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对东盟新四国基础设施投资问题及对策

2021-04-28成健曹瑶

现代企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四国老挝基础设施

成健 曹瑶

东盟新四国指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据相关数据,2010-2019年中国对东盟新四国基础设施投资总额所占比例较小且存在国别投资水平发展不均匀的现象,这表明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下面以中国与老挝铁路项目为例进一步探讨中国对东盟新四国基础设施的投资。

一、中老铁路项目分析

1.项目简介。2015年11月13日,中国与老挝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铁路基础设施合作开发和中老铁路项目的协定》。中老铁路北起中老边界磨憨-磨丁口岸,连接中国境内玉磨铁路,老挝境内终点首都万象市,途径老挝国内朗南塔省、乌多姆赛省、琅勃拉邦省和万象省。线路全长414.33km,其中桥梁61.93km,隧道197.83km。2016年12月25日开工,计划2021年12月竣工通车。中老铁路项目采用BOT模式,由中老两国合资设立老中铁路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和移交,其中,中国占70%,老挝占30%,特许经营期50+25年,总概算374.25亿元人民币。全线采用的是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的设备。

2.项目成功原因。第一,中老双方互利共赢。中国促成中老铁路的建成,有利于中老双方建立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这也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和,同时,促进中国的泛亚铁路计划实施,中老铁路通车之后,向南延伸,也能加强中国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铁路联系。中老铁路是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并运营,全线采取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在铁路各个标段的建设和监理企业均为中国企业,对于这些中国企业来说,其参与了项目价值链高端的上游投资和下游运营,其利润空间较大。对老挝而言,中老铁路是打开目前困局的最好出路,铁路不但能够联通内外,还能够带来猛增的贸易量、投资以及就业。

第二,中方企业保质保量完工。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中方在防控疫情的同时,抓紧时间复工复产,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中老铁路展现了中国研发强大,老挝铁路建设施工条件极为恶劣,根据初始规划路线,中老铁路沿线80%为高原和山地,地形起伏大。另外,老挝地处热带地区,从4月到10月,整整半年都在雨季,洪水、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极易发生;环保要求高,途经的琅勃拉邦是世界文化遗产。面对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地质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技术挑战大等难题,铁路建造者们用实际行动攻破层层难关,保质保量完成了项目相关工程。

第三,中老政府共同推进项目。中老铁路是中老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亲自决策和推动的重大战略合作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项目。在老挝国家“八五”规划中,中老铁路被列为国家1号重点项目,老挝政府积极配合铁路沿线的居民征地统计和补偿工作。2015年11月,解决中老铁路合作模式问题之后,不到一年时间,老挝政府就统计好沿线需要永久用地3000公顷,临时用地800公顷以及受铁路项目建设影响的4411户家庭,并开始补偿工作。得益于老挝政府的积极配合,中老铁路在老挝国内的修建未遭受当地民众大规模的反抗活动。另外,中国政府也积极推进中老铁路的实施。考虑到老挝国内较低的经济水平,中方政府对此次项目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特许经营期后直接无偿转让给老挝政府。

二、中国对东盟新四国基础设施投资问题

尽管东盟新四国基础设施投资行业市场潜力巨大,但中国在此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依然存在受阻现象,这表示中国在东盟新四国基础设施投资存在问题。从受阻项目数来看,2011年至2019年共10例,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行业,受阻项目涉及金额达8.14亿美元。

1.东盟新四国政治风险较大。东盟新四国除老挝外的国内政治局势存在着长期不稳定的问题,政权更迭、政府换届屡见不鲜。由于东道国政局不稳定导致中国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受阻的例子较多,例如,除了密松水电站外,中国在缅甸的莱比塘铜矿、中缅油气管道等项目频繁受阻也是缅甸国内政局混乱所导致的。另外,这些国家的政治风险还体现在执政政府难以绝对掌控国内事务话语权上。东盟新四国国内法律承认工会的合法地位,并且国内工会数量较多,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个方面都有较强的影响力。东盟新四国基建投资政治风险也体现在地缘政治局面复杂上。东盟新四国位处中南半岛,此地区长期以来都是大国博弈的重点场所。一些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国际社会上不断鼓吹“中国威胁论”,导致东盟新四国这些弱小国家对来自中国投资始终持怀疑态度。

2.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缺口大。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收益回收慢等特性,导致基础设施投资金额巨大。而东盟新四国均处于经济水平极低,国内政府无法投入巨额资金来建设本国的基础设施。同时,由于这些国家国内落后的基础设施水平,制约着本国的经济发展,导致了东盟新四国面临基础设施投资缺乏的窘境。从中国方面来说,据全球基础设施中心预计,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市场将存在10万到20万亿美金的投资缺口。其中,中国面临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将达到1.925万亿美元。因此,仅仅依靠中国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3.跨国投资管理经验缺乏。投资前对东道国投资风险评估不到位。东盟新四国对外开放时间较短,中国在这些国家进行投资的经验较少,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充分估计项目投资风险。另外,中国对东盟新四国的投资往往是两国友好邦交的产物,项目的签订有两国政府的支持,这常常使得中国企业忽视了对东道国国内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风险的评估,导致了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总是出现其他利益相关者,诸如当地民众、环保组织等对项目的阻碍。由于中国企业处理利益攸关者诉求的能力不足,导致投资失败的案例较多。在跨国投资受阻时,中国企业缺乏及时采取有效手段来解决投资争端意识。

三、促进中国对东盟新四国基础设施投资策略

1.对接基建发展规划,增强政治互信。东盟新四国国内政府意识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均提出了促进国内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划:例如柬埔寨政府发布的《四角战略第三阶段政策》和《2015-2025工业发展计划》, 缅甸《2018-2030可持续发展规划》《国家电力发展规划》,越南《越南国家电力第七个电力发展规划(2011-2030年)》《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体系》以及《到2020年、展望2050年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中国政府应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互联互通美好愿景与东盟新四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目标为切入点,增强双方投资合作的政治互信基础。

2.構建多渠道融资机制。一方面,中国应充分利用好国际融资渠道。积极向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申请资金援助。另一方面,中国应加大吸引国内私有资本参与基建投资力度。充分利用好中国企业走向东盟新四国基建市场的愿望,吸引国内私有资本。另外,中国企业在东盟新四国地区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时,可以采取类似中泰“大米换高铁”的合作模式,通过与东盟新四国国内优势产业合作,筹集基建资金。

3.拓宽信息渠道,规避投资风险。从政府来说,首先,中国政府要加强中国与东盟新四国友好往来关系,为中国在这些国家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背景。加强双方友好交流对话机制,实现两国之间高效信息交流。其次,中国需要建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信息收集和交流平台,方便为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从企业方面来说,企业自身应该明确自己的优势所在,总结中国在东盟新四国基础设施投资成功案例经验和失败经验的教训。再其次,在投资项目过程中,企业要按东道国国内法律法规,保质保量的完成投资活动。最后,在投资矛盾和争端出现时,中国企业要积极应对,运用合理合法的手段,维护本身利益,减少投资风险。[河北经贸大学现代商贸服务业研究中心资助]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猜你喜欢

四国老挝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⑤“死去”的城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③ 别惹魔法师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② 生命卡
四国战记 第一季 ① 带猫的男人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