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意识——引领教师思考的原动力

2021-04-26陈荣芳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教学问题问题意识

陈荣芳

【摘 要】从调查中可知,当前学生的问题意识严重缺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缺少问题意识,缺少反省思维。教学中进行头脑风暴,实现价值认同,改变教师思维方式,通过课例剖析、课题研究等提高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问题意识 教学问题 专业发展

一、问卷调查后的思考

问题意识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却日渐淡化。为了调查目前学生的问题意识状况,笔者曾经对2~6年级的520名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在课堂上,你能够向老师提问吗?”“在学习教材时,你能够提出问题吗?”“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你能提出一些观点或看法吗?”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教材学习中和解决问题时经常提问题的比率非常少,分别是5.8%、8.1%、6.2%,“偶尔”提问的比率35.4%、38.2%、40.6%,而基本不提问的每一项比率都达到了半数以上,学生的問题意识严重缺失。

笔者对6所学校的83位教师也做了一些调查和访谈,试从“学生提问的关注”以及“学生提问的支撑”两个方面来探析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观念和实践方式。“学生提问的关注”从“提问的次数”“提问的目的”“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态度”等方面来分析,只有23%的教师对学生提问的关注程度比较高;“学生提问的支撑”主要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来分析,70%教师认为“学生没有能力提出关键问题和有效的问题,让学生提问只能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率”。85%的教师没有对学生提问提供支持和帮助。

继续追问“你认为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希望怎样改进”,约11%的教师认识不到教学问题的存在;67%的教师泛泛而谈,用抽象的语言描述,如“学生提问能力不足”“教学时间不够”“班级人数太多”等;只有22%的教师能清晰地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课堂观察和访谈来看,教师很少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的机会,大部分教师却习以为常,没有能够警醒、察觉、发现这样的教学问题的存在,对于问题的理解也只是在浅表层面,没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也没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很多教师的教学问题意识也明显缺失。

二、教师教学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教师的问题意识,影响其教学观念,指导其教育行为,成为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驱动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教育教学问题意识,敏锐地发现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教育教学问题无时不在,但为什么教师的问题意识不强烈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传统的教育缺乏问题意识培养的关注

现在的教师从小学到师范,更多接受的是传统的教育,习惯于记忆、理解、接受,是在“没有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经过这样学习系统培养出来的教师,自然不善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不善于提出和解决问题。

再者,传统的知识接受型教育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因此教师习惯使用,运用时驾轻就熟。但它极大地扼杀了问题意识培育,造成学生们不敢也不会质疑,不敢也不会批判,不敢也不会创新和超越的结果。

2.封闭的教学环境容易形成教师思维定式

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是忙碌而烦琐的,在日复一日的教育教学中,已习惯了程序化的教育教学设计。往往非常重视教什么和怎么教,形成“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教学就是“我讲你听”“我出题你做题”的思维定式。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只关注眼前,习惯一直低头做事,逐渐丧失了思考的习惯,产生了倦怠情绪,就很难发现问题,也很难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了。

3.研究意识的淡薄让教师习惯解决表面问题

教师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但很多教师往往是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习惯于问题得到表面上的解决。虽然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但仅仅满足于经验获得而不对经验加以理性反思,因此对问题的解决也只是一种经验的重复,只是停留在问题解决的原初状态,没有反思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对问题的理解不能拓展深化,就很难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思考。

4.专业引领的不足让教师缺少思维路径

教学问题的出现是教学常态,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对教学问题做深入的思考,发现问题的核心和本质,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这种能力对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其教学能力必不可少的构成之一。

教学工作是由复杂的、可能存在潜在问题的多种因素构成的,教师们缺乏思维路径和方法启发,即便感觉到有问题也难以真正把握,难以提升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因此需要通过专业引领,激发教师强烈的问题意识,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深刻反省,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动捕捉教学问题,让研究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

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研究的过程,教师要主动捕捉教育教学问题,坚持将教育教学工作与研究有效融合,从而主动发现问题,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理解其中的各种关系,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方法。

1.价值认同——提高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觉察度

教师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过程。要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觉察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存在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为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是有其客观性的,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就是一个不断发现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的发展和提高本身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重要体现,如果教师认识不到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性,觉察不到教学问题,其问题意识便无从发展,也无法整体提高。只有当教师能觉察到教学问题的存在,并且能够充分体会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重要性,从整体上综合分析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时,教师的教育教学问题意识才能很好地产生和发展。

2.头脑风暴——提高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敏感度

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需要不断加强学习。既有书本中的理论学习,也有实践中的反思学习;既向同事学习,也向专家学者学习。在教研活动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提问氛围,在同伴提问的相互启发下进行“头脑风暴式”的提问,拓展教师的思维。也可以通过学习《如何提问》等专业书籍,专门进行提问训练,提高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敏感度,遇到问题敏锐发现,及时固定并有效提取。

3.课例剖析——提高教师教育教学问题的反思力

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教师,不但能感知到具体的教学问题,而且能对已经感知到的教学问题做深入的思考。通过课例剖析,引领教师对教育教学中的各个要素进行深入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研讨,这个内容是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重要的内容范畴,为学生后续学习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同时也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的生长点。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有教师就对教材在“数方格”计算面积中规定“不满一格都按半格计算”提出疑问: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怎样教学?这个问题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

教师1:教材一直都是这样规定的,教学这么多年似乎也没有仔细思考,直接告诉学生就可以了。

教师2:仔细看教材中的图例,有的比半格少,有的比半格多一点,有的比半格多得多,快接近一格了,如果不满一格全都按照半格计算,学生会不会觉得不够合理呢?这样的规定是不是有问题呢?

教师3:把多的和少的拼一拼就成一格了,平分一下,每一格就可以算成半格了。不过这个道理不是本节课要讲解的,讲多了是不是会混淆学生的思维呢?是不是直接将道理告诉学生就可以了?

教师4:我们给小学生上课,应该不要这样精确和细致吧,只要学生最后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怎么来的就行了吧。

对于教师们不同的声音,我们选取多种教材对比分析,发现“不满一格算半格”的规定适用于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要把左边和右边不满一格的部分两两配对,每对就可以恰好拼成一格完整的小方格,只有这样每个不满一格的格子才可以算成半格。

通过讨论,我们明确:教学中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应该提出来和学生一起探究解决,可以通过“数方格”和相关学习材料的联系,让学生经历数格子时的割补凑整,进而产生割补转化的数学思想。如此既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数学严谨细致的品格。

活動中,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不能抱有“教材就这么规定,所以就这么教”的观念,应该有批判质疑的精神,反复揣摩教材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图表、每一道习题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含义,能够吃透教材,不断发掘学科育人的价值,布置高水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背后隐藏的本质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问题的思维力

教育教学研究与鲜活生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问题紧密相连,教学中可以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引领教师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和验证问题。

基于课题研究的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可以由教育研究者提供课题研究的主题,教师选择课题研究的方向,或者是教师根据自己面临的教学困境,在专家的指导下,提取出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通过这种问题驱动的方式,不仅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针对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情况,笔者申报了《问题本位学习理论下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主要聚焦几个方面,引导教师开展深度研究:(1)学生不愿意提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2)怎样让提问变成学生的一种学习乐趣。(3)怎样让学生提问变得有法可循。(4)如何让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变成一种学习习惯。

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活动,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教师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发现问题,进而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到底是什么,才会去主动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新学习,才能真正落实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房寿高,吴星.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J].上海教育科研,2006(1).

[2]汤贞敏.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态度[J].课程·教材·教法,2016(7).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普教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学质疑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B-b/2016/02/81)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教学问题问题意识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