,体会生态系统的运行情况。在这一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得到激发,感官体验得到强化,同时还能在游戏过程中完成问题探究。可以看出,任务驱动法发挥出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学生不但能够明白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而且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提升了学习水平,为未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依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驱动

小组合作是以学生为中心,将几名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在遇到困难时,大家相互交流,共同协作解决,不再依赖教师,逐步达到预期目标。显然,在该方式下,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激发,进而提升学习水平。

例如,在教学“生态环境”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多个小组,由各小组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探讨和交流,完成探究活动,解决问题。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生态环境的具体变化展现出来,学生看到全球变暖,一些动物濒临灭绝时,内心自然会有所感触。此时,教师趁机提问:“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究竟需要怎样改变呢?”由于问题具有较强的发散性特点,没有具体的答案,学生立刻进入到火热的讨论氛围中,各自提出观点和想法,并聆听他人的意见,逐步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快进地入到学习状态,并且因为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以更好地进行问题探索。同时,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更为宏观,内容更有说服力,将任务驱动法的价值全部展现了出来,提高了学生能力[4]。

(三)依靠课外实践完成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依靠自主学习的方式,提升整体学习能力。课外实践和课后练习一直都是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早期在教学时,作业练习和实践活动很多都是教师强制要求的,学生对此都感到非常头疼,没有任何兴趣。而在应用了任务驱动法之后,改变了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较强趣味性的活动和作业,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按照预期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讲解“生态环境”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课外资料,探索一些保护生态的方法,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尝试,写一些个人想法,然后在课堂上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分享的内容,展开全面总结,并告知学生:“尽管看似大家做出的都是一些微小的举动,没有特别明显的作用,对这个世界不会带来多大改变,但是如果大家都能有这样的想法,都能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就会改变。”学生听到教师的总结之后,自豪感油然而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如此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相互交流,一同研究。长此以往,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5]。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早期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时候,教师普遍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教学工作存在多方面问题,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一项项任务,让其逐步完成。由于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诸多联系,因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其体会到学习的魅力。如此一来,学生就会逐步改变个人想法,認真进行知识探究,详细思考,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蔺彩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19(47):86-87.

曾庆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6):373.

曹荣琴.信息技术环境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06):151.

宋丽丽.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9(11):22-25.

周忠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应用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