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中和”目标下“十四五”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发展

2021-04-28胡海龙

现代企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碳中和平价水电

胡海龙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庄严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新目标。“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我国能源变革目标和实现途径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力将更充足,为“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带来新契机。面对新政策、新形势,可再生能源企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再生能源企业应把握新政策,抓住新机遇,充分剖析自我,梳理战略定位,形成发展策略,谋求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现状

1.规模稳步增长,已发展成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我国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可再生能源列入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举措支持发展壮大。截至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40.8%,水电、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并且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截至2019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01066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19055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59.2%;水电(35640万千瓦)、核电(4874万千瓦)、风电(21005万千瓦)、太阳能发电(20468万千瓦)等可再生能源装机总容量已达81987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0.8%。

2.政策具有严格窗口期,光伏发电和陆上风电已基本达到平价上网条件。随着技术逐步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当前光伏发电和陆上风电项目已基本达到平价上网条件(即不需国家补贴,按当地脱硫燃煤标杆上网电价(即火电上网价格)结算。平价上网的实现将可再生能源行业推向新一轮发展。届时,因成本的下降,导致发电企业收益得到保障,且不再受现金流影响,行业迎来发展新起点!为此,当前各大可再生能源企业正开启“新圈地运动”——直接与各地政府签署大规模新能源项目开发协议,抢占资源。

3.行业运营稳定,整体收益较好。可再生能源行业整体运营稳定,整体盈利较好,且现金流稳定,运营成熟。只要前期选好优质资源区位,测算多年平均的光照、风速、来水等数据,后期收益基本与预期收益相符,且十分稳定。而这些平均数据属于常年形成的气候,在无特别恶劣条件下,一般都可达到该水平。根据历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可再生能源行业内90%以上的上市公司在近年来均实现盈利(未盈利的公司大部分是因为涉足其它行业导致亏损)。

二、“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我国能源结构将朝着低碳、可再生、多元化转变。我国现在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占85%,即使到2050年降低到三分之二以内(即形成三分之一煤炭、三分之一非化石能源)。如果要达到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国家的人均GDP水平,煤炭资源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仍非常高。如果按照《巴黎协定》,以传统的老路来实现,到2050年需要把全世界排放空间都留给中国才行,所以这条路也走不通。只有通过建立现代能源体系来解决高碳结构的问题。绿色电力将是未来能源系统的核心,也是建立现代能源体系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利器。因此,“十四五”时期是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期,能源领域要做的主要几点,包括:减煤、控(稳)油、增气、跨越式发展可再生能源。另外,在电动汽车方面,电动汽车的发展有望在2020年下半年开启新一轮周期,2020年3月,国务院明确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补贴退坡减速意味着电动汽车消费将被促进。同时,到2050年,如果按照4亿辆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估算,则每年能够提供约40亿千瓦的可再生能源储能,电动汽车与电力系统融合将有效促进全社会能源结构的转型。

2.行业将迎来倍数级增长,未来可再生能源供应主力来自风电和光伏。隨着能源转型步伐加快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火电发电装机增速放缓,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将不断提高。水电发展趋于平缓,风电、光电发展进入快车道,未来增量空间巨大。从经济性以及能源发展的普适性考虑,风电和光伏将是未来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过去十年,光伏发电平均成本降幅最大最快,达到82%。作为更安全、更环保、更便宜和更方便的能源,风电和光伏将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成为主要力量。

从目前国际可再生能源投资形势看,风力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两个主要领域。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未来风电和太阳能将是增速最快的领域:将分别增长5倍和10倍。根据国内机构测算,2060年实现我国提出的碳中和目标,需要将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控制在40.2亿吨以内。这意味风电、光伏仍有较大增量空间。若光伏装机量占比达到40%、风电装机量占比达到35%,光伏总装机量将达到5471GW,风电总装机量将达到3275GW。与2019年末光伏204GW、风电210GW的总装机规模相比,光伏有近26倍、风电有15倍的增长空间。

3.风电和光伏发电预计将全面实现平价和竞价上网。随着技术的进步,促使企业使用高效产品,不断促进行业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发电效率。光伏和风电行业发展的长期逻辑已经从“补贴驱动”轮转到技术产品的创新与规模化应用所带来的“降本提效”推动,光伏和风电行业越来越趋于市场化驱动,行业的基本面将持续向好。2019年,部分区域光伏和风电已实现平价上网。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和风电将实现平价上网,甚至低于平价上网。海上风电方面,预计在“十四五”末可能实现平价上网。

三、“碳中和”目标下可再生能源企业发展策略

1.规划引领,明确企业战略发展定位和未来目标。在“十四五”及中长期规划中,可再生能源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企业使命与愿景,聚焦可再生能源主业。坚持以项目开发为基础、以资本运作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战略,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

进一步明确总体发展目标,创新投融资模式,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并购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市场份额,加快布局,做强做大主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推动符合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研发项目,强化在科技化、智能化方面投入,逐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规范运作防范风险,完善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一体化管控模式,打造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一流品牌。

2.优化结构,提升非水可再生能源比重。我国可再生能源企业,当前往往存在资产结构不够优化的问题。例如,作为水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尽管水电具有较好的收益性,是持续经营现金流,是企业未来长期发展的基石和利润贡献的重要来源。以此同时,也正因为水电占比极高,当水电行业政策、水电上网电价等面临调整时,企业盈利能力将受到重大影响。因此,为降低水电让利、电价下调等因素导致的公司利润下降风险。建议可再生能源企业进一步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加大非水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大力度拓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非水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

3.项目先行,加大存量项目推进和增量项目储备力度。可再生能源企业应紧紧把握政策新形势,充分抓住政策窗口期,以项目为引领,加大项目开发力度,寻求新领域的新布局,谋求未来发展先机。一是加快存量项目推进进度,加强项目管理,尽早完成存量项目的并网。二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资源,积极谋划资源,进一步提升公司可再生能源资产规模。三是充分发挥当前国际国内双循环经济的特点,依托“一带一路”等沿线国家资源,实现可再生能源“走出去”。四是充分利用资本平台和金融创新手段,在控制風险和确保效益的基础上,寻求优质光伏、风电、生物质等非水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并购机会。

4.科技赋能,实施“互联网+可再生能源”提质增效。目前,可再生能源行业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存量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受到重视。引入智能运维,是推动存量资产保值增值的有力举措。一是实施“互联网+可再生能源”,做足产业精细化管理“绣花”功夫,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有序推进产业高效运维、智能运维建设。积极开展技术改造,结合各项目情况比较分析设备改造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探索降低设备故障率,挖掘设备增效潜力的方案和效果,研究推广可行性。二是积极培养专业化运维团队,以智能运营实现精细化管理,实施一站式光伏、水电、风电等电站智慧运营服务,实现电站“集中监控、区域维护、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智能化、专业化运维”,不断促使运维工作步入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和经济效益。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可再生能源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基于对我国当前可再生能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可再生能源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如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股东优势等,把握新政策,抓住新机遇,谋求企业快速、高质量发展。整体上,应进一步明确公司发展战略、定位和总体发展目标;方向上,要提升非水可再生能源比重,重点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等领域;措施上,要强化项目引领,加大存量项目推进和增量项目储备力度。科技赋能,夯实存量项目运营管理,提质增效。

(作者单位: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碳中和平价水电
平价上网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长江水电之歌
以UniversityNow为代表的“平价高等教育”分析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
绿色水电认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